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是不大想写容若的,因为他和仓央嘉措一样,早已成为人们心里古代言情小说或影视中的男主人公形象了:出身高贵、英俊潇洒、才高八斗、风流倜傥,却又为了爱情而愁肠百结、至死不休。
之所以还是写了,一是因为我们的考试卷上经常会出现他的词作,什么“古今河山无定据”,什么“还睡,还睡,解到醒来无味”;二是因为那天谈笑时,我说:朋友们都点名让我写哪首诗哪首词,你怎么不点一首呢?
先生以一贯的自嘲口吻说:“我大老粗一个,哪里懂得欣赏诗词。你要是觉得没人可写了,那就写写温庭筠和纳兰性德吧。”
这话让我乐了,说到底,这个“大老粗”心中还是有几分柔情,甚至是未泯的赤子之心的,不然,为何张口就是这两个人呢?
我自然不是无诗人诗词可写了,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人诗作浩如烟海,岂是我之笔力可以穷尽的?比如李白,早有文友点名了,我却迟迟不敢下笔。原因无他,无力驾驭。写总归还是要写的,不过是先沉淀一段时日再做打算罢了。近来所写,每次都是文友们点名之后,我才兴趣盎然各方查找资料,然后再惶恐提笔的。
说到容若,我想起了朴树录制《送别》时几度哽咽,终至泣不成声的画面。看到时,我很是诧异。一个已届中年的男人,缘何如此失态?再看他瘦弱的身躯以及黑瘦的面容,我又有了几分了然。想来,这该是个心思细腻、用情至深的男人,“知交半零落”,当是更易让中年人生出悲戚的。一如海子,世事的污浊和人世的龌龊,“逼迫”得纯真如同孩子的他把清白的身躯交给了铁轨。
这些,都是生命深处有凄寒,却想要努力去温暖他人生命的人。他们的努力,慰藉了周遭甚至是所有欣赏其作品的人,可惜,却未能温暖得了他们自己。
容若就是这样的人。他的温暖都给了他的结发妻子卢氏,给了他那一群江南的布衣朋友,在他的“渌水亭”里,他们吟诗作对,谈古论今,快意人生。所以,留在他的词作和生命中的,就净是愁和苦了。他留下的三百多首词作中,“愁”字出现了九十次,“泪”字六十五次,“恨”字三十九次。
乾隆皇帝曾感慨说,《红楼梦》写的是明珠家事。如此说来,容若就是贾宝玉了。而其父明珠,则是贾政,只是,明珠的爵位不是世袭来的,而是历尽了千辛万苦才得到的。
“纳兰”即“那拉”,是金代贵族姓氏,“太阳”的意思。但作为家里的次子,叶赫那拉氏的高贵血统除了能给明珠以机会,给不了其他的。想要在政治上有所地位,他只能苦心经营。从大内侍卫,到内务府总管,再到权倾朝野的大学士、宰相,这其中的艰辛,恐怕只有明珠自己知道。
容若的外祖父是英亲王阿济格,阿济格虽勇武过人,战功彪炳,但却张扬高调,且少了城府,所以,最终在皇室的斗争中落败。爱新觉罗·阿济格一族,革除宗籍、抄没家产、男丁收监赐死,女眷则被贬为庶人。
阿济格的五女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仓促嫁给了身份卑微尚为侍卫的明珠。婚后,爱新觉罗氏常常因自身的遭际而悲伤,整日愁眉不展或是大发雷霆。这位皇室后裔,性情和其父极为相似,跋扈乖戾,鲜有柔情。
1655年1月19日,容若出生了。因为出生在寒风凛冽的冬天,所以乳名被唤作“冬郎”。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出自《易经》“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二十多岁时为避太子“保成”的讳,改为“性德”,保成改名为“胤礽”后,他再改回“成德”。容若是他的字,来自佛教术语“容有释”“般若”,取正义、智慧的意思。
小容若出生后,爱新觉罗氏并未迸发出她的母性,没有给他一个母亲对孩子该有的疼爱与呵护。而明珠则严格以八旗子弟的标准来要求容若,学文习武、规矩礼仪,都近乎苛刻。明珠自己是一个没有童年的人,他的生命属于庙堂和权力欲望。所以在培养孩子方面,他也是按照这一套在执行。
幸好,明珠还有一个近乎偏执的藏书的习惯。他藏书颇丰的书房,成了小容若最佳的去处。容若的童年少年时期,就在习武、看书,看书、习武中循环而过。
天性敏感,内心锦绣的容若,一旦与那些古代典籍,尤其是诗词歌赋相遇,便一见钟情。他痴迷于汉文化,不喜仕途经济,但作为家中的长子,他又不能不走科举之路: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中举人,十九岁成为贡士,因病耽搁两年,到21岁中进士(第二甲第七名)。随后,再成为了康熙身边的一等侍卫。
虽说也曾有过经世济国的伟大抱负,但从他抓周时一手珠钗一手毛笔的无意识举动就可以看出,这是个适合温馨自在、儿女情长、吟咏风雅的人。政治于他,尤其是上层政治党争倾轧于他,太过污浊,全然不合适。尤其是御前侍卫这一身份职业,更是与他格格不入。是以,容若的身躯里,承载了太多的忧伤。
如果说容若的生命中也曾有过温暖绚烂的时刻,那便是19岁到21岁的那三年。19岁,风华正茂的容若,迎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卢氏温婉纯真、聪慧大方,最重要的是,也和容若一样,有一颗不泯的童心。她,深深地懂得容若。人和人的相交,莫过于一个“懂”字,能得一个灵魂伴侣,何其有幸!卢氏就是容若的暖阳,能驱散他人生的阴霾,给他冰凉的血肉以宜人的温度。只可惜,婚后的第三年,卢氏难产而亡。
