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身上,一直有一种不太深刻的单纯。回首往事,我想大概是受家庭氛围熏陶的结果。
幼年的我,时常在耳边响起那些八、九十年代的老歌。歌声嘹亮中,我忘记了父母家长里短的唠叨,忘记了她们在艰苦岁月中求得微薄收入的清贫和拮据。
表面看起来,我是那个波澜不惊的淡定女孩,骨子里,却源于这种被歌声治愈的童年。
每当周末,不管父亲还是母亲,都会放上一首首熟悉的旋律。
每次,伴着清晨还赖在床上不起床的我的惺忪睡眼,那些或悠扬婉转,或扣人心弦的歌声,便早早传入耳里。
随后,母亲提高嗓子喊话“快起床了,太阳晒屁股了!”我才意犹未尽的慢慢爬起来。
现在回过头来,甚是想念那段无忧无虑的充满歌声的童年。
时常有无数动人旋律,萦绕心间。就这样,被那些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给悄悄种下了乐观的种子。
小镇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慢。
那时的我,既没有《少年维特之烦恼》,也没有去思考,成绩怎么才能在班上排名更靠前?
这些,都得益于我那宽松、自由的家庭氛围。
学习,与我而言,也是那么的顺其自然。
我的母亲,很注重培养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她并不在学业上,对我要求很多。
父亲,承担了家庭所有的开销,想着养家糊口的重担,他更是没那份精力去关注我的学习。但他很是在意我是否过得快乐。
记得小学三四年级,母亲就会带我到县城的新华书店去看书、买书。
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懵懵懂懂的脑海里,就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
母亲也常常告诉我,关于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虽然她文化程度不高,但并不代表她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迫于早年的生计和求学压力,母亲无奈放弃了继续读书。这本不是母亲的错,只是在现实面前,只好被迫接受罢了!
母亲,从小就是爱学习的优等生,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老班长。这是我从大姨的口中才知道的关于母亲的往事。
在大姨眼中,母亲和舅舅,一直都是最爱学习,成绩也最好,最有希望走出农村,走向更大的舞台的“天之骄子”。从这点来看,我的身上,似乎也遗传了母亲求知若渴的那股子韧劲!
我记得在我的童年时光里,母亲为我买的那一本本《十万个为什么?》、《脑筋急转弯》等小书,不仅满足了儿童那天然的好奇心,也为我打开了知识世界的大门,是我求知路上的启蒙读物。
后来,到了上初中的年纪,母亲也不忘培养我的求知欲。
记得她在我们一起去看望外公外婆时,也不忘给我买书。
在路过一家新华书店时,不惜“花重金”,买下一套《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给我。
在那个年代,那个时期,这套书可谓名副其实的大部头!
全书总共四本书,每本书可大大超过了教科书的知识总量。
我抱着这套大部头,心里有太多感激的话,却说不出口。随后好多年里,我都忘我的沉浸在本书知识的海洋里。
父母的良苦用心,真是做儿女的千般万般去解读,也不及万分之一的。
余生,好好爱自己,爱身边的家人,爱志同道合的朋友,爱这个充满包容和希望的世界吧。
因为,你是父母的唯一,是自己最亲密的知己,也是爱的播种者,美的传递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