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公元前50万年
布乌躺在他的树上的树叶巢中,望着漆黑夜空里的群星。这个多毛的年轻人形生物本应沉沉入睡,但他的好奇心让他保持了清醒。50万年后的未来,好奇心的乍然一现将会把他的心思带入茫茫宇宙,去探索相对论中的数学奥秘。不过现在……
布乌继续盯着他头顶上的明星。其中一个光点突然明亮地闪耀起来。惊恐地——然而又着迷地——布乌看着不断增强、扩大的光点,知道布乌不得不躲到茂密的树枝后面去。如果他跑去临近的空地,他本可以再一次看见它。他爬下了他的巢穴——却掉进了卡条纹色的陷阱里。
卡没有享受的太久的猎物。在一个有两个太阳的世界里,万事对他而言都很艰难。新的太阳很小,发出白色的光,而原来的太阳巨大,发出黄色的光。新的太阳总是在天空上来回运动。它从不落下,导致卡再也无法在夜间捕捉猎物。卡最终死了——和其他无法快速改变习性的猎食者一道死去。
新的太阳光在天空闪耀,灼烧着天空长达一年之久。之后它竟变得越来越暗,在几年之内就在夜晚回到了地球的北半球。
离开太阳系五十光年外的地方曾有一个双星系统。其中一颗恒星显现出正常的黄白色相,但是另一颗演变成了一颗红巨星,把它周围的行星全部吞没。在布乌的好奇心对它得到更多领悟之前,红巨星内部的核燃料在五十年之前已经耗尽。随着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停止,它已无法凭借核聚变产生的能量来对抗自身的重力,恒星最终塌缩。在恒星核心,在内部重力惊人的压力下,向内塌缩的物质变得越来越致密,直到原子核被压碎,电子并入质子,所有物质被完全转变为中子。中子之间彼此愈发靠近,直到它们达到彼此之间的最小距离。
在这样极度压缩的条件下,强核作用力带来的斥力最终能够抵抗引力带来的压力。向内塌缩的物质被迅速调转方向,向外的物质运动变成了白热的震荡波,穿过红巨星的外壳。在恒星表面,震荡波在一场超新星爆发中将恒星表层完全炸开,在超新星爆发的短短一小时内,恒星释放出的能量甚至比它在之前数百万年内释放的都要多。
在不断扩张炽热的等离子气体之下,红巨星的核心开始变化。曾经比太阳大200倍的巨型红色恒星如今变成了极小的白热球体,直径20公里,由极度致密的中子组成,每分钟的自转高达1000次。
恒星本来的磁场陷入了恒星物质形成的高导电性塌缩云团。像原恒星的太阳黑子形态一样,磁场的磁力线并不与中子星的旋转轴平行,而是以奇异的角度突出出来。一个磁极集中于恒星赤道地区,在赤道略向上的区域。这一复杂的磁场形态一部分在赤道以下,但是大部分在恒星的北半球。
一万亿高斯的磁场从快速旋转的星体磁极伸出,延伸到超新星爆发不断增长的残骸中。受到高速旋转的极致密球体驱动,磁场以极为有趣的方式把恒星内的铁元素抛出,形成了外表的厚重云层。就像撒手的七月四日风车,中子星的南半球开始加速,直接影响到它临近的恒星,磁场“螺旋桨”留下了不断增长的尾流。一小段时间后,等离子气体开始变得稀薄,气体膨胀停止,但是到了恒星达到刚好30公里每分钟或每一万年1光年的运动速度,一颗流浪的恒星开始在银河的星路中自由穿行。
--------------------------------------------------------------------------
时间:公元前49万5000年
随着中子星在宇宙中兀自旋转,被引力场吸引的超新星残骸向恒星上坠落。当星际物质到达距离直径20公里的球体数千公里的位置时,它被加热,在超强引力和旋转磁场的作用下被夺去电子。离子化的星际物质接下来以拉长液滴的形态落向恒星,当它撞击中子星东西磁极区的外壳时,速度可达光速的39%。被轰炸的外壳被激起猛烈的粒子流,冲向宇宙空间,获得极大的速度,随着旋转的磁场周期性地辐射出无线电脉冲。
