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韶伟
隆冬的义马矿务局跃进煤矿革委会大院,红旗飘扬,群情激昂。大院两侧聚集着上千名革命干群,或扛着长枪红缨枪的,或高举毛主席的红宝书,一边是“七一联委”,一边是“摧资总部”。两拨儿造反派,一派高呼“将无产阶级文革大革命进行到底!” 一派呐喊“打倒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口号声此起彼伏。有枪声划过大院,有人高呼“要文斗不要武斗”,暂时控制着激愤的场面。这时期,渑池县的八二五〇部队军宣队进驻了矿务局的各矿区、学校,进行革命宣传,以稳定时局。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人民日报》在一篇报道编者按语中传达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跃进煤矿派出了百余名青年到农村去劳动锻炼。这也是义马首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
冯万军,这个一九五二年出生在跃进煤矿的职工子弟,一九六〇年三年自然灾害初始,在南露天矿上了小学,六年的小学毕业后,赶上了文化大革命运动。在不学ABC,照样当接班人的时运中,初中不到一年,他便辍学了。
冯万军拿着户口本,到义马公社进行了知青报名。当时的义马公社,隶属渑池县管辖。其实,这批报名的知青,大多是所谓“带帽初中”毕业和尚未毕业的社会青年,还有在矿上工宣队临时工作的。
一九六九年一月十六日上午,在跃进矿机关大院,举行了为首批下乡知识青年的欢送大会。矿革委会主任,两派代表相继讲话后,震天的口号响彻大院。知识青年们穿着蓝色劳动布衣服,左胸戴着毛主席纪念章,右胸挂着大红花,背着被子,登上了机关大门口的解放牌卡车。
下乡知青有二十五人,到了马岭大队,冯万军这边有十二人,到了二十里铺大队。男知青有梁长林、王彦、张战义、范玉停、彭志伟、冯万军、钱喜财,女知青有闫桂玉、杨素芬、平改娇、李线茹、李春英。
三年钟声话知青‖纪实文学二十里铺大队部院里,大队支部书记古润堂,召集了村里群众,把卡车上的知青们迎进大院,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大会。古支书操着一口老渑池方言对着扩音器高声说:“矿上的知识青年们,响应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号召,从今儿个起到咱们村里插队落户,学习大寨经验,参加农业劳动,我们贫下中农要像对待自己家的娃们一样,好好照看他们。今儿个晌午,我们要和他们一起吃一顿忆苦思甜饭。大家要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苦干加巧干,把农业生产搞上去。”
大队部的角落里,一个用土坯砌的“四面风”上架了一口“将军帽”大铁锅,干柴禾在炉膛里噼里啪啦地熊熊燃烧,锅里煮着干红薯叶、麸子,搅些蜀黍面糊糊,再兑两把青盐豆,热气腾腾的忆苦思甜饭,就煮熟了。
知青们拿着碗筷,每人盛了一大碗忆苦思甜饭,都感到很难吃。想着旧社会穷苦人们吃的都是这些难以下咽饭,他们更增添了对地主们的仇恨。
下午,村里的前任老支书王殿成带着知青们,挨家挨户地进行认门认户认阶级的“三认”,其实就是熟悉一下村里人的情况。遇到了贫农户,都非常亲切地打招呼,嘘寒问暖。遇到地富反坏的四类分子家庭,知青们都鄙视地看着他们的低头认罪表现。
七个男知青住在坐南朝北的段孝刚家,五个女知青住在西队的王小月家,王家锅屋是给知青们做饭的地方,西隔壁的贫农老婆侯玉芝给他们做饭。
晚上,知青们点亮煤油灯,冯万军把被子铺到大通铺的土炕上,蜷缩在被窝里,浑身冻得直哆嗦,他们的被子紧紧挨着,捱到五更鸡叫。
二十里铺村距渑池县城东二十里,坐落在古涧河北侧陇海铁路边,洛阳至西安的崤函古道从村中心穿过。两千多年前,新安城就建在这里。村西里许,是楚霸王项羽一夜坑杀二十万秦卒的楚坑。当年慈禧太后逃难八国联军到西安后,打道回銮北京,曾经在村东的行宫歇息过。曾经的沧桑岁月和神秘传说,给这个村庄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咣咣咣……一阵急促的出工钟声,从古道南五百年的老槐树上传来。知青们赶紧穿衣洗脸,带上铁锹、洋镐和篮子,与女知青们汇合后,梁长林举着红旗,冯万军捧着毛主席和林彪的合影相片,走在最前面,排队到村北的工地。插好红旗,放置好相片,知青们开始呼口号: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祝林副统帅身体健康!然后开始高唱《东方红》歌曲。知青们背诵毛主席语录,向干部们进行过早请示后,开始深翻土地。
