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几十年的的历史里,1994年为我们奉献了诸多经典电影,甚至有人开玩笑说:这一年一定是上帝想看电影了。同样是那年的电影《低俗小说》可以说是这些经典里的招牌之一了。然而和那些传统的经典电影所不同的是《低俗小说》一直都饱受争议。基本上只要你喜欢电影就很难不听说这部电影,它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标志,一种品位。但凡说自己爱看电影的,没有不看它的,但凡搞文艺的,没有不对它评说两句的。而这些评论也严重两极化,神作和垃圾是比较常见的词汇。
其实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出现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如果相较于其他的艺术便不难理解。比如一开始绘画讲究写实,突然出现了一些人喜欢画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根本看不懂,后来我们知道了有一种画叫抽象派。你可能根本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些看起来就像3、4岁孩子画出来的东西可以卖几个亿。但它依然是艺术,不会因为你的不理解就变成垃圾。类似的情况像文学作品里的《金瓶梅》也差不多。
为什么毕加索随便一副画可以卖出你无法想象的高价,而普通画家类似鬼画符可能一文不值。因为他是毕加索,而《低俗小说》可以成为经典的原因在于他是昆汀·塔伦蒂诺的作品。如果你想真正知道为什么《低俗小说》是一部经典而不只是想装个13,那么了解昆汀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实昆汀的每一部作品都处处充满了昆汀的性格,流着昆汀的血液,以至于如果你不了解昆汀就很难理解为什么他的作品这么独特,你不认可昆汀就很难认可他的作品。当然有一类人不算在内,就是看完昆汀作品后他的影评只需要写一个字——“爽”的人。因为昆汀的电影本来就是拍给你们看的,自然符合你们的口味。
十六岁就高中退学的昆汀没有经过专业的电影知识学习。他大多数的电影知识和技法都是在录像租赁店工作时通过大量观看和仔细研究电影逐渐领会并掌握的。所以昆汀是一个典型的非学院派导演,而不拘一格,大量的电影知识储备成为他最大的武器。
让昆汀能够进入电影行业的是靠他的编剧能力。1991年,他凭出售《致命浪漫》剧本所得的5万美元,1992年决定拍摄自己的第三个剧本《落水狗》, 电影在圣丹斯电影节参展后,立马受到了评论界和cult片迷的热烈追捧。大受鼓舞的昆汀似乎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于是几乎把自己全部的才能都用在了下一部电影《低俗小说》身上,结果《低俗小说》大获全胜,夺得戛纳影展金棕榈奖,次年获奥斯卡最佳原著剧本奖,奠定了他的好莱坞地位。或许是《低俗小说》真的是用尽了昆汀的才能,以至于之后的几部作品都不断在走下坡路。直到后来因为受到香港功夫片的影响拍出了《杀死比尔》才东山再起。所以让《低俗小说》如此特别的理由只有一个——它能够全方面代表昆汀·塔伦蒂诺。
电影的叙事结构是最常被提到的特点。电影讲述了几个不同的故事,每段配上一个小故事的标题,其实在电影默片时代是被广泛采用的,只是在今天昆汀·塔伦蒂诺把这些看似每一个独立的小故事,连在一起就成为了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从而完美的形成了一部电影。这种独特的叙事手法并非《低俗小说》第一个使用,但应该是第一个很成功的电影,所以对之后电影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和影响,其中诺兰的《记忆碎片》算是一个例子了。然而看到很多人在分析《低俗小说》的时候把每个故事都总结出来并按照正确顺序排列我觉得是没什么必要的。因为我们需要明白《低俗小说》本身讲的就是低俗的故事。昆汀并没有试图像那些传统电影一样通过一个有意义的故事告诉你一些人生哲理。而且电影的故事内容也没什么难以理解的,如果是类似《记忆碎片》那样的悬疑破案的电影,捋顺故事似乎有些必要。当然两者共同的特点的原本的故事如果按正常顺序就过于普通了,所以这更像是导演把一个无聊普通故事拍的精彩的把戏,毕竟知道原理的魔术就没什么观赏意义了。
既然说这部电影最能代表昆汀。那昆汀有什么特点呢?