从超新星爆炸中喷射出的气体云受到周期性脉冲和炽热等离子体流影响而膨胀,继续以1%的光速向外扩展。5000年后,震荡波的前沿经过太阳系。又过了一千年,太阳和地球的磁层受到无形却有着飓风力量般的星际风的猛烈冲击。扭曲的磁场失去了保护地球免受危险的高能宇宙射线的能力。外大气层的臭氧层开始瓦解,地球上的生命形式遭受了突变性辐射的可怕袭击。
当数千年之久的风暴终于散去,一种全新的无毛发的人形物种出现在地球上。它们最初的种群很小,但每个个体都富有智慧。它们使用自己的智慧控制周围的事物,而不是任凭自身遭受自然和猛兽的摆布。这之后没多久,它们的继承者成为了这个星球上唯一的人形动物。
--------------------------------------------------------------------------
时间:公元前3000年
以每10000万行走一光年的速度在宇宙间悠悠行进着,中子星开始慢慢靠近太阳系。诞生在50万年前的一场无形洗礼当中的智慧生命已经达到开始认真研究天空的水平。中子星发出白热的残光,但它还是太小,人眼尚不能观测到它,
虽然比太阳热数倍,但是中子星并不是气体火球。相反,中子星67亿吉的重力场将富含中子炽热物质压缩进一个固态球体,中子排布成晶格紧密堆积在固态核心内。随着时间流逝,中子星开始冷却收缩,固态表面破碎,山峰和断层显现。大多数地形起伏只有几毫米高,但是最大的山峰起伏高达十厘米,山顶直入铁蒸汽构成的大气。最高峰在东西磁极,因为坠落中子星物质中的大多数都是被磁力线吸引而来的。
诞生伊始,中子星的温度就开始下降。富含中子的晶体表面现在能够不断地形成更加复杂的核化合物。因为这些化合物凭借强作用力,而非地球上的分子间弱电磁力发生化学反应,它们以核反应的速度进行,而不是分子反应。数百万核化学化合物以每百万分之一秒(微秒)而非地球上的千分之一秒(毫秒)进行反应。最后,在某个关键的万亿分之一秒内,一个核化合物形成了,它有着两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它很稳定,它还能复制自己。生命就这有出现在了中子星的表面。
--------------------------------------------------------------------------
时间:公元前1000年
这颗白热的中子星仍然不为人眼所见,继续靠近太阳系。随着恒星表面开始冷却,微小的温度变化极易带来中子生命,原本就具备复制能力的核分子变得多样化,也变得更加复杂。简单的无生命分子为了食物所进行的斗争愈发激烈。覆盖在恒星外壳的原始营养物质被耗尽,剩下的只是一簇簇饥饿的细胞。一些细胞簇发现了自己朝向寒冷黑暗的天空的顶端总是比朝向不断增长的外壳的下端温度低。它们的外壳上长出了伞盖样组织,远离地壳,很快便形成了食物合成循环系统,它使用热源引擎,在深深扎入高温地壳的坚硬主根和和顶层寒冷的伞盖间形成了热源循环。
它的伞盖是工程学的奇迹。它使用坚固的晶体,表层嵌入强壮的植物纤维,来组成有12个尖端的支撑结构,覆盖着下面脆弱的表层组织,用以对抗恒星67亿吉的重力场。当然,一株植物的支柱结构不能高出它的顶端太多。一株植物至多能长到5毫米宽,却只能长出1毫米高的伞盖。
植物为了它们的伞盖付出了代价,也限制了它们的体格。它们一动不动,只能待在它们扎根之处。对于在中子星上很多次以及很多植物而言,没有什么东西会移动,除非是惯常地从一株植物支撑结构的顶端喷洒花粉,紧接着是一株临近植物顶端的悬挂物收缩,吸纳花粉受精。之后,又经历了许多次后授粉后,紧随而来的成熟的荚果落地,被连续不停的大风吹得满地都是。