三年钟声话知青‖纪实文学三九寒天,地冻三尺。在学大寨田里,有生石灰粉划好了整齐的格子线。洋镐一镐子下去,溅起了冰碴子,再狠劲地鑻,才渐渐露出土层。大家把挖出的新土,用铁锨装进篮子里,挑到低洼的地里。不一会,知青们脸上就滚满了汗珠,头顶冒出了热气。
渑池县团委书记刘玉敏,大约三十多岁,他是县里派来的驻队干部,也是村里农业学大寨的总指挥。半晌歇息时候,他带着知青和社员们开始跳忠字舞。村北高岭上,欢声笑语,和着猎猎飘扬的红旗,给这个冬季增添了无限生机。
晚上下工时,知青们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背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进行晚汇报。
对初来乍到当知青的冯万军来说,这样的日子却好景不长,没隔几天,一场厄运降落头顶。
老槐树上的钟声响了,天还是黑洞洞的。冯万军穿衣洗脸,抱着毛主席像,在黢黑的土路上往前走,突然,一块料礓石将他绊倒。赶忙爬起来,捧起照片,用袖子拂去尘土,冯万军和知青们继续赶往工地。放好照片,突然有人尖叫到:“万军,你咋把主席像放颠倒了?”这时,冯万军方才在黎明前朦胧光线中看到,他头顶冒出了细密的冷汗,赶紧把领袖相片转过来放正。
晚饭后,一阵急促的钟声从古槐树上传来。村里井边的空场上,指挥长刘玉敏召集了村里上千名社员,召开批斗大会。刘玉敏激愤地高喊:“先把四类分子们押上来!”几个青壮年分组把村里几个地富反坏分子架到会场中心,他们低着头,胸前都分类挂着大牌子。接着,刘玉敏抬高声音大喊道:“把现行反革命分子冯万军押上来!”村里两个年轻人架着冯的胳膊,将个子瘦小的冯万军押到最前面。冯万军戴着高帽子,胸前的大牌子上面,用毛笔写着冯万军三个大字,名字下面写着现行反革命分子。刘玉敏慷慨激昂地发表讲话:“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批斗大会,就是要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四类分子彻底决裂,肃清其流毒,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大好形势下,一些人却打着红旗反红旗,想背叛国家,想搞分裂活动。冯万军,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典型的现行反革命分子例子。对反革命分子冯万军,今天的事决不能姑息迁就,我们要让他彻底反省,积极改造,重新做人。让他做一个可以改造好的知识青年。”
这时,刘玉敏带领群情激昂的群众一遍接一遍地高呼口号!批斗大会直至深夜,才算罢休。
从第二天起,冯万军参加大寨田劳动时,被分配到四类分子一组。由于岁数小个子低,加上活头重,常常让他吃不消,困乏难耐,还不敢说出,现行反革命分子的帽子更是压得他喘不过气。
三年钟声话知青‖纪实文学谁知,祸不单行。根据形势需要,刘玉敏在村里成立了统一指挥、部署、协调、分配和生产的“五统一生产队”。没过多久,村里部分社员不同意,提议要把五统一生产队分开变成原来的生产队。晚上,他们在牛圈里讨论,冯万军和王彦,饭后在牛圈里下象棋,双方车马炮对擂,几局下来不分高下。分裂五统一生产队的事,被刘玉敏知道后,进行立案调查,随即取消了村人的预谋。由于冯万军和王彦当时在场,冯万军被列入搞分裂对象。指挥部再次召开批斗大会,对冯万军进行了严厉批评。
没过几天,冯万军出工时,崴伤了右脚踝骨,肿得不能下地。学大寨指挥部以逃避劳动,又一次对他进行了大会批斗。
冯万军的事,自渑池县上报到了洛阳地区革委会。半年后,由于其认罪态度较好,劳动改造表现积极,地区下文通报,认定其可以改造好的知识青年,终于摘去了现行反革命分子的帽子。
生产队对每一个知青记工分,女知青每天八分,男知青每天十分,冯万军由于年龄个子的原因,每天记九分。
春节这天,吃罢早饭,队里敲过钟,知青和社员们一起,打破封建思想观念,破四旧,立四新,照样到大寨田里平整土地。
按照统一规定,县里每月供给知青们四十五斤面粉,其中百分之七十细粮,三两食用油和两元零花钱,半年后停止供给。冯万军坐着生产队的马车,与保管段平安一起,沿着古道往东三里,在千秋街的国有粮库,拉回一个月的口粮。
知青们到二十铺两个月后,王成群六十多岁的父亲接替了侯玉芝,给知青们做饭。王师傅干净利索,做的饭也可口。他用白面蒸馍,擀面条,用玉米面搅汤煮窝头,再腌些萝卜丝,知青们吃得可带劲。
