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里回来后写的,一点小小的感想,一篇小小的日记,一丝小小的情绪而已吧。)
文/阳阳
很早以前我看过一篇文章,一位战争期间流落到异国的士兵,用了生命中大部分的时间只为了寻找家乡和亲人,他没有文化没有金钱,从青春一直找到暮年,终于有一天,他拄着拐杖,白发苍苍的回到家乡,几度哽咽到昏厥,那个记忆中的小山村早已不是以前的模样,一切物是人非,他躺在一片麦地里,像缺氧似的大口大口的呼吸,他蜷缩着身躯,故乡似乎是他初来世界时那个温暖安宁的子宫,文章的末尾写了这样一句话,回乡的路到底有多远呀,近在咫尺,却始终远在天边。
95后的我,独生女,在18岁之前从来没有离家的概念,没有住过宿舍,没有独自远行,连计划已久的离家出走也只是止步于村口。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手心里长大,虽然家庭不富裕,但是他们把生命里最好的部分都给了我,妈妈常说的一句话是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在我心里,爱是无私的却有些沉重。
上大学是我的第一次远行,入学那天,一切都很新鲜,天蓝蓝的,空气微咸有海的味道,我选了一个下铺,第一次住宿舍,感觉很兴奋,我就像是从笼中放出来的鸟儿,一草一树都觉得很美好。然而到了下午母亲要回家的时候,我才真正的感到原来只身一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很心慌很无助,我站在阳台上透过窗户目送她离开,她两步一回头,满是不放心,我只好扭过头不去看她,怕下一秒就没出息的跑下楼央求她带我回家。
或许很多人觉得这很夸张,因为父母的保护,我的确成长的很慢,软弱内向,有点敏感,我很讨厌十八岁那年的自己,那个躲在父母胳膊下安然自得的自己,平常我会很难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越爱越怕在他们身边呆的越久,越怕自己在他们老去的时候还是一副爱哭鬼的形象。
选择离开家,就是选择一场孤独的成长。也是在异乡,我才真正有了月是故乡明的感受。
每一次回家,都会提前一个星期反复确认车票,回家变成了生命里隆重的仪式,但这种仪式少了矫揉造作,多的是真挚的思念的表达。比起汽车,我更喜欢火车,在火车站口,你才会真正感受到回家心切的情绪,也会感受到离别的心酸和痛苦。红皮火车,承载着满箱的情感,也承载着故乡的概念。
下车时,母亲都会在站点处等我,我也不知道她等了多久,她说母亲都有这样一个本能,就是在人群里一眼就认出自己的孩子。她好像真的不再年轻了,接过我所有的行李,腰板永远很直,但是在阳光下头发已经斑白了。
回到那个熟悉的小县城,似乎过往的行人都没有变,日子瞬间慢了起来,村口几个老人依旧在树荫下纳凉,母亲停下来和他们寒暄,不远处家里那一抹红墙红瓦像一株火苗,瞳孔瞬间烫的温热,母亲养的两只小犬早就晃着尾巴冲了过来,只是几个月不见,早已经不是它们小时候的样子了。
在我家门前母亲种了几株竹子,还有一株香椿树,院子里收拾的干净齐整,一片小地种满了蔬菜,父亲用砖砌了一处犬舍,越来越有农家乐的滋味。母亲爱花,家里家外全是花,吊兰最多,其次是各种各样的仙人掌,还有滴水莲,鹅掌腾等,花叶吸足了水分个个莹润饱满,土壤用的肥沃的红土,花盆都是母亲精心挑选的,美观大方。厨房灶火未熄,烟囱里还升着几缕烟,大锅盖下肯定是一只只胖嘟嘟的饺子,也肯定是韭菜鸡蛋馅的,没有放虾皮,也没有放姜。
父亲自从去了天津打工,也不常回家,有时候我放假回家,他匆匆请下几天假回来,带几根天津的大麻花,这些年在外,他更显得瘦小了很多,皮肤晒得黝黑,背也有点弯了,他也说不出想我的话,一个劲的问我:想吃什么好吃的?我去给你买去。他还是会讲那个我听到耳朵都起茧子的笑话,时不时提起我小时候的滑稽事。
