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投稿发文婚姻育儿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用好“潘多拉效应”让孩子充满好奇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用好“潘多拉效应”让孩子充满好奇

作者: 我们的遇见 | 来源:发表于2019-07-15 13:54 被阅读5次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用好“潘多拉效应”让孩子充满好奇

班级群里有个妈妈抱怨:他家孩子特别调皮捣蛋,撕东西、拆玩具,搞破坏样样不少,有时候把整卷卫生纸泡在水盆里,有时候把电视遥控器拆开,总之新买的玩具,不到两三天就给拆成零件了,家里的小家电、工具箱都被他当成玩具了,最可气的是,孩子居然把祖父留下的唯一遗物—一块怀表给拆了,拆东西成了孩子最大的爱好,而且不光在家是这样,带孩子出去,孩子也是东摸摸,西拧拧,经常弄坏人家东西。妈妈经常被气的发火,为此,孩子没少挨揍。可无论怎么惩罚孩子,他这个毛病始终改不了。

相信很多家长也和这位妈妈一样,遇到这样的情况,苦不堪言,不知如何管教孩子。其实,妈妈们也不必过于担心,对孩子来说,好奇心是天性。他们通过模仿和尝试,扩大对世界的认知。拆卸玩具,搞破坏,这些看似不好的行为其实正是孩子好奇心强的表现,孩子是在用这种方式去探索世界、认识世界。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用好“潘多拉效应”让孩子充满好奇

什么是好奇心呢?

心理学是这样定义的: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

好奇心是探索和创造的原动力。

牛顿对一个苹果产生好奇,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对烧水壶上冒出的蒸汽十分好奇,最后改良了蒸汽机,伽利略也是看吊灯摇晃而好奇发现了单摆......

所有的科学发明,都是因为好奇心而导致的成果,正是好奇心,引领着他们不断的探索,才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才使得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好奇心是人类求知的基本动力,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用好“潘多拉效应”让孩子充满好奇

相反,人如果没有好奇心,就会失去探索的欲望,就不会去做各种的尝试。那我们今天使用的汽车、飞机、电灯、电话、电视机、冰箱、空调、电脑等可能都不会出现。

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家长应该充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没准你的孩子将来也会和牛顿、瓦特、伽利略一样呢。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呢?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下几个小技巧也许可以帮到你。

“潘多拉效应”让孩子充满好奇

“潘多拉效应”这个概念缘于古希腊的神话,宙斯给名叫潘多拉的女孩一个盒子,并告诉她绝不能打开,潘多拉越想越好奇,终于忍不住打开了盒子,可盒子里装的竟然是人类全部的罪恶,结果这些罪恶都跑到了人间。心理学上,把这种“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现象就叫做“潘多拉效应”。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用好“潘多拉效应”让孩子充满好奇

简单说就是,在一件事上,如果家长越是禁止,那么越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

我们熟知的北宋文学家苏轼和苏辙小时候非常顽皮,不愿读书,他们的父母苏洵夫妇为引导他们喜欢读书,每次在他们嬉戏玩耍时,苏洵夫妇就故意悄悄地躲在角落里读书,看到孩子们来,他们就故意把书“藏起来”,苏洵夫妇这种偷偷摸摸、神经兮兮的举动让孩子们好奇不己。孩子们想父母一定是在读什么好书,于是满怀追根究底的欲念,趁父母不在家时,鬼鬼祟祟把父母藏起来的书“偷”出来读。渐渐地读书成了他们的乐趣,最终成为著名的文学家,与父亲一起被称为“三苏”。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用好“潘多拉效应”让孩子充满好奇

苏轼父母没有像我们大多数家长一样,直接指责、抱怨、批评孩子顽皮、不爱读书,而是摸透孩子的好奇心、抓住孩子的求知欲,因势利导地利用“潘多拉效应”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在生活中,我们家长也可以利用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潘多拉效应”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积极正确的回应孩子

父母积极正确的回应孩子,对保持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积极正确回应孩子,具体可以分三步:

1、反问

好奇心是一种内在动机,主要由外界刺激物的新异性所唤醒。所以在孩子主动问问题时,家长不妨多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想,如果那样想会有什么不同。这样可以让孩子自己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用好“潘多拉效应”让孩子充满好奇

比如,当孩子问:“月亮为什么有时是圆的,有时不是?”这时家长不要急着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可以反问孩子:“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让孩子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逐渐引导孩子认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不要直接回答,以反问的方式,让孩子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2、激励

