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头条文学文学共济会
简•奥斯汀:没什么能毁灭你的灵魂,包括贫穷

简•奥斯汀:没什么能毁灭你的灵魂,包括贫穷

作者: 半墨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1-22 09:30 被阅读102次

    简·奥斯汀极有可能从来没离开过她的小镇,她一生都在那里度过,头顶是白云蓝天,周围是树林牧场。

    她出生于牧师家庭,从小便有写作天赋。

    她的生活平淡无奇,读书写作,家庭聚会。

    她此生共出版六部小说——

    《诺桑觉寺》《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和《劝导》。

    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获盛誉。

    这让我想起同一时期的诗人艾米莉·狄金森。

    她的生平几无史料记载,唯有几封信件透露一二。

    她一生都在追求自我。当作家们都在“伤感”的时候,他开始写她自己的现实;当人们都在随波逐流的时候,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当人们被婚姻所压迫的时候,她奋起反抗。

    在“伤感”之外写作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英国文坛。19世纪初叶,奥斯汀的小说得以出版,一扫风行一时的伪浪漫主义潮流,破旧立新,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无怪乎时人说她对外事“冷漠”。其实,他写的只不过是自己的生活罢了。直到20世纪,评论家们才开始从各个方面研究奥斯汀,就像发现了一笔宝藏。

    奥斯汀未曾接受过正规教育,但他无疑在家庭的氛围中获益颇多,这使得她在11岁就开始写东西,堪称“神童”。此后,写作是她人生中除了家庭之外最重要的事情。

    奥斯汀写的就是眼前所见,就是她从小真实看到的世界:专制独裁的父亲、心急嫁女的母亲、年轻有为的青年男子以及待嫁闺中的优雅女儿……在《成为简·奥斯汀》中,安妮·海瑟薇扮演的奥斯汀聪明、活泼、坚持自己,用理智来控制情感。

    奥斯汀曾说,她笔下的爱玛是一个“除了我谁都不会很喜欢的女主角”,而在她最后一部作品《劝导》中,安静沉稳的安妮,则被学者认为是奥斯汀寄予最深厚的情感并且最像作者本人的一个人物。

    她的意思是说:有什么好伤感的,生活就是这样啊,有阳光也有阴霾,我们只不过为了追求自我而已。

    明晰的自我意识

    奥斯汀有众多特质,但其中有一种现代小说家们往往付之阙如,那就是“明晰的自我意识”。托马斯·沃尔夫之类的作家往往将小说作为教育自我、发现自我的一种实验,奥斯汀不是这样,她确切地知道自己的兴趣点。

    “那些小事”,如爱玛所说,“维系着私人日常生活的快乐。”那些小事,其实不小,那关乎每个人一天的快乐。奥斯汀明白自己所处的这个特殊世界里,私人生活的焦点不是崇高的理想、强烈的希望、悲剧意味的绝望,而是财富、婚姻(偶尔爱情也会变得复杂,但这不经常发生),还有社会阶层的界线是否依旧分明。作品中不多的人物之间的行动在她看来是一出喜剧。这有点类似一个大家庭中有个没出嫁的姑妈,头脑够灵活,善于冷眼旁观,说出话来一语中的。奥斯汀很聪明,也不乏18世纪的理性精神,而喜欢嘲讽和幽默感。恐怕她对哲学家、诗人之类没什么好感。

    她一生最依赖她的姐姐卡桑德拉,因为只有在姐姐的怀里,她才感到安心。最终,她是在姐姐的怀中永远闭上双目的。她需要她姐姐啊,这一点,她比任何人都清楚,我想,她终身不嫁,也与此有些关联吧。

    简·奥斯汀所写的信,每一封都很风趣,让人忍俊不禁。比如:

    “对于经受贫穷,单身女子有一种可怕的嗜好,这是她反对婚姻生活的一个强有力的理由。”

    “想想看,霍尔特夫人死去了!这个可怜的女人,在这个世界上,死亡是她能做的唯一一件不受人攻击的事情。”

    “谢勃恩的霍尔夫人昨天生下一个死婴。也许是受了惊吓,生产比她预料的早了几个星期。我估计,这大概是因为她在无意中瞧了她丈夫一眼。”……

    她一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她写作,持续终生,她恋爱,矢志不渝,她与她姐姐形影不离,直到最后。