某一次,一颗滚动的荚果撞上了一大块地壳物质。它的种子四散而开,其中几颗开始生根发芽。它们中的一颗比其他都要生长迅猛,很快它的伞盖早早地升起,超过了它慢吞吞的兄弟姐妹。在中子星的热辐射和高层植物的窒息中,大多数种子都死了。
然而有一颗种子,经历了一次奇特的变化过程,导致它的身体机能开始失灵。它体内的突变酶导致它无法正常地产生和修复伞盖组织,在组织濒临死亡之际,它体内的酶在反常的中子化学反应地影响下开始失控,溶解了本用于保护身体的晶体结构。这株植物变成了一个装满体液和纤维的袋子,沿着外壳轻微的起伏地形四处流动,而不是扎根在一个新的地方。它身上的12个花粉喷射器官,本具有微弱的感光能力,以便于为花粉喷射提供最佳的目标。既然植物已经远离了高大植物的阻隔,失灵的酶恢复了控制。植物开始扎下根,重建它的伞盖,准备产生接收花粉。移动植物有了很多种子,它们都拥有了溶解自身固定结构,在环境不适宜生长时迁徙的能力。
很快,第一批动物开始在中子星表面漫步,它们从不能移动的植物身上偷取果实,也学会了吃掉这个星球上各种佳美的食物——特别是它们自己。
就像它们所进化来的植物,这些中子星动物也只有5毫米宽,因为缺乏坚硬的内骨骼结构,它们被重力压成了扁平的生物。12个感光性花粉喷射器变成了眼睛,但它们本来的产生花粉的功能保留了下来。动物可以在它愿意时长出“骨骼”。大多数时间里,这些支撑结构被它们滥用,以支起它们的眼睛来看得更远。不过经过一段时间后,它们便可以在体囊内的任何地方形成骨骼。然而骨骼形成的速度与质量呈负相关:骨骼只能使用体内的结晶体液生长,不包含任何构成植物组织的纤维结构。这使得骨骼生长非常缓慢。
不像植物,动物必须要应对中子星的磁场。植物不会移动,也就不必在意它们其实被拉长成了平行于磁场磁力线的长椭圆形结构。动物的身体也同样被拉成了长椭圆形,但是因为它们的眼睛也被拉伸成了同样的形状,它们就无法意识到视觉图像失真。然而,动物们发现,相比于沿着磁力线移动,横穿磁力线十分困难。大部分动物最终都放弃了穿越磁力线的尝试。对它们而言世界是一维的,只是沿着磁力线的一条线而已。星球上唯一轻松的旅行方向是“东”和“西”——正对应着两个磁极。
很久之后,植物动物遍布中子星表面。它们中的一些更为聪慧的动物开始望向天空,思索它们眼中随着中子星自转而缓缓划过漆黑夜空的光点。南半球的动物为长久停驻南极点上空的光点所困惑。那是地球的太阳。这道光如此地强烈,又如此地临近,以至于它不会像其他光点那样闪烁。不过除了那些使用星光作为补充磁方向感的便利的定位工具的生物,没有生物会困惑于这光点从而有更多的思考。不断生长的森林里有许多小动物,食物充足,若没有问题,动物们也不需要发展出好奇心和智慧。
--------------------------------------------------------------------------
时间:公元2000年
这颗闪烁的,散发着辐射的,快速旋转的中子星现在距离太阳只有十分之一光年远了。在经过了50万年的冷却之后,它的自转速度已经降到了每秒钟五次。不过它仍然发射出电磁脉冲,强度已经不比它最初闪耀的岁月。
在数百年后,这颗中子星将要在250天文单位处与太阳系擦肩而过它的重力将会对外行星,特别是距离太阳40天文单位的冥王星产生摄动。不过蜷伏在一天文单位处的地球却是丝毫不受影响。这颗中子星之后会离开太阳系——永不返回。
不过现在,地球上的生命已经发明了望远镜,但除非得知确切的位置,否则他们绝不能看到这无垠宇宙中一个细小的光点。
它会不引人注目的离开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