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无事,读了几本闲书,算是调剂一下过于严肃的心情,《千江有水千江月》便是其中之一,这本书是台湾女作家萧丽红的代表作,讲述的是相对比较凄婉的爱情故事,整部小说以台湾女性的视角,记录了属于一个时代的爱情故事。
爱情几乎是整个儿人类社会生活的主题,不管是东方西方、历史现代,没有几个人可以逃脱这种宿命,而在爱情故事所展现出来的嫉妒、倾慕、隐忍、痛恨,也是别无二致的。这是整个儿人类都无法逃脱的情感牢笼。大信与贞观的简单爱情也是如此,虽然无疾而终,却也是命运使然。
对于一个女作家以女性的角度,讲述了这样一个属于女性的爱情故事,未必有些太过女性化,但除了女性的细腻委婉,整个儿小说,在不知不觉间展现了台湾人的生活状态及文化特点,这,与我们内地,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有一种说法在最近一段期间甚嚣尘上,称中华文明的精髓在台湾,中华文明的精髓在不在台湾我并不不清楚,但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可以确定,中华文明部分糟粕却是肯定在台湾。那些男尊女卑的心理,那些逆来顺受的情绪,那些过于理想化的梦想,那些追求安逸的心态,无一不是阻止社会进步思潮,而在故事主人公的生活里,却把这些看起来消极被动的东西具体化,美化了,在柔柔软软的句子里,把它们变成一种可以融入骨髓的东西。它们美则美矣,却美得太过柔弱,有些逆来顺受,不求抗争的意味,总是没有些快意恩仇的畅快。爱来的突然,走的也迅捷,总是缺乏些让人信服的依据。
台湾这样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特殊国际国内关系所造就的地方,这些逃避现实,追溺于以往历史里安逸、逃避心理的状况,似乎也是可以有据可查的了。有好多人始终把台湾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视为中华文明的精神状态,倒是通过阅读《千江有水千江月》看见其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状态,却未必可以得出这种结论。如果所有的中国人,均如同小说里的人物,表现出这种过于婉约的样子,那么在遭受了如此多的的灾难过后,中华文明又怎么能够源远流长呢?而那些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才应该是中华文明的本质,这种本质,必然不在《千江有水千江月》这样的故事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