    作为“呐喊”的反抗

    奥斯汀在最负盛名,当然也是成就最高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描写了各种不同的婚姻关系,也揭示了人们对于婚姻的不同追求和看法。她始终将婚姻问题扎根于社会和经济关系中。婚姻并非个人的随意决定,而是一种社会关系交织的结果。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邱瑾指出,在父权写作中,女性形象经常作为男性的客体,两极化明显。而奥斯汀的写作,非常巧妙地用宁静、含蓄、不动声色的反抗赋予了女性角色新的意义。简·奥斯汀这种无声的“呐喊”,在当时有着跨时代的意义。

    “事实上,奥斯汀的小说中关于谈情说爱的场面基本一笔带过,往往着重表现的是群体社交活动——社会语境中的女性生活。婚姻问题放在社会关系里,具有现代社会启示意义。”

    “奥斯汀不认同理想婚姻仅基于物质的考量或情欲的放纵,而是真挚爱情、经济条件、品德教养、独立人格的多方因素综合,”邱瑾认为,奥斯汀200多年前的作品中的女权思想对当今女性仍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如今很多女性达到了经济的独立,但经济独立并不等于人格独立,并不意味着能轻易获得理想幸福的婚姻。

    “奥斯汀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反抗往往是通过拒绝实现的。在《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拒绝了两次求婚表明她坚持自我对婚姻的要求;《曼斯菲尔德庄园》里的芬妮看似顺从,但大事上绝不含糊,即使是被收养的也坚持自己。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做出这个选择担当有女性主义力量在里面,忠实于自己,保留自己的尊严。”

    “从叙事的角度,小说是在全知视角下,以女主人公的第三视角观察展开,用女主人公的眼睛,观察外界,反省自身。女性需要有理性,有判断力。《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不取悦达西先生。不被别人的看法束缚。”

    伊丽莎白就是简·奥斯汀的化身啊!

    两百多年后,简·奥斯汀依然活着,活在每一个追求自我的人身上。弗吉尼亚·伍尔夫以为简·奥斯汀是“女性之中最完美的艺术家”,也许仅仅因为二者是同道中人吧,但是,同样也说明了简·奥斯汀深远的意义,英国小说家麦克·尤恩就说自己的小说受到简·奥斯汀的影响,他说:“简·奥斯汀的《诺桑觉寺》深刻地影响了我的小说《赎罪》(Atonement)。蒂尔尼将军响亮的话语形成了题词。”而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更是被评论家称为“穿裤子的简·奥斯汀”,“无论是《远山淡影》,还是《被掩埋的巨人》,这位英国文学的正宗传人,这位唯有名字还存有东亚幻影,这位穿裤子的简·奥斯汀,皆用娓娓道来的女性细语,从男女对话、家长里短、生活琐事的侧光镜折射少许的历史光斑。他从不正视,他低视或者侧视历史的狮身人面像。”所以,两百多年以后,还有很多人读她,爱她。也有对简·奥斯汀嗤之以鼻的,比如同属英国作家的夏洛蒂·勃朗特说她“视角过于狭隘”,而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更是不留面子,他说:“一个图书馆只要没有奥斯汀的书就是好图书馆。”但这种评价丝毫没有让简·奥斯汀失去光彩。

    在当下,很多作家将写作视为抵达名利场的通途,忽略了对自我的精神追求,从这一点来看,简·奥斯汀没有过时,这些作家仍然可以从她及她的作品中汲取营养。

    简·奥斯汀语录

    要是爱你爱得少些,话就可以说得多些了。

    要是他没有触犯我的骄傲,我也很容易原谅他的骄傲。

    傲慢让别人无法来爱我,偏见让我无法去爱别人。

    要是他没有触犯我的骄傲,我也很容易原谅他的骄傲。

    幸福一经拒绝,就不值得我们再加重视。

    有心事应该等到单独一个人的时候再去想。

    不过天下事总是这样的。你嘴上不诉苦,就没有人可怜你。

    人生在世,要不是让人家开开玩笑,回头来又取笑取笑别人,那还有什么意思?

    一个人不要起脸来可真是漫无止境。

    骄傲多半不外乎我们对我们自己的估价,虚荣却牵涉到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将感情埋藏得太深有时是件坏事。如果一个女人掩饰了对自己所爱的男子的感情,她也许就失去了得到他的机会。

    注:若想了解简·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可看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奥斯汀:没什么能毁灭你的灵魂,包括贫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ok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