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狼来了
文/祝桂丽
我们中国人有一个专享名词“春运”,每年春节前夕,客运行业一票难求,返乡同胞纷纷“抢票”。每一个忙碌的神色中都透露出对家人团圆的迫切期待。
庚子年的春运却让人增添无限担忧。
2020年1月,媒体网络报道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八十多岁的钟南山院士亲临前线指导抗疫,及时肯定病毒具有传染性,以及目前没有针对性药物治疗的实况。心里咯噔一下,24号过年,今天19号正是春运高峰。四通八达的交通给人们出行提供便利,也给病毒迅速传播提供方便。
1月20号,本地疾控中心发布一条来源于人民日报、湖北卫健委的科普图文“关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症状及预防”,其中与我们密切相关的词语是“戴口罩、洗手”。赶紧转发朋友圈,然而,从朋友圈互动判断,我的友们对这个新型冠状病毒重视程度显然不够。其时以武汉为重灾区,全国累计感染患者二百多例,日本、泰国、韩国也有确诊患者。
病毒从何而来?读了一篇科普文《肺炎与野味》。2003年SARS病毒,来自于果子狸,果子狸捕食菊头蝠,菊头蝠携带非典病毒基因,据说埃博拉病毒也是来自于蝙蝠。而人类对于野味一直过分追崇。认为原生态,不曾用药和激素,就是绿色食品吃了可大补,其实,恰恰相反,野生动物从来没有防疫,身上携带的病毒对它自己无害,对娇贵的人类却是极为危险。
换个角度讲,从更远处着想,野生动物生存条件越来越不容易,许多濒临灭绝动物数量越来越少。保持物种的多样化,也是保护地球可持续发展的生物链条生生不息。即使了不起如人类,也只是生物链中的一环。曾经给孩子们上课,有一句话刻骨铭心:当地球物种只剩下人类自己,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小时候听故事:狼来了!说的是一个孩子总爱开玩笑撒谎受到惩罚。第二天21号,狼真的来了!青岛出现一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病例所在地,离我们仅仅四十几分钟的动车距离。武汉返乡大军中,有没有感染或者携带病毒者还是未知数。一切迹象都表明险情容易猝不及防。现在我们普通人能做的唯一事情,是出门戴口罩,防护自己与他人。
外地工作的儿子22号从北京坐动车到青岛,又乘坐地铁,然后搭表姐的顺路车傍晚时分返回莱西的家。值得欣慰的是,儿子具有极好地防范意识,当时还容易买到口罩,乘车途中一直戴双层口罩。如此看来,我以往对他所有的唠叨显得多余,他非常明白遇事该如何应对。回家后,对他那个一直没从心底引起重视的老爸进行科普,但是,我估计效果不甚理想。
23号,隐隐的担心促使我想要去超市多购买点物品,以备极有可能出现的封闭管理。
往年的潴河冰层很厚,人们可在河上行走或滑冰。如今属于暖冬,河里只结一层薄冰,阳光正好,靠北岸向阳处,河水已经荡漾,冰凌以尖利的姿态不断缩小。想起一个冬天没有下多少雪,戴着口罩心情也有点发闷。
路上遇到几个人,有戴口罩的也有不戴的。超市里人不少,商品琳琅满目,推辆购物车进了选购区。
遇见本单位一位退休老教师也在购物,很亲热的打招呼,于是就问她听说疫情了没,干嘛不戴口罩?她说,知道,也戴的口罩,进超市就摘下装口袋里了。我哭笑不得。
不得不承认,一直以来大街上戴口罩的人们,普遍为保暖或者防晒,极少是为防病毒而为之。进了超市,仿佛进了家门,暖烘烘的必须脱下穿戴的东西,这是习惯。我抬头扫视周围人们,在超市坚持戴口罩的,真是不多。问一个营业员,为啥不戴口罩,她说,营业员戴口罩,是对顾客没有礼貌。
年轻的同事,也带着一双儿女和婆婆来购物。全家都没戴口罩,忍不住我又多嘴一番。劝说,有老人与孩子,千万注意防范,青岛已经有疑是病例,武汉返乡人员说不定就在我们身边。从表情上判断,年轻的同事不以为然,但是也感知我的好意,并表示感谢。
虽然,感觉自己显得可笑,可从武汉朋友传过来的信息以及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科普以及眼下实况报道来判断,庚子年的春节,我恐怕不是杞人忧天。
只是做法有点笨。
2020/2/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