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读了孔子的这则语录,心生感慨。
先说说孔子这句话的含义。学习多年,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做官 ,这样的人很难得啊!这里的“谷”,就是俸禄,古代的俸禄都是粮食。“不至于谷”就是没有做官。
孔子的观点是,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做官,为做官而读书,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孔子不是也说过“学而优则仕”吗?可惜今人都曲解了孔子的意思,理解成了学习好就可以当官。而孔子的原意是学习好了,还有追求和精力,才可以去为官,为社会做贡献。那么孔子认为读书的境界和目的是什么呢?他老人家认为读书的目的和境界是做学问,追求真理,完善道德。所以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于是“读书做官论”就成了从古至今人们的共识。“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就是最好的例证。天子也把读书作为培养官宦的手段。
时代发展到今天,读书的目的不只是为做官了。读书人有很多出路,比如可以为医,为师,为艺,不一而足。但是不论做什么,都不外为谋求一个好职业,一份好工作,有个好生活。
为做学问而读书,为追求科学真理而读书,为完善自我道德而读书,这样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凤毛麟角。
君不见,大人教育孩子读书的时候,不是把“不努力读书将来就没有好日子”挂在嘴边上吗?考大学填志愿的时候,也是首先考虑什么工作高贵,收入可观,好就业。而不是考虑什么专业能出成绩,对社会贡献大。
其实,这样的一些人,最终也就是有个相对好一点的职业而已,成不了什么大事。真正能够做出大事,能够达到孔子说的“三不朽”——立功、立言、立德者,都是孔子一样的读书人。
读书人啊!该怎么读书,应该三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