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546705/ae3cb5815b46b5b5.jpg)
读前提示:本文标题是带引号的。
关于这一点我心里其实比谁都清楚,但是现在,我似乎需要把这种想法光明正大地说出来。
我热爱读书写字很多年,这跟我小时候匮乏的读书资源有关。但现在,我找到了读书写字对于我本人的另一种意义:这可能是除却柴米油盐、生活琐碎以及世事无常,让我保持理智和自省,能让我逃离现实困境的最好方式。
我慢慢发现我赖以生活的行为仅仅靠的是一种日渐形成的习惯。比如习惯性地早起,习惯性地乘车,习惯性地上班,习惯性地吃饭睡觉.....我的肉体靠着这样的惯性在人群中行走,我的灵魂却漂浮在肉体之上。因而当我的肉体在生活中行进的时候,我大多数时候是不觉得劳累的。
而我需要靠意识主导的却是另一个世界:或虚幻或真实的文字世界。
我时常保持着清醒和理智,所以我不得不承认其实对于我自己而言,写作大多时候是没有意义的(工作需要除外)。
在我努力看书写作的时候,母亲不止一次的问过我:你写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我无法回答,也不敢回答:写作大多时候是没用的。
但是没有什么用我为什么还要做这样的事情呢?母亲一定会这样问。前一个问题有固定的答案:有用或者没用。
这个问题,我无法给出解释。我因读书写作而快乐?我生活因此而丰富?
这些看不到的东西太虚,并且母亲的逻辑里对于“有用”两字的认识应该是能像播种一样会在来年(或者一段时间之后)见到果实。
在我因读书写作而生活并没有什么看得见的实质性的改变之后,我无法去佐证做这件事的意义。我除了含糊其辞,并且以工作需要作为借口外,任何其他解释都显得很空虚乏力。
我有借写作而改变生活的初衷。比如在中学时,想着在报纸上看到一篇自己发表的作文;在大学时,想着借写作满足自己某些方面的虚荣,甚至是能真正给自己的生活上带来一些物质的回报(比如稿费,比如奖品)。但这些东西看起来似乎过于“廉价”,完全与花费在完成这件事情的付出是不成正比的。
甚至我所认识的一位已经不在人世的老师已经在我正儿八经的进行写作实践之前,亲身做出示范:写作大多数时候是没有意义的。
以他的创作资历说,能算得上“大神”:网上发表文章几百万,去过鲁迅文学院,出过书。
但他依然困境重重,身心俱疲。既没有从写作中得到精神上的解脱,也没从写作中获取什么巨大的物质回报。甚至,在付出了金钱、时间、精力之后,年龄渐大他到了找不到工作,找不到爱人,没钱结婚的地步。
写作是有用的吗?以他来说,显然没用。
但是对于一个有各种需求的人来说,如果所有事情仅仅靠有用和无用去区别,判断要不要去做显然不太合适。
扶老奶奶过马路有用吗?以自己的角度看显然没用,但是对于她人而言,却是有用的;做志愿有用吗?对个人而言,其实没有什么大的用处,但是对于被帮助的群体,却是需要的。
人是高级动物,所以有各种各样的高级需求。比如被尊重,被喜爱,以及一些别人无法理解的东西――比如梦想。
这些看起来“虚无”的东西,正是一个人在精神层面上自我实现的方式。
如果给这些常常看起来无用的东西一个继续下去的理由,那就是:热爱。
因为热爱,所以我常常感到快乐,无怨无悔。
所有人都在现世中不懈地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这种靠写作获得的快乐不能作为一种快乐以及不能作为做这件事的最好理由?
当然可以。
网友评论
如果你是一个有追求的人,那你看中的肯定是,写作强化了你的逻辑思维,读书赋予你内省的的能力,开化了你的心性。
问:你觉得写作有没有用呢?
从纯物质角度,林兄观点可以是流行的主流的,但不一定是对的;从纯文学或非物质角度,在观点对错上,它又是完全否定的。如果没有不赚钱的书本,是多么可怕的事。比如课本,她是非营利的,她却让你我识了字,甚至写了简书。她是千万人的精神食粮,并非无用的。读书,写书仅仅是相逆的过程。写书如此,读书亦如此。精神上的愉悦,往往是物质上满足不了的。今人受拜金论及无用论荼毒之重,几乎是不顾逻辑了,黑白正误均颠倒结论,值得仔细反思,并为之清醒了。😇
今个儿自己也写了,
而且写得这么好。本来我也想写这感觉,但全被你写完了。
只得罢了。
不敢了解,但很理解。
不用而已。
但是很庆幸王思聪对对写作不感兴趣,不然这个圈子又乱了。
有时候经常会被问到,写作有什么用,还真不好解释。好比遛鸟,提着空笼子显然没法给人解释,所以他的说法是,随便抓一只鸟放到笼子里,让别人看到里边有东西就行了。
这样就会少不少解释的麻烦。
我的文章标题是带引号的,算是一篇驳文。
我现在有时间做无用的事。
比如最近体弱,我就不会再写字了。如果无聊时间多,又吃得饱穿的暖,寂寞空虚了倒是能挥笔造作一下。
喜欢一朵花你会折下它,爱一朵花你只会欣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