美国学者希克森特米哈伊在谈到创造性人才的因素——好奇心的重要性时,也明确提出,“通往创造性的第一步就是好奇心和兴趣的培养”。他认为,好奇心是需要保护的,也许所有的孩子都有好奇心,但好奇心能否保持到成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早期生活受到的激励。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用好“潘多拉效应”让孩子充满好奇

孩子在小的时候,通常会产生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这时,父母不能直接否定为“无意义”、“无聊”“不对”。要对孩子的问题和行为表示赞赏,并且引导、激励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到问题的答案时,家长要懂得及时鼓励并奖励孩子。

3、示范

如果家长每天都对周围世界的一切充满好奇,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就会对世界充满好奇。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探索、发现。

比如,对一些复杂的玩具,孩子想知道其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为满足孩子好奇心,家长可以通过示范帮助孩子拆卸玩具,示范并讲解其原理,让孩子了解玩具的构造,以此训练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

拆卸玩具既训练了孩子专注思考的能力又培养了孩子探索问题获得答案的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用好“潘多拉效应”让孩子充满好奇

让孩子多看、多听、多尝试孩子

多看:就是让孩子多观察周围世界的一切,多用眼睛去发现事物的不同之处。

多听:听听别人对世界的认识,听听大自然的声音,听听不同的音乐传达了什么信息。

多尝试:经常看到有家长跟在孩子后面喊,这个不许动,脏;那个不许碰,危险;孩子被限制的死死的,其实,多尝试孩子才能知道那些到底是危险的,那些是安全的。

比如,孩子想摸热水,家长可以拿一些稍微有点热、又不会烫伤孩子的热水,让孩子去摸一下,让孩子亲自尝试一下,下一次他就会知道:先去摸一摸杯子是不是热的,去稍微试一下才不会让自己烫伤了。由此过程,孩子也可以学会如何自我保护。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用好“潘多拉效应”让孩子充满好奇

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

好奇心强,在一定程度上与他们知识经验有关。在他们看来,周围环境中的许多事物都是新奇的,很多都出乎他们的预期,他们想要观察、探索、询问、操作或摆弄这些事物。如果这些行为能得到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就会逐渐内化为孩子的人格特征。相反,如果缺少环境的支持与鼓励,这些行为会逐渐消退,表现为对新奇事物的冷漠、回避等心理倾向,从而不利于创造性人格特征的形成。

所以,培养孩子的好奇心,离不开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在安全范围内,家长应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用好“潘多拉效应”让孩子充满好奇

需要家长注意的是,好奇心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唯有健康的好奇心,才能帮孩子消除无知、发现奇迹。而不健康的好奇心则会使孩子误入歧途。就像吸毒,有很大一部分染上毒瘾的人都说最初吸毒是因为好奇。所以,好奇心是把双刃剑,可以带孩子去科学的殿堂,也可以把孩子引入歧途,关键还是看家长是否能正确引导。

相关文章

  •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用好“潘多拉效应”让孩子充满好奇

    班级群里有个妈妈抱怨:他家孩子特别调皮捣蛋,撕东西、拆玩具,搞破坏样样不少,有时候把整卷卫生纸泡在水盆里,有时候把...

  • 孩子专注力如何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专注力】1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可以买一些调动好奇心的玩具;2结合孩子的兴趣培养。例如培养识字兴趣,...

  • 让孩子充满好奇心

    让孩子充满好奇心 每个孩子自出生之日起,对世界就充满好奇,但孩子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好奇心逐渐消逝了。特别是...

  •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如何让孩子保持好奇心,让他们的思维保持灵活和开放呢?以下关于培养好奇心的几个小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1.好奇心是内...

  • 如何培养孩子好奇心

    最近由于身体不适,便在家专心待产与带娃。老大乐乐快要两周岁了,这是我第一次全天候的陪伴他,由于一直是老人带,所以错...

  • 好习惯让你的生活越来越好

    培养好以下好习惯,能让你的生活越来越好: 好奇心。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心,做一个充满求知欲的人。利用好奇心促进成长。...

  • 东莞动漫公司育儿知识,呆狸教你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可以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细致的观察能力。 鼓励孩子多看课外阅读,帮助孩子拓...

  • 跆拳道练习前期,如何让孩子越来越喜欢?

    上海鸿盛跆拳道俱乐部与您分享孩子开启跆拳道练习的准备 孩子刚开始接触跆拳道,充满了好奇,如何让孩子把这份好奇心保持...

  •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最近再给孩子读幼儿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孩子非常的感兴趣,大人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每天在一问一答中吸收的知识,同时也渐...

  • 2019-05-25

    1.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要爱护他这种好奇心,培养良好的习惯,开朗的心态。学习知识不是最重要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用好“潘多拉效应”让孩子充满好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ln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