每每想到容若的这些经历,我就想到自己,虽说出生和成长在江西,但曾经在供暖的北国盘桓过,也在四季繁花似锦的南方逗留过。所以,回到江南的这些年月里,我总难以忍受冬天的寒凉。总恨不能在冬天刚刚来临时就一头睡下去,直待来年春暖花开之时再睁眼。
是的,若是没有享受过那种极致的幸福,人是不会有相应的奢望的。但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琴瑟和谐、伉俪情深的生活给了忧伤冰冷的容若太多的温馨与温情。一旦失去,便是彻骨的痛了。卢氏的过早离去给容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由此,悼亡之音萦绕了他此后的整个生命。
我们常常吟诵的,就有他的“浣溪沙”系列词作。比如这首: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词的开头,劈空问来:谁念西风独自凉。“谁”指卢氏,你故去之后,还有谁来关心我呢?其实,容若还有一房妾室颜氏以及继室官氏,这两位,都是温文秀雅的女子,都在生活起居方面给容若以无微不至的照顾。只是,情深的人,心都很小,小到只能装下一个人;情重的人,视野都很窄,窄到只能看得见一个人。哪怕就是后来的江南灵秀才女沈宛,也始终不能跟卢氏抗衡。
凄冷西风中,形销骨立的容若孑然一身、茕茕独立。西风岂是繁华主,它“吹老丹枫树”,它“浊酒惨离颜”,它“挟雨声翻浪”,它“吹恨著扁舟”,它“吹叶满湖边”。萧萧黄叶、无边落木,被凛凛西风吹得漫天乱舞,簌簌而坠。镂刻着花纹的古朴窗户下,没有了那个正在梳妆的可人儿,窗扉紧紧地、紧紧地关闭着,通往她的世界已没有了任何路途。
也有人说,容若是不忍心看这秋风扫落叶,所以才把窗户牢牢关上,同时也把自己关在了一个狭小的天地里。我看到的却是那个长身而立的单薄影子,伫立于斜阳之中,目不转睛地锁住她昔日正梳妆的小轩窗。
晏几道说“怜晚秀,惜残阳,情知枉断肠”,小晏也是一个异常敏锐的人,他对生活对人生,也有常人不及的细腻。容若更是。如血的残阳下,他孤单的身影被无限地拉长,他清癯的面容如雕塑般冷峻。陷入对往事的深深回忆中时,那眉眼柔和了几分,有丝丝暖意慢慢透了出来。
每次看到容若的画像时,我都忍不住犯嘀咕,这怎么可能是他呢?画像上,他脸颊饱满、慈眉善目、笑脸盈盈,给人一种暖融融的感觉。我的印象中,他虽然眉宇轩昂、气质非凡,但却是清癯瘦弱、落寞忧郁的,毕竟,一场风寒加上一场和朋友的畅饮就能夺去他仅仅三十一岁的生命啊!
这首词中,立于萧萧西风、漠漠残阳之中的修长身影才是真的他。他想了些什么呢?他在回忆和卢氏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酒喝醉了就让他好好睡觉,更何况是这春困最重的时候。卢氏说话做事都放轻手脚,生怕惊扰了丈夫的好梦。那份体贴,那份细心,当日实在是不觉有何特别之处,如今,却是再也难觅此种温情。
这对意趣相投的少年夫妻在一起,常常做的事是吟诗填词,讲述自己所敬仰的文人们的温馨往事。有时候,也和赵明诚李清照一般,以茶赌书,赌中的人手之舞之,开心得茶汤泼得满地,茶香满室洋溢。如花般娇媚的笑颜何在,可触可掬的欢乐何在,两情相悦的生活何在,当时只觉寻常的日子何在?
期盼 “一生一代一双人”,却 “无奈尘缘容易绝”。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亲爱的你啊,却只成“十一年前梦一场”。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切都定格在那时该多好!只可惜,我是人间惆怅客,只能独自咀嚼往事,和着苦酒一起下咽。
千古伤心的容若啊,可否知道,“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你,打动了世世代代的至情人,也感染了所有和你一样的至性人。
网友评论
至情无怨
至亲无疏
至痛无泪
早上好,喵喵!
似乎有一棒子打死之嫌。
不过,“北宋以来,一人而已。”静安先生这般评价纳兰容若。他的词婉约清新,接近李煜,人称清初“第一词人”。
个人觉得,都是“词馀”、都是“曲子词”、都是“长短句”,虽比不上宋词,也是不凡。就好比穷人家,整天吃咸菜、窝头,难道过年还不兴吃顿饺子?这可能就是清词中所谓的“饺子”吧。我没有米老师写的好,这个比喻用得不太贴切。
“山一程,水一程”等你,踏遍青山人未行。
“风一更,雪一更”有我,又是一年梦会成。
在此,预祝米老爹、米老师以及各位简友新年开心、快乐,梦想成真!
2017,有您,有你们,我亲爱的简友们,真好!
谢谢您,也祝福您!
2018,让我们继续一起努力!
情重的人,视野都很窄,窄到只能看得见一个人。
意到骨、情入髄!写得太好了!
喜儿,我这粗鄙之人看这篇竟然泪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