其实在外上学,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但是对于父母而言,我真的做的太差了,一点儿也没有做女儿的样子,因为在校学习舞蹈,我不知道花了多少钱,开始说借,但后来发现,我这一生欠下父母的债是永远还不完的,而我并没有如自己期待的那样,让他们骄傲,给他们幸福,要么是偶尔失联惹得他们担心焦虑,要么就是心情不好冲他们发火,而他们小心翼翼,怕离我越来越远,还总会说没有给我一个富裕的家觉得满是亏欠。
这一年,我22岁,大学毕业,依旧选择远行。从来不会过多要求我的母亲那一天发给我一条消息,她说你尽快去工作吧,爸妈真的老了,干不动了。
22岁的我面对着这个陌生的城市,复杂的社会,手足无措,心乱如麻,不懂甜言蜜语阿谀奉承,也不懂社会交际人情世故。说好的成长,其实我一直只是一只在异乡的寄生虫,所有的光鲜幸福的背后,都是父母的血泪支撑。
出去做些兼职,上午去打水鼓,一只鼓棒在音乐一开始就甩了出去,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故”,我只好强装淡定把动作做完,没有人会来安慰你,只有带头的姐冷冷的一句这种状况绝对不能容忍,必须要扣钱。下午去发单页,在阳光下暴晒,要求是必须要到客户的两个电话,结果大部分人一个也没有要到,我们组的那个负责人偷偷把我们一组的人拉到一边,她说:“虽然你们没有要到电话,但是我看到你们真的很认真努力,所以奖励你们每个人五块钱,也不多,就当作是买瓶水吧。”就在那一刻我们觉得这个萍水相逢的姐姐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其实22岁我们真正有多少价值,可以说很廉价,很卑微,跌跌撞撞,本应成熟的年龄下隐藏着一颗脆弱稚嫩的内心,晚上母亲给我分享一篇文章《残酷的母爱》,我瞬间读懂了她,她说我怕你一个人,没有兄弟姐妹,还没有足够爱你的人,如果不尽快学会生存,有一天爸爸妈妈不在了,你会不知道怎么生活下去。
我时常会说羡慕别人有个兄弟姐妹,我有太多情绪崩溃的时刻,有太多悲观的想法和念头,有太多次想去个没人认识我的地方流浪,或许有许多悲观厌世的成分,但是一想起家,想起父母,就又满是斗志想和世界单打独斗。别人提起独生子女总会满是讽刺,我们标志着一个敏感脆弱玻璃心,自理能力差情商极低的群体,然而知乎上有个人问独生子女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其中一条消息被推上热门,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不敢死 ,不敢远嫁,特别想赚钱,因为他们只有我。
22岁的我,又决定了一场远行,越是畏惧,越是想向前。曾经的那些话语再回头看来,或许只是一句句青春的无力嘶喊,然而字里行间或许就是真正的成长吧。
母亲那天打电话说她每天早上起床都会给菩萨上香,然后给我祈祷,然后就是收拾那一片竹子,等我再回家的时候就是一片竹林,院子里还种了我爱吃的西红柿和豆角,邻家的小女孩要借我的课本,她嘱咐了好几遍一定不要丢了,害怕哪天我想翻来回忆一下的时候,却找不到了。父亲正好在家,他抢过电话说,手机千万冲好电,你妈找不到你就要发疯,又哭又闹还把他赶出门,然后声音压低了说你妈现在更年期综合症,咱们都千万别惹她。我说你们来烟台玩几天吧,他们说下次再去吧,去了也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呢。
简单的一个电话,一切都不再觉得委屈,我告诉自己不要眼高手低,一点点的磨练自己,这也许就是离家带给我的成长吧,想让自己快点坚强起来,磨练出丰厚的羽翼,磨练出更成熟的文字,也磨练出更勇敢的心境,我想这一生我最渴望的成功就是有一天能有能力为父母遮风挡雨,做一枚他们能够取暖有所倚靠的小太阳吧。
从家里回来那一天,突然发烧到39度,以前我会嫌药片太苦,母亲塞进我嘴里,我转头再吐出来,现在乖乖的自己吃药,量体温,喝热水,模模糊糊的看见窗外的月亮,想起了很久以前读的那篇文章,当时在心里没有留下多少波澜,如今回想却觉得如此热切真挚,那句话一直在我耳边徘徊,回家的路到底有多远呀,近在咫尺,却始终远在天边。
回家的路有多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