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王霸》:明君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1-11-17 06:00 被阅读0次

    对于君主而言,如果为朝廷确立的最高原则正确无误,任用的总领政事的丞相是真正的仁人,那么君主就可以非常安逸,而国家还能实现大治,功绩非常伟大而且名声美好,最好的可以王天下,再不济也可以霸诸侯。相反,君主就会劳苦不堪,而国家还会陷入混乱;君主不能建立功业,声名受辱,国家一定会陷入危险。这是做君主的关键。

    作为君主,应该选好一个宰相,公布一套统一的法令制度,明确一个目标,用此来统帅一切,指导一切,然后考察结果就可以了。

    宰相,负责选拔安排各部门的长官,总览大小政务的处置,不断完善朝廷百官的职分(岗位职责),考核他们的功劳,论定对他们的奖赏,到年终,将自己完成的事功呈报给君主。

    君主审核宰相的成绩,认为称职的就留用,不称职的就罢免。所以君主辛苦在寻找合适的贤相,一旦任用以后就安逸了。

    因此,只要用对丞相一个人就可以取天下,丞相所用非人,社稷就危险了。不能用对丞相,却能恰当任用其他成百上千的其他官员,从来没听说过这种说法。如果能用对丞相一人,那还需要自己亲自劳苦做事吗?君主只要袖手而立,天下就安定了。

    商汤王任用伊尹,周文王任用姜子牙,周武王任用召公奭,周成王任用周公旦,都是用一人而天下定。再如略逊一筹的春秋五霸,齐桓公在宫内摆上各自乐器,过着奢侈放纵的生活,整天研究如何玩乐,但天下没有人认为他追求享乐,他九合诸侯,一人匡正天下,成为五霸之首,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把政事都交给了管仲。这就是做君主的关键遵循。

    君主治理国家的原则是,处理好影响范围以内的事,而不去处理远方的事情;处理好已经公开的事,而不去处理那些还没有暴露出来的事情;处理好大事要事,而不去处理那些繁琐的杂事。身边的事情处理好了,远方的事情就有了处理的根据,公开的事情处理好了,那些没有暴露的事情就可能自行化解;处理好大事要事,其他事情就不会脱离正轨。这样,整个天下都在自己掌控之下,而每天的时间绰绰有余,相对来说,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少,这就是治理天下的最高境界了。

    既要能处理好身边的事情,又要追求处理好远方的事;既要能处理好公开事件,又要追求处理好那些没有暴露的问题;既要能管理好大事要事,又要追求处理好所有琐事小事,这样要求就过分了,过分和没有达到是一样的,就好比已经将木头竖得笔直了,却还要追究它的影子为什么不同样端直一样。

    不能处理好身边的事情,却要去处理远方的事;不要能处理好公开事件,却要去处理好那些没有暴露的问题;不能管理好大事要事,却想处理好所有琐事小事,这是违背事理的,就好比是竖起弯曲的木头,却要求它的影子是直的一样。

    所以,英明的君主善于抓住主要问题,结果一切问题都处理得周详;而昏庸的君主喜欢什么事情都想搞清楚,结果是什么事情都处理不好。

    英明的君主很容易懂得这样去调动大家的力量,从而功名赫赫,除此之外,还有更好的方式值得去做的吗?所以古代的那些有伟大功名的君主,一定是遵循这一点的;而那些国破家亡的君主,一定是反其道而行之的。

    根据万物的不同特性,使其各尽其用,制定各级官吏的衣服制式,建立房屋的建制标准,官员属吏的编制数量,体现等级差异的丧礼和祭祀所用器物的规制,把这些规定贯彻落实到日常事务中去,就像尺寸寻丈这些计量单位一样,都按照既定的制度标准推行使用。这些都是各级大小官吏的每天的职责,不值得在君主面前进行商议讨论。

    治理国家的各个层级的人职分已经确定,那么君主、宰相和臣下百官对自己听闻的政事都要恪尽职守,而不去追求那些不该自己听闻的事务;对自己看见的政事都要恪尽职守,而不去追求那些不该自己看见的事务。需要自己处理的听到、见到的事,都与自己的职责一致,那么,即使身处偏远荒僻之地的百姓,也不敢不尊重职分、遵守制度,顺从君主。这是国家安定的标志。

    孔子说:“明智的君主本来就懂得很多,掌管的事务却少,他能不明察秋毫吗?愚蠢人的君主本来就智慧不足,却喜欢掌管很多事情,他怎么能不抓狂呢?” 孔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荀子·王霸》:明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jq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