三年钟声话知青‖纪实文学夏秋季节,是庄稼瓜果的成熟季节。二十里铺南边不远是蒿梨岭,岭坡地里滚满了甜瓜西瓜。馋嘴的知青们,夜里背着布袋,摸到瓜田滚西瓜,回来饱餐后,把瓜皮悄悄地埋掉。到西边的李杏湾村拔萝卜掰玉蜀黍,也是他们风高月黑夜的偷摸经历。涧河南岸的王礼召村,有十几亩苹果园。歇晌的时候,梁长林带着彭志伟、范玉停、张战义和冯万军,偷摘苹果。刚摘半袋,被看园老汉发现追赶,知青们拔腿就跑。谁知刚到涧河,梁长林被裂石绊倒,被追了过来。老汉揪着梁长林的衣领一看,是自己的堂外孙,就无奈地摇着头数落他们:“憨憨娃们呀,没有看见苹果还青着吗,烈酸白涩哩,能吃吗?想吃,等到熟了你们再来呀!”末了,还是让知青娃们背着苹果回了村。
下半年,因知青男女之间口味不一饭量不等,为节约开支,知青们分伙做饭了。其中闫桂玉、杨素芬和李春英一个伙,李线茹、平改娇与最小的知青弟弟冯万军一个伙,其他知青各一个伙。村里人给他们盘好了锅头,冯万军在歇晌时候,到村南铁路道牙边,扫些蒸汽火车没有燃尽的煤灰渣,挑回去兑少量的红土,用水和好后拍成煤饼。井台挑水,烧柴生火是冯万军的事,擀面做饭是两个知青姐姐的事。万军在外边玩耍时,村里媳妇们就笑嘻嘻给他开玩笑,赶紧回去吃饭吧,你媳妇都给你把饭做好了,吃了饭好入洞房。羞得万军拔腿就跑。
春种秋收,一年的光景,知青们分到了队里的粮食,尝到了当知青后的第一次收获,也是人生第一次的劳动收获。
一九七〇年初,队里计划在铁路南的一个高堰下挖窑洞,平整土地,建养猪场。男劳力挖窑洞,女劳力在高堰下平整土地。这里土地肥沃,开春时候,他们在三十多亩地里,栽下了两千株蟠桃树,为村里建起了第一个果园。
三年钟声话知青‖纪实文学五月份,义马公社安排义昌大队以东的青壮劳力,前往洛阳支援修建焦枝铁路。以西的劳力,到石门西北的车家沟兴修水库。二十铺大队派出了五个村的三百余名二十到四十岁的青壮劳力,民兵连由吴连长带队,冯万军和知青们背着行装,扛着红旗出发了。
车家沟里,红旗招展,人声鼎沸,随着县革委会常委、笃忠公社书记兼石门水库总指挥长屈振英一声令下,嘹亮的军号吹响,兴修石门水库大会战开始了。
这时的冯万军,个头蹿高了许多,干活也显得非常老道。他与知青哥哥姐姐们,抡起大锤,打钎掘石,夯土垫坝,用独轮车推石块。热火朝天的水库工地上,歌声阵阵,伴着革命口号响彻云霄。
大锅里炖的萝卜条,大伙儿就着大蒸馍,吃得也是非常香甜。在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革命岁月,让这些知青们得到了又一次的锤炼。
一九七〇年六月,义马公社从渑池县分离,成立了义马矿区,分成常村和千秋两个公社,隶属洛阳地区管辖。
冬天,石门水库由于种种原因停止修建,冯万军和知青们撤离库区回到村里。他们向村里请了假,回到矿上与父母姊妹见了面,洗好衣服,背些馍块,再次回到村里。
年底,生产队给他们分到二百斤粮食和十几元分红,乐得冯万军合不拢嘴。
三年钟声话知青‖纪实文学一九七一年初,因革命形势需要,二十里铺大队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宣传队有二十多人,妇女主任吴秀娥担任宣传队队长,村小学王小花老师担任导演。王老师会手风琴,千秋村的高小民会二胡,知青中的李春英、杨素芬、闫桂玉几个原来在矿宣传队有演出经历,带动了所有知青参与演出的积极性。队员们每天跟着手风琴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在二胡伴奏下唱《军民一家亲》。王老师编排的小品惟妙惟肖,知青们在各村巡回演出时,每次都博得革命群众的喝彩。
冯万军如痴如醉地听着高小民的二胡,在强烈的兴趣下,他每天跟着高老师学拉二胡,学习识谱。但是,高小民是地主成份,由于冯万军每天跟他学习二胡,被大队认定为分不清阶级,与地主同流合污,第四次把他揪出来批斗。
这年三月,矿区招工,知青们开始陆续返城。李线茹进了蔬菜公司,闫桂玉进了医药公司,李春英进了饮食服务公司的国营食堂,杨素芬因病返城,范玉停和马岭知青张战国、王福卷到了新疆参军,梁长林和其他男知青到各矿当了矿工。由于冯万军年纪小,先后被批斗过四次,所以暂时留守继续知青生活锻炼。
九月二十九日,冯万军终于熬出了头。南露天矿招工,冯万军到矿上做了一名剥岩工。
一九七五年,冯万军被保送到陕县师范学校(大专)学习两年后,回到南露天矿财务科。他先后在矿务局机械厂、杨村矿财务科工作,九一年,被河南省煤炭厅派遣到固始县进行对口扶贫工作。九〇年任二机厂任财务科副科长,九二年任义马矿务局招待所所长,后来取得了会计师资格。义煤集团榕花宾馆落成后,他被聘任为总经理。二〇一二年,冯万军办理了退休手续。
现在,这十二名知青中,除王彦病故外,他们都已年过花甲,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后,安享晚年。
回忆当年的知青生活,无不让他们感慨万千。在那个轰轰烈烈的岁月里,多少难忘记忆,像石碑一样被深深铭刻在记忆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