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要建立清朝时,他派遣使者前往朝鲜,信中有蒙古人等要求朝鲜以“兄弟之国”的身份劝进,朝鲜没有接受,这导致皇太极决定征讨朝鲜。尽管朝鲜这个时候已经决定向清朝求和,但皇太极攻打朝鲜的决心已下。在朝鲜使者前往清朝的路上,清朝已经发兵了。
皇太极调集清军、蒙古人、汉人,组建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号称二十万,实则十几万,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以清朝当时的动员能力只能动员数万。但不论是多少,连明军都抵挡不住的清军,朝鲜更是无力对抗的。明朝这时已自顾不暇,只能派出一小队海军,但路途中遭遇飓风被迫折回。
孤立无援的朝鲜决定采取守势,固守城池不出。可是皇太极利用朝鲜国土面积小纵深不大的特点,决定长驱直入,直取朝鲜的京城。
在丙子之役中,也有部分朝鲜军队英勇抵抗,但寡不敌众,纷纷战败,朝鲜京师被围。一听国王被围,蛮夷入侵,朝鲜的百姓逐渐动员起来,各地勤王的军队也纷纷前往,准备从后方攻打清军,解京师之围。
可是由于朝鲜内部出现了叛徒,加之战事的不利动摇了仁祖的意志,所以还没等军民动员起来,朝鲜京师就开城投降了。
清朝对朝鲜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和要求,比如缴纳明朝敕印和攻击皮岛。对于朝鲜来说,答应这些也就意味着彻底屈从“蛮夷”,背叛了“正统”。可是如今朝鲜已经没得选,他们只能被迫为清朝打仗。
在朝鲜的帮助下,皇太极很快就攻陷了皮岛。拔掉了这颗钉子以后,皇太极神清气爽,在他眼里,现在对手就只剩下明朝了。
丙子之役对于局势的影响是巨大的。朝鲜与清朝的关系从“兄弟”变成了“君臣”,并且被迫断绝了同明朝的宗藩关系。打服了朝鲜,拔掉了皮岛,清朝彻底打破了三面受敌的不利局面,它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大胆地进攻明朝。
清朝对于朝鲜的掠夺和剥削又为清军提供了补给,解决了清朝收成不好,战略物资紧张的局面。有了军备,清军面对明军自然就游刃有余了。
尽管明朝当时确已自顾不暇,但崇祯对朝鲜失陷见死不救仍旧是一步错棋。没了朝鲜和皮岛,明朝就像失去了一条臂膀,这个看上去庞大实则虚弱的巨人彻底失去了对抗清军的能力。皇太极则通过攻打朝鲜,灭掉皮岛,扫清了入关的一大障碍,为清朝统一天下铺平了道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