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作博采众长21天成为更好的自己
行文的“呼吸”----写给初学写作的宝贝

行文的“呼吸”----写给初学写作的宝贝

作者: 记记然 | 来源:发表于2016-07-10 21:49 被阅读0次

    女儿很少让我读她的作文,偶尔开恩,我得以窥到一两篇,有的很流畅,能一口气轻松读到结束,除了一些字句需要修改之外,没有大的毛病;有的读到一半就很难读下去,这时我难免要作西施捧心状,娇弱地道:“我无法呼吸!”这样的文章就要做大手术。也正因为如此,女儿越发敝帚自珍,不允许我干涉她的作文。娃大了,做妈的威信日薄西山,一日日低下去,只能在这里絮叨几句,冀望她能读到,给少许“青眼”就很千恩万谢了。

    文章是有生命的。生命靠什么来维持?无非是一呼一吸。一篇有呼有吸的文章,就好比一首好听的歌,有高低、快慢,有平稳、高潮。而如若一首歌从头到尾都是高潮,难免会让人透不过气来。又或是一直低音哼哼,又怎能让耳朵愉悦?

    怎样才能做到一呼一吸?

    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一定要加上自己的所想所得。假设要写一篇游记,很多人喜欢描写所见,风景很美,使用的词句也很美,可是读者读不下去。为什么呢?因为作者一直在“呼”,而没有“吸”。“吸”是什么?就是所见之后你的所想所得。写一段景,跟几句你的感受,再来一段景,再来感受,呼吸就很自然了。读者会跟着你走走停停,不仅用眼睛看风景,也用心来感受自然带给我们的美。这样的文章比单纯的描写景物的就上了一个档次。当然,也可以把顺序颠倒过来,这个不必拘泥。

    学会了这学会层层推进。个基本功,等于练就了童子功,接下来就是提升“呼吸”的节奏和美感了。

    学会层层推进。

    前一阵和女儿同学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如此长的诗流传了这么多年,足见其生命力。设想一下,如果一开头就交待歌女的背景呢?或是交待作者当时的处境呢?如果从头至尾都是描写歌女弹琵琶的高超技艺呢?如果在描写技艺时一直形容“大珠小珠落玉盘”,而没有“凝绝不通声暂歇”、“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呢?相信你应该明了。推进时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象汽车爬盘山公路一样,由低到高,最后一览众山小,又好像是入睡时,刚开始是浅浅的,慢慢地越来越悠长。

    学会转折。

    一个小女孩,把脸洗干净,服装整洁就OK,大了恐怕得打扮打扮,化点儿妆。所以小学时学会平铺直叙,讲清一件事就可以。初中以后要学会表达的多样化,给文章化点妆,转折就是当中的一种。这次我们以李白的《月下独酌》为例。当时你读完之后感叹道:“李白这个人!一会这样,一会那样!”你虽然语言表述不清,可你已有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我明白你想表达的意思:这首诗转折数次,十分经典。开篇第一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意在表示孤单,第二句直接转折:“举杯邀明白,对影成三人”。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豪迈得很,这一转折刹那就变凄凉为热闹。可是第三句:“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又折了一次:有什么用呢?月亮和影子不是活物啊!还没完,继续:“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马上劝慰自己要豁达,很乐观。然而还没完,再折:“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还是伤心:人生无不散之筵席啊。但最终还是豪迈:“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读完怎么不折服呢?就好像李白带我们走了一座九曲桥,读来心潮起伏,不能自己。

    在此基础上,再予以提升,如一呼多吸,一吸多呼等,留待以后再谈。

    后记:王安忆是我喜欢的一个女作家,很会讲故事,文笔细腻,但是喜欢每一个细节都交待清楚,如她的《长恨歌》就有这样,小说的开始过于絮叨,呼吸有不畅之感。推荐女儿阅读,或有所感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文的“呼吸”----写给初学写作的宝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bd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