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上一年级的这一个学期,每天放学后更喜欢和我分享身边发生的小故事啦。可爱的小人儿,在向妈妈阐述事情经过时,或情绪激动,或义愤填膺,或开怀大笑……这真是一次次好的教育契机,是我们母子沟通交流的美好时光。
同事姐姐嫌我儿子事多、话多,并拿我的“话唠”儿子跟她不爱表达的刚上初中的儿子比较,夸她儿子从不说这些事情,并说这样的孩子心胸宽广、事少。果然是“庄稼看着别人的好,孩子看着自家的好。”
虽然我没有争辩,只是一笑了之。但是我心中还是更喜欢善于表达自己情绪和观点的孩子。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每天会遇到开心或烦恼的事情,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即使以他现在的人生阅历和知识水平,说出来的是偏见也好,总比没有感觉和感情的一天天麻木地度过好。
孩子声情并茂地描述见闻和阐述观点的同时,他在无意中既锻炼了记忆提取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勇敢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和所想,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说明他充分信任我们,在家长或老师跟前有充足的安全感,证明了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或师生关系良好。
此时,也正是老师和家长培养孩子品德和习惯的好时机。对于孩子的感受,我们要有一颗同理心,想想一年级的自己,蹲下来跟他一起开心、难过或愤慨;对于他的见解,首先不要盲目评判,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心平气和地耐心引导,让孩子在得到尊重的前提下,渐渐纠正自己的小偏见。
孩子愈小,品德和习惯的培养愈重要。如果孩子自己从不敢或不愿在大人面前吐露心声,我们又怎么能够了解孩子呢?更何谈帮助他们纠正偏见!每每想到这里,便会感谢自己在孩子年幼时给予了他应有的高质量陪伴,感谢我可爱的的孩子这么信赖我,愿意与我分享他的见闻和见解。
学校里教师子女较多,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每一天下午放学,这些孩子便会去泥塑教室写作业,有一位老师照看、辅导他们。这位年轻的老师认真负责,在我的引导下,儿子称呼他为“小阿姨”。孩子们不会写的字,不会做的题,她都会耐心地辅导和讲解。经常有老师因事延迟回家时间,她也会一直陪着孩子写作业、等妈妈。
关于自习室,儿子告诉我几件让他震惊又气愤的事情。第一次,是一个三年级的哥哥和一个二年级的哥哥光在一起说话,小阿姨便提醒他们好好写作业,并让他俩分开坐。二年级的哥哥及时改正、认真写字,三年级那个哥哥依然弄出动静、不好好写作业。小阿姨便问他:“你对我有什么意见?”结果,他竟然回答:“我对你有 chi shi的意见 ”。小阿姨被气得不轻,给他妈妈和班主任都打了电话,以后不让他去写作业了。
儿子义愤填膺,我也气愤不已。“怎么可以这么说小阿姨?太难听了!太没有礼貌了!小阿姨每天看着你们写作业,教会你们那么多生字,也是你们的老师啊!那个小哥哥肯定会受到他妈妈的惩罚的!”儿子听完我的话,神情释然了许多,内心深处明辨是非的能力应该又增强了一些。
又过了一段时间,儿子写完作业回来,跟我说,他们班的一个小男孩儿不遵守自习室规定,不服从小阿姨管理,还说要用铅笔戳瞎小阿姨的眼睛,太过分了!“确实过分!小阿姨好心提醒他,是对他负责,为他好,他竟然这样伤小阿姨的心!”吃晚餐回来,经过儿子班主任办公室,果然看到小阿姨、班主任和那对母子正在里面处理这件事情。
年龄越小的孩子,品德和习惯越重要。谢谢可爱的小人儿与我分享自己的故事,能够参与你的成长经历,妈妈倍感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