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夫妇之间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6-04 06:00 被阅读0次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中庸》第十二章)

    这里讲的君子之道,与圣人之道是一个意思,就是“率性之谓道”的那个道。

    费,朱子解释为用而广,其实本义就是“用”,隐的含义,可以参考老子说的恍恍惚惚。君子之道费而隐,这是讲道之体与道之用的关系。这个道我们天天都在用,但要我们说出那个道是什么,却是说不清楚,就是道之体无法言说,他无形无质,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存在。

    《周易·系辞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夫妇,即饮食男女,古文中常说“愚夫愚妇”,指最普通的老百姓。愚,相对于智而言,是知的范畴;不肖,相对于贤而言,是行的范畴。

    从用的角度讲,再笨的人也知“道”,但是如果要至知,即那个道体是怎么样的,即使圣人也不能完全讲清楚;再无能的人也会行道,但要做得尽善尽美,即使圣人也有做不到的事。道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总有人所不能达到的地方,就是说“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要形容道之大,整个天下也装不下,要说道之小,天下已经小得不能再小了。

    朱熹的注解是这样的:君子之道,浅近如夫妇相处一室,深远如圣人遨游天地之间,都不能穷尽道,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道无处不在,这就是“费”。道到底是什么呢,却幽隐而不可见。我们我懂得的、所能做的,只是道中间的具体的事,说到尽知尽能,圣人也做不到。就整个世界而言,圣人当然有不知不能的地方。圣人不知,如孔子问礼问官;圣人不能,如孔子不得位、尧舜病博施。所谓人所憾于天地,比如各地的物产不能完全一样、气候有寒暑变化,自然界有灾有祥,这些都是人所无能为力的。

    关于“尧舜病博施”的含义,可以参阅论语。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论语·雍也》)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中庸》第十二章)

    子思在此引用“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这句话,是要告诉我们,道是自自然然,活泼泼的,并没有一个定式,但它涵盖天地万物。

    朱熹认为,子思引用这句诗来说明,万物化育流行,天地万象森然,都是天理的作用,子思称之为“费”;然天地万象为什么会这样,则不是我们的认知能解释的,子思称之为“隐”。程子说:“此一节,子思吃紧为人处,活泼泼地,读者其致思焉。”

    如果要从理论上去探究道的体用,确实非常深奥,但我们只要记住,为人处世最要紧的是,顺其自然,凡事发自内心,则不离于道了。所以,程子的话,可谓一语中的。

    孔子在《周易·系辞传》中说:“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中庸》第十二章)

    这是十二章的总结之辞,小到夫妇之间那些琐碎的小事,大到天地万物之理,无不体现天道。但修道必从最琐细的日常生活开始,最后才能明察天地之理。

    南怀瑾先生从佛理切入讲解费而隐之中庸之道,对人也很有启发,兹整理如下:

    万有的相,就是道的相,万有的用,就是道的用。庄子讲得最彻底彻底,道在屎溺。

    密云悟禅师:“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具足圣人法圣人不知。圣人若知即是凡夫,凡夫若知即是圣人。”

    道之大,是说体大,虚空生汝心中如片云点太清里,明心见性的人,虚空生在心里,如片云点太清里,整个宇宙在你的心体上那么的渺小,你看心性之体有多大。“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只是小悟,“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哪有什么尘埃,没有一丝执见,这才是大悟。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生机天机是活泼泼的,道不是块板子,道在哪里,宇宙之间无所不在,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在。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中庸之道在哪里?就在人生男女夫妇之间,一阴一阳平常生活之间。修道非要入山不可,那不是道。

    ------《中庸章句》审读1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在夫妇之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cv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