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王霸》:明君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1-11-17 06:00 被阅读0次

对于君主而言,如果为朝廷确立的最高原则正确无误,任用的总领政事的丞相是真正的仁人,那么君主就可以非常安逸,而国家还能实现大治,功绩非常伟大而且名声美好,最好的可以王天下,再不济也可以霸诸侯。相反,君主就会劳苦不堪,而国家还会陷入混乱;君主不能建立功业,声名受辱,国家一定会陷入危险。这是做君主的关键。

作为君主,应该选好一个宰相,公布一套统一的法令制度,明确一个目标,用此来统帅一切,指导一切,然后考察结果就可以了。

宰相,负责选拔安排各部门的长官,总览大小政务的处置,不断完善朝廷百官的职分(岗位职责),考核他们的功劳,论定对他们的奖赏,到年终,将自己完成的事功呈报给君主。

君主审核宰相的成绩,认为称职的就留用,不称职的就罢免。所以君主辛苦在寻找合适的贤相,一旦任用以后就安逸了。

因此,只要用对丞相一个人就可以取天下,丞相所用非人,社稷就危险了。不能用对丞相,却能恰当任用其他成百上千的其他官员,从来没听说过这种说法。如果能用对丞相一人,那还需要自己亲自劳苦做事吗?君主只要袖手而立,天下就安定了。

商汤王任用伊尹,周文王任用姜子牙,周武王任用召公奭,周成王任用周公旦,都是用一人而天下定。再如略逊一筹的春秋五霸,齐桓公在宫内摆上各自乐器,过着奢侈放纵的生活,整天研究如何玩乐,但天下没有人认为他追求享乐,他九合诸侯,一人匡正天下,成为五霸之首,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把政事都交给了管仲。这就是做君主的关键遵循。

君主治理国家的原则是,处理好影响范围以内的事,而不去处理远方的事情;处理好已经公开的事,而不去处理那些还没有暴露出来的事情;处理好大事要事,而不去处理那些繁琐的杂事。身边的事情处理好了,远方的事情就有了处理的根据,公开的事情处理好了,那些没有暴露的事情就可能自行化解;处理好大事要事,其他事情就不会脱离正轨。这样,整个天下都在自己掌控之下,而每天的时间绰绰有余,相对来说,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少,这就是治理天下的最高境界了。

既要能处理好身边的事情,又要追求处理好远方的事;既要能处理好公开事件,又要追求处理好那些没有暴露的问题;既要能管理好大事要事,又要追求处理好所有琐事小事,这样要求就过分了,过分和没有达到是一样的,就好比已经将木头竖得笔直了,却还要追究它的影子为什么不同样端直一样。

不能处理好身边的事情,却要去处理远方的事;不要能处理好公开事件,却要去处理好那些没有暴露的问题;不能管理好大事要事,却想处理好所有琐事小事,这是违背事理的,就好比是竖起弯曲的木头,却要求它的影子是直的一样。

所以,英明的君主善于抓住主要问题,结果一切问题都处理得周详;而昏庸的君主喜欢什么事情都想搞清楚,结果是什么事情都处理不好。

英明的君主很容易懂得这样去调动大家的力量,从而功名赫赫,除此之外,还有更好的方式值得去做的吗?所以古代的那些有伟大功名的君主,一定是遵循这一点的;而那些国破家亡的君主,一定是反其道而行之的。

根据万物的不同特性,使其各尽其用,制定各级官吏的衣服制式,建立房屋的建制标准,官员属吏的编制数量,体现等级差异的丧礼和祭祀所用器物的规制,把这些规定贯彻落实到日常事务中去,就像尺寸寻丈这些计量单位一样,都按照既定的制度标准推行使用。这些都是各级大小官吏的每天的职责,不值得在君主面前进行商议讨论。

治理国家的各个层级的人职分已经确定,那么君主、宰相和臣下百官对自己听闻的政事都要恪尽职守,而不去追求那些不该自己听闻的事务;对自己看见的政事都要恪尽职守,而不去追求那些不该自己看见的事务。需要自己处理的听到、见到的事,都与自己的职责一致,那么,即使身处偏远荒僻之地的百姓,也不敢不尊重职分、遵守制度,顺从君主。这是国家安定的标志。

孔子说:“明智的君主本来就懂得很多,掌管的事务却少,他能不明察秋毫吗?愚蠢人的君主本来就智慧不足,却喜欢掌管很多事情,他怎么能不抓狂呢?” 孔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关文章

  • 《荀子·王霸》:明君

    对于君主而言,如果为朝廷确立的最高原则正确无误,任用的总领政事的丞相是真正的仁人,那么君主就可以非常安逸,而国家还...

  • 荀子·王霸

    【原文】 国者,天下之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埶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

  • 《荀子·王霸》:政风

    让小人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用非法手段从百姓那里巧取豪夺,这是危害国家的大灾难。 身为大国之君,却喜欢追逐蝇头小利...

  • 《荀子·王霸》:善政

    没有哪个国家会没有善的法令制度,也没有哪个国家会没有恶的法令制度;没有哪个国家会没有贤士,也没有哪个国家会没有无行...

  • ,东周(分春秋,战国

    周分西周,东周(分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 (史记》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而《荀子·王霸...

  • 韩愈《读荀子》注评

    总第10篇序跋类第二《读荀子》 【原文】 始吾读孟轲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王易王,霸易霸也。以为孔子...

  • 战国策82-客说春申君曰

    荀子,儒之贤人。 有客说春申君,纳荀子恐误君也。春申君拒荀子。 后有客以贤荐之,春申君欲迎荀子。 荀子以信为刀,细...

  • 宋襄公之仁非仁

    关于春秋五霸一直颇具争议。《史记索隐》中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王霸》中为齐桓公、晋文公...

  • 宋襄公:五百年一遇的圣人,肩负着重大使命

    历史上关于春秋五霸有多个版本,《史记索隐》上说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可是《荀子·王霸》中却没有...

  • 《孟子》(三)公孙丑下篇1——得道者多助③:历史背景、核心知识点

    历史背景 战国君主爱迁都 《荀子·王霸 》中也提到了天时地利人和。荀子说:“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荀子·王霸》:明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jq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