一、
在我的好友中,有女性已过而立之年,仍孑然一身,不骄不躁,不发朋友圈,安静地过着自己的生活。谈不上绝色,却恬静而自信,那是多年沉淀的气质。追她的人很多,有富二代也有年少有成者,她始终没同意。
有一毕业便开始筹划婚姻,在长长的时间清单里,写下了几岁结婚,几岁生子,几岁旅游,之后便是空白,眼瞅着年龄也快到了。
有花花公子总是哀叹爱情,今日说着即将结婚,明日就已分手,另寻新欢。
有醉心于工作,无暇顾忌情感,标准的职场精英,偶尔显露出对爱情的渴望,但大多数时间都还是拒绝约会,彻夜地工作。
而他们都到了被催婚的年龄了,在大多数人都焦虑的结婚年龄里,他们都是长辈担忧的对象,是邻里茶余饭后的谈资:
“你看谁家xxx,快30了还不结婚,不会是找不到对象吧?”
二、
一般情况下,对于婚姻有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是从经济上考量,各取所需;一种是从情感上考量,真爱万岁。在上一辈的视角里,婚姻是一次交易,双方把筹码摆上,在有限的资源里,都渴望换取最大利益,那是特殊时代留下来的价值观,在那些艰苦的日子,爱情没办法提供面包。现在这些价值观也有的被继承,成为相亲和择偶市场的潜规则,人人都在讲爱情,其实是在算利益。
但随着时代发展,马斯洛需求金字塔一再上提,生存不再受到威胁时,这一代人开始追求更多。秉持着相悖的价值观的双方无法互相理解, 各自指责。相信面包的人觉得爱情太过天真,相信爱情的人批判面包委曲求全。经历不同,谁也无法说服谁,但催婚时代的带来无法阻挡。
三、
在年轻时,我对《1Q84》里一个观点深信不疑:千百万年来生物只是基因的容器,不断繁衍,将优秀的基因,最有效率地传承下去,而在效率面前,一切都是可以舍弃的,其中人类也不例外。
无论在人生中做何选择,站在人类发展的角度上看,每个人都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份子,一代比一代聪明,一代比一代强壮,且活得更久,这都是基因所传递下去的,是无法摆脱的本能。
但正如上文所讲的,当生存不再是威胁的时候,人其实是可以拒绝这个本能的。
这一切的思考是从“找对象”这个"找"字开始的,长辈们整天催促着找对象、找对象。
找是一种主动索求的过程,因为无论找不找得到,“找”这个想法的出现,就已经体现了对繁殖本能的服从,将人兽性化,只追求结果,而忽略人主观能动性。事实上在自然界,在任意一个生物实验室里,没有生殖隔离的时候,只要一公一母,自然而然就能完成任务。
没有选择,只有服从。
四、
许多文学和影视作品都在揭示人的本能,强调人不可剥离的兽性。甚至当下盛行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都在提倡人们顺从本能,及时行乐。极端地甚至带来了荒淫无度的生活。
但是他们却忘了,人的出现和动物最大的区别,便是拥有拒绝本能的权利。无论拒绝成功与否,人拥有这个权利,并在思考后做出决定。
但思考的同时也难以避免地带来被理解的需求。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中,在一个独立的灵魂里,所包含的思想需要被理解。
所以啊,在这个时代里,单身并不是长辈所理解的被动,而是主动的,在无数次探索之后,无法得到理想结果的选择。受过许多伤,曾经灵魂赤裸地展现出来,却得不到想要的回复。
单身的人是对寻找的过程感到疲惫,而不是对结果不抱希望,人潮拥挤,车水马龙,无论主动不主动,世界照样运转,也许那个注定的人也在等待着命运将两人推到彼此面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