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36)

作者: 独行的老雕虫 | 来源:发表于2017-03-29 08:17 被阅读78次

36.汝阳王李琎之一:王的盛宴

在杜甫的诗歌中屡屡出现的名字其实并不多见。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中说:“我结识了各式各样人物,……我们仅仅一起同行了短短一段路程罢了。”

生命中出现的每个人注定只能陪你走一段旅程。

在杜甫的一生中,走马灯似地出现过各式各样的面孔,他们大多数陪着杜甫走过一段路,最终消失了,从此无影无踪。但有些消失了,却执着地活在杜甫的诗歌里,沉淀在杜甫的生命里。

当时光不再,岁月流尽,当生命枯萎,书卷泛黄,一些人的名字却依然在杜诗中闪闪发光。

李白,王维,一个个远去,却仿佛栩栩如生;严武,郑虔,一个个消失,但却仿佛呼之欲出。

在本章中出现的这个名字,如此清晰又如此遥远,如此真实又如此飘渺。他高不可攀却任性率真,他位极人臣却忘形友朋。他与李白诸人酒结八仙,长安城中尽逍遥,他援手杜甫危难中,深宫王宅情意重。

他就是汝阳王李琎。

杜甫在自己的诗歌中多次提到李琎。

《饮中八仙歌》这首诗大约是天宝五年(746年)杜甫初到长安时所作。诗中写汝阳王是这么几句:“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诗”。八个酒仙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诗人以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将他们写进一首诗里,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诗歌写酒,但醉翁之意不在酒。酒只是一种道具,一种媒介。借酒,他要写一种高度,青春的高度,人格的高度,艺术的高度,精神的高度。

盛唐时期,国力空前强盛,泱泱大国,万方辐辏。强大的国力给当时的民族精神注入了空前的活力,是那个时代的精神体现出昂扬、亢奋、踔厉奋发、积极进取的面貌,自信、自强和自由的精神成为那个时代独具的风景,对国家民族前景的憧憬,对个人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渴望,是时代的主旋律。这种精神被文人士大夫们发扬光大,在每个人身上恣肆流淌。

那种放旷洒脱的个性,那种睥睨万代的豪情,那种随意泼墨挥毫便成锦绣佳章的创造激情,甚至横空出世的才华,不都是那种时代精神涵蕴哺育而成吗?

酒是时代精神的载体。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是杜甫感激汝阳王赐宴的名作。虽然作品中有对汝阳王几近肉麻的阿谀奉承之词,比如“特进群公表,天人夙德升。霜蹄千里骏,风翮九霄鹏”赞其美德;“学业醇儒富,词华哲匠能。笔飞鸾耸立,章罢凤骞腾”,赞其才学;“披雾初欢夕,高秋爽气澄。樽罍临极浦,凫雁宿张灯”写汝阳王对自己的殷勤款待。但我个人觉得,杜甫有可能对汝阳王充满真实的感情,他把汝阳王写成神仙似的人物,由此可见杜甫对这位王爷的敬重。

尤其是最后几句“鸿宝宁全秘,丹梯庶可凌。 淮王门有客,终不愧孙登”,翻译一下就是:你把修仙的鸿宝也告诉了我,我将登上丹梯凌天而去。作为你的门客,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杜甫对汝阳王的垂顾几乎感激涕零,以至于剖肝输诚,不负厚望。

《八哀诗》是杜甫写前两诗二十年之后的诗作,此时,汝阳王已经作古,杜甫流落天涯。但他仍然念念不忘这位王爷,于是,杜甫写下了这首更全面更集中地描写汝阳王才情本领、性格气质以及平生作为的名诗。此诗既写汝阳王受天子垂爱,有写汝阳王英明神武,但时时不忘突出汝阳王忠于王事,勤勉朝政,礼待宾客、胸襟宽阔、虚怀慕古、善书能文。最后写汝阳王作古,杜甫自身流落,知音已逝,哀感顽艳。

杜甫的几首诗中的汝阳王,好酒,好宾客,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好酒,但不能大醉,好宾客,但至多饮酒闲谈。

汝阳王始终心里是清醒的,在酒气氤氲的长安城的大街上,他可能会摇摇摆摆,但他知道要会到哪里;混迹于一群才华横溢的文化精英之中,他可能会引吭高歌,但透过朦胧的醉眼,他一直关注着该关注的事情。

汝阳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能让杜甫如此念念不忘,追思不已?

相关文章

  • 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36)

    36.汝阳王李琎之一:王的盛宴 在杜甫的诗歌中屡屡出现的名字其实并不多见。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中说:“我结识了...

  • 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44)

    44.戏说贾昌:斗鸡小儿的光辉岁月 画外音:746年,杜甫开始困居长安。 1.长安街头。杜甫正独自漫步,在一条小巷...

  • 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43)

    43.夫人杨氏:相濡以沫 杜甫的夫人姓杨,是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她比杜甫小十几岁,结婚那年,杜甫三十岁,杨氏应该不...

  • 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12)

    12.张镐:暖心的宰相 张镐,是安史之乱时期的宰相。自幼廓落有大志,涉猎经史,好谈王霸大略。青年时代,他辞别家中父...

  • 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17)

    17.高、李、杜之四:从梁宋到淮南 此时,高适出现在最需要他的时机,最需要他的地方。经过多年沦落,他破茧成蝶,破空...

  • 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16)

    16.高、李、杜之三:从长安到庐山 同登慈恩寺塔的好友们云散了,杜甫依然孤身守在长安。 又一年秋天,秋雨象一把生硬...

  • 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18)

    18.高、李、杜之五:殊途同归(1) 李白高适淮南对峙,他们当时各自的精神世界都有过什么样的愤懑、痛苦、纠结和挣扎...

  • 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13)

    13.高、李、杜之一:醉眠秋共被 高适、杜甫和李白,他们的名字,在唐代历史的很多关键时刻,关键的地方,总是如影随形...

  • 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14)

    14.高、李、杜之二:从此一别 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高李杜“游梁宋”,据很多学者考证,此处的“梁”,并非大梁(唐汴...

  • 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42)

    42.杨氏三夫人:丽人行 三月三日这一天,天气晴新;在长安城的曲江池畔,丽人聚集如云。丽人们姿态浓艳,神情高远,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3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fe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