一.了解观众
在成为导演之前,昆汀就是最狂热的电影观众。所以他也是最明白观众喜欢的是什么。出人意料的情节,震撼感官的暴力都是昆汀不断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法宝。其中在昆汀之后作品里发扬光大的昆汀式暴力更是成为他电影最显著的特点。和其他电影里的暴力有所不同的是,那些普通的暴力叫做“blood”,我更愿意把昆汀的暴力称作“red”。这种不可预料和“red”完美的结合在影片那场文森特在车子里误杀间谍的戏体现的淋漓尽致,一场看起来十分血腥的场景在却让人忍俊不禁,这就是属于昆汀的魔力。所以说对于有些观众一个“爽”字就足以代表所有的感受。
二.电影知识百科
昆汀对于电影的认识基本都来自大量的观看录像,相信每当不知道怎么拍好一个场景的时候,昆汀就开始在他那个电影百科全书一般的大脑里找寻类似的考验借鉴的场景。所以昆汀的作品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多的场景都来源于借鉴。根据 imdb 的不完全统计,《低俗小说》共有 136 处引用和致敬。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都是只包含影视类的文化承载实体的致敬。像手提箱密码 666 是《圣经·启示录》中的兽名数目这样的类似于猜测的例子是不算数的。当然作为一个不熟悉美国电影文化的国人想要看出这些引用和致敬是极难的,甚至即使告诉你具体的致敬是什么,你可能也不知道昆汀致敬的名人是谁。但这依然不能否认昆汀的别有用心,说的形象点,昆汀其实不是在拍电影,而是在玩电影,只是很少有人想他一样对电影如此熟悉。所以他应该是玩得最开心的那个人吧。
由于引用和致敬很多不可能一一列举,这里就写几个简单的,如果对其他的引用和致敬感兴趣可以去imd详细看看。
黑老大 Marcellus 转过头来看见 Butch 坐在车中的镜头,是从希区柯克的经典作品《惊魂记》中搬来的。
段经典舞蹈中 Vincent 有个动作源自叫作「Batusi」的摇摆舞。该舞蹈源自于 1966 版《蝙蝠侠》,由「Batman」 +「 Watusi」(60 年代一种舞蹈类型)两词叠合而来。
文森特之死无疑是引用了《秃鹰七十二小时》中 13 分 30 秒处 Harold 死在浴缸中的场景。
。。。。。。
三.话唠
如果你问昆汀最想拿什么奖,既不是奥斯卡最佳影片,也不是奥斯卡最佳导演,而是奥斯卡最佳编剧。作为编剧出身的昆汀在他的电影里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话唠,简洁而密集的对话是昆汀所有电影的特点。
绝大多数的电影里对白都是为推动剧情而服务。而昆汀则不满足于此,他更喜欢去挖掘文字本身的魅力,有些电影去掉画面就什么都不剩,比如你一定不愿意去听没有画面的《变形金刚》,即使你再喜欢它;而《低俗小说》去掉画面依然是非常好的有声读物。影片里的人物就像普通人一样在随意的聊天,和剧情似乎没有一点关系,却又和人物本身有着极大的关联。或生动的表现人物的性格,也有可能是人物接下来遭遇的暗示。比如文森特在谈论毒品,即巧妙的表达的文森特是个瘾君子,而且在接下来文森特关于吸毒的剧情观众又不会觉得意外。
昆汀影片里的人物说话有时候就事论事、推动剧情,有时候天马行空,完全和剧情无关。影片开头两个杀手在车里的对话就很经典。两个人在路上谈到了阿姆斯特丹的毒品控制法令,不同国家汉堡叫法的差别以及足底按摩和性暗示的关系。这些对话绝不仅仅只是为了调节气氛,而是昆汀自己独特的讲故事方式。无论是毒品,汉堡,还是足底按摩随着故事的发展总是可以找到对应。这种方式的熟练运用其实代表了昆汀出色的驾驭故事的能力,即使影片的剧情反复切换,但前后的剧情以及伏笔都能一一对应,从而让那所谓的“环形结构”可以完美的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你可以不喜欢《低俗小说》,因为它就像昆汀·塔伦蒂诺一样独树一帜,这与它是否低俗没有关系。但如果你了解了昆汀·塔伦蒂诺并且喜欢上了它,《低俗小说》以及他其他的作品你一定不愿意错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