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与小花
文/石岩磊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ac680706471e80cf.jpg)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老子小国寡民无为而治思想的集中体现,但听起来总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种滑稽感,可2000多年后的今天古人的幻想却成了现实。我所住的门栋一共有12户人家,除了认识二楼负责收卫生费的楼长,其他人我一概不知,人们都是关起门来过日子,大有“邻居相对,锅碗之声相闻,天至老死,不相往来”之势。而且还会因隔阂极易造成误解,昨天我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在楼门口,我发现一枝苣菜开花了,这种小黄花随处可见并不稀奇,可它旁边还有辆斜靠在墙上的自行车,我便突发奇想,如果让花和车轮同框或许会别有意蕴,于是就掏出手机,蹲下身仔细寻找合适的拍摄角度。大门忽然一响,楼上的一位大姐闪身出来,她狐疑地看了我两眼才离开,大概是我的样子有些傻气吧,我并没有太在意仍继续自己的“创作”,可她走出去20多米后猛地返身回来,迅速掏出钥匙打开自行车的链锁。
我方醒悟过来,原来她是在怀疑我图谋不轨,赶紧起身赔笑道:“这花和自行车照在一起还很搭的”,并向大姐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创意,“你很有雅兴呀!”她的话才化解了尴尬。而我拍照的兴致已全无,一股莫名的惆怅袭上心头,难道社会越来越开放,而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闭塞了吗?现实或许果真如此,除了上班、做生意时不得不强颜欢笑外,人们已无暇挤出多余的笑容示人,能聊得来的好友寥寥无几,就连微信朋友圈都懒得刷新,能搭桥借路的朋友还偶尔聚一聚,而毫无效益可言的饭局是越来越少。
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变得如此势利和功利呢?大概是由于快节奏的生活逼得人们要有所取舍,为了迅速在社会上立足过上体面富足的日子,我们必然要选取最优捷径,醉心于以小博大空手套白狼的机遇,沉浸在一夜暴富一步登天的奇想中,便不愿将精力浪费在没有收益的无效社交上,街坊四邻鲜有走动便是自然而然之事了。人情淡薄俨然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富贵病”,但这也不是什么无药可治的不治之症,更不是世风日下的佐证。
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以前夜不闭户的农村,一家有亲戚全村人都过来看望的热闹,人们常常念念不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城里的筒子楼,张家煎鱼李家孩子来吃的亲密,可历史不会开倒车,物质匮乏带来的纯朴民风只能残存下美好的回忆,不会有人真正愿意回到从前凭票买粮的岁月。眼下不堪的实际状况既是生活所迫的结果,也是科技进步、人际交往嬗变的必然,因为我们既是亲历者,更是身处其中的参与者,所以无需对过往云烟牵绊留恋,也不必为眼前的苟且杞人忧天,或许坦然面对现实才是王道。
昨天活生生的例子让我对老子的观念有了切身体验,但自己也并未因此深陷悲凉之境,而是更清醒地看到了物质决定意识、生活方式左右交往途经的规律所在,人们貌似是过着家家闭户的小日子,可温馨的亲情仍在、感人的友情未失,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变了而已,疫情中不是有众多逆行者无畏的身影,大灾里不是有许多志愿者无私的援手吗?只要我们的心不冷,就总会有感动泪水的瞬间。所以,我还是相信世界不会因发展而变得冷漠,相信人心不会因趋利而变得无情,就像拍下的照片那样,钢圈车轮与柔情小花一样可以同构和谐画面。
2020.5.15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b89b262eb512fab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867399488093fc0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