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品《琅琊榜》:3-4集剧评

作者: 毕馨月 | 来源:发表于2017-03-11 11:10 被阅读58次
    琅琊榜首 江左梅郎

    3-4集

            这两集最为重要的情节有两处,一是与蒙挚相认,二是与靖王约成。

            先说靖王......

            与靖王两次见面,梅长苏都郑重其事得给靖王行礼,两人都不说话,只有一个动作,然后导演将画面切走了,镜头一转到别处。

            《琅琊榜》里礼仪不繁复,但分寸感很好。导演目的并不是要将传统文化的东西拍出来,而主要是表现人物的持重,有了礼,人物的贵气会得到展现,人物才有了对应关系。但礼仪有个突出的特点是,让人物变得为相互顾忌、相互疏远。

            可以回想一下豫津和穆青,他们二人让人觉得自然亲近,主要还是身上没那么多规矩缠身,穆青一见梅长苏就把要行礼的他扶起来,朋友般的勾肩拉背了。把行礼这样一个简单相同动作重复用了两次,甚至处理手法都一样,就有些意思了。梅长苏应该就是有意要靖王拉开距离吧。

            第一次因庭生相遇时,靖王还懂得寒暄一下,话语里高抬了梅长苏的身份,说自己孤陋寡闻。第二次看望庭生,按常理为救庭生,是应与梅长苏交好的,可他的态度却更倨傲了。不过是查了一下这个人,原来是个结党营私、搅弄风云的人物。他用“谋士”评价一个别人眼里的奇才,把他看得很低,满脸不屑。梅长苏的应答就更是让人难以理解,那就是顺着靖王的话来,还加倍刺激着他,怎么让靖王讨厌他,他怎么答,好像他所图就是“受人倚重,建功立业,一朝功成,位享庙堂,流芳百世”。

            我们知道他要的不是这些,可是梅长苏到底要的什么呢?

            以前我认为他要的是复仇,当然官方也在宣传这是一个基督山伯爵般的复仇故事。复仇之路有千万条,最直接有效的手法就是本着情感做事,杀尽恶人,反了朝廷,这样的江左盟或许就变成了另外一出水浒传。

            可梅长苏却选了最费劲的一条,以政治争夺为码,用权力报复。这条路难,不在难以辅助靖王,而是他知道梅岭的血是权力的罪恶造成的,政治角逐的结果。他看重的是靖王的天性,他的目的就是把一个不善甚至痛恨权谋的靖王送上权力的宝座。这是这个故事的不合情理之处,也是这个故事的意义所在。用复仇概括这样一个故事太过简单,复仇可以让故事的情节曲折,却带来不了意义,意义才是故事的制高点。

            这样说来,他要的不是杀人,不是权势,是一个清明的理想。

            试想如果一开始他就告诉了靖王所有的事,他们成功的机会会更大些,可是那样的靖王不过变成另一个誉王,这不是他的理想。

            可理想也不是作恶的理由。

            这就要说到与蒙挚的交谈了。一再追问下,梅长苏还是不肯说十二年前发生的事情,编剧把悬念又深挖了一下,但感情上都能懂得这是对蒙挚的另一种保护。走在这条路上的林殊,注定孤独,他的清冷是一种独断的孤单。

            他说“那些阴暗沾满鲜血的事,就让我来做,想要把恶贯满盈之人推倒,难免会伤及无辜,甚至很多时候,还要在他们心上狠狠地扎上一刀,这些痛苦和罪孽,靖王承受不了,让我来背负吧。”这些话里传达的不是“恶有恶报,做了坏事会良心不安”的简单价值观,而是一个人要清醒着去做一件错事。

           做与不做,哪个更难?

            事情没发生在我们身上,说什么都轻浮,可我还是觉得对一个善良的、时时为他人着想的人而言,还是不做,容易些。不做是对不起七万冤魂,是对不起自己的理想,做了,自己就要陷害他人,伤及无辜,永远承受罪恶感。

            “狂风会吹落五月娇嫩的花瓣,噩梦契约的日期却如此黑暗”,这是无意中看到的莎士比亚的一句诗。我一直坚信,不管什么理由,都不能让杀人合理化,但他这样一个甘愿去定下黑暗契约的人,还能说什么呢。

            虚幻的道德观已经看了太多,不如就违反人性阴郁下去吧,何况黑暗的内心啊似乎还暗暗期待着什么,不是吗?

            东野圭吾有部小说《彷徨之刃》讲诉了这样一个道德困境:女儿惨死的父亲因为法律不能惩治罪犯不得不走上复仇之路。小说里有一位同情并帮助父亲的人是这么说的:“不想只用表面的逻辑告诉你怎么去做……我想在和你一起行动的过程中,思考什么才是正确的。”或许我也只能这样,就在陪梅长苏去做的过程中再去看这些是是非非吧。

    (LON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品《琅琊榜》:3-4集剧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ea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