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 字百川、伯川,号龙池,汉族,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同盟会员,组织与领导了太原辛亥起义。
民国时期,阎锡山历任山西省都督、督军、省长、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长。 奉行"中庸哲学"的阎锡山,从辛亥革命开始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
阎锡山解放前夕去台湾,1960年5月23日病逝台北,终年77岁。葬于七星区阳明山
因为他盘踞在山西,而传统上人们把山西人成为“老西子”所以说阎锡山是“阎老西”。
山西王阎老西的经营之道:
据说正月初十吃饺子是为了捏住老鼠的嘴,防止这家伙在新的一年里祸害农家的粮食,山西人就特别重视这类的民俗。
朋友们聚在一起吃着饺子,守着满桌的下酒菜,一位朋友借题发挥,给大家讲了一个吝啬鬼请客的段子,说的是当年一位小有名气的地方军阀宴请同班阁僚下属的事:
“早年间,正是各路军阀混战正酣,难分高下的当口,这位当地的军阀大帅召集下属同僚开会确定对策。会开完了,大政方针也确定下来了,这位大帅不让大家走,说是要宴请各位。说话间,一坛老酒端上了桌,一盘鲜活挺拔的醋溜绿豆芽归位在了桌子的正中间,接下来送上来的是一只大海碗,一双筷子。
大帅的吝啬是出了名的,下属们早有心理准备。正当十几位阁僚等待后续的菜肴时大帅命人将大海碗倒满了酒。阁僚们明白--------这就没菜了。
正当阁僚们相互目视时大帅发话了:“官场上的酒宴不是为了饱,主要是为了联谊各位的感情,既然不是为了饱,酒菜上多了就是浪费,为了更好的联谊感情,我们就共用一个碗喝酒,一双筷子吃菜,这不更好吗:”
话音落地,大帅端起大碗先来了一口,拿起筷子吸进了几根豆芽菜。接下来顺时针方向鱼贯而下,各自一口酒一口菜的就联谊起了感情。
虽说酒只有一坛,菜也只有一大盘,当大家酒足饭饱之后酒却没喝完,菜也剩了一半,大家还连连感谢大帅的盛情款待。”
这位大帅正是朋友们不约而同想到的山西王阎锡山,人送雅号阎老西。
这个段子是否属实没人说得清楚,但山西“老西”的吝啬怕是许多人都信。
一位家乡是山西的朋友接着话茬介绍道:
“其实,古上的山西人并不抠,只是自从这位阎老西当上了山西王之后“老西”-------抠门的别称就冠在了山西人的头上。
再远了说不好,其实,在近几百年里山西人做事挺大气的。
历史上山西多出诚信巨商。
许多人知道,自大清早中期起,第一个在上海开设银号的是山西平遥人,第一个在北平、太原等地方开设当铺的是山西榆次人,第一个打通从福建到恰克图的茶商通道的是山西祁县人,第一个开通各地银票汇兑业务的是山西太谷人,第一个把煤矿收归地方政府经营的还是山西人阎锡山。
论起晋商的大气、大度、大手笔经商的历史,一点都不逊色于徽商,只是徽商守着中国的富甲之地,只要足够精明,勇气超众就不愁赚不到大把的银子。山西人则不同,穷乡僻壤的,精明、勇气之外,还要有足够的韧劲、耐力、传承力、想象力。山西人的鞋底,鞋帮比其它地方的都厚都结实耐穿,山西人的干粮袋、水囊比别的地方的都大一号,最早起源于山西的马拉大挂车比别的地方的驴车牛车装东西更多,更耐长途就是佐证。
山西人做生意一点都不抠。福建茶农愿意与山西人做生意,讲信用,价格合理,童叟无欺,足斤满秤是山西人赚的茶道暴利的商业成功秘诀。
山西人救济灾民中寻商机。河南、河北遭受大灾之年时喜欢往山西去,当地富商开粥棚从不吝啬粮食,吃饱了粥的灾民总想为慈善人家做点什么,于是,种地、盖宅子就有了现成的劳动力,给工钱,管饭吃,山西的富商们很少请更多的长工原因就在这里。灾民们带来的各地商情信息也为商家省了不少事,赚了许多人情银子。
山西人讲仁义礼智信、重人格、宁死尊严不可欺。宁散家产不欠人情,国家有难大度出手,为从洋人手里夺回煤矿经营权啥的抵上全部家产,拼上全部家业。
历史上山西多出擎国忠良。
在山西人中,堪能镇国守疆的将帅历代不穷。历史上山西人出了廉颇、卫青、霍去病、呼家将、杨家将、戴氏三虎铁将军等数十位各代名将、名帅。
山西多出廉吏。从容挽救了李唐江山的狄仁杰,智取贪官项上人头的寇准,一代廉吏于成龙等数来也有几十位。”
在近代史上的山西人做事不可谓不大度,不大气。
“阎老西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晚清入驻山西标统,辛亥革命加入革命党,取得山西督军之职。阎老西成为了山西王之后,正是利用了山西人的大气、大度、大手笔为人处世的乡土民风,加之从日本学来的节俭治国,在基础经济建设上舍得投资的经营之道,在山西经营了数十年,使山西成为了乱世中少有的富庶安康之地,为此,阎老西也得了一个晋阳大地的不倒翁美名。
阎老西治军用兵颇有山中大王(老虎)的味道。
之所以能在军阀混战中求生存,是因为不仅晋军的军官不用一般武夫,排长以上的军官都是本省正规军校培养出的文武双全的职业军人。
广纳人才,晋军中的许多高级将领都是从全国各地招聘而来,晋军中的一些高参、教官还来自于日本军界。对人才放心稳定的使用,长期保持了晋军高层领导团队的稳定。
还有一个只有晋军上层才熟通的秘密------到省外打仗宁打败仗不伤元气,哪路军阀要想进山西打仗坚决赶出去。也正是这样的治军之道才培养出了像傅作义这样一批著名的守城将军。
为此,在军阀混战的十几年里,晋军不仅没有被消灭,其控制范围还一度扩展到了北方六省。
阎老西做实业舍得下血本。
完成了同蒲铁路建设是其最大的经济成就。按照日本的施工标准,成立高水平的筑路公司,配套建设了36个生产企业,带动各地诞生了一大批工矿企业。如今的太钢、晋华纺织、大同煤业、阳泉煤业等大中型地方企业正是在那个年代产生的;高薪聘请技术人才,为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最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当场解决施工中所遇到的问题。仅以一省之力,借助海内外人才完成了同蒲铁路的建设,奠定了山西工业化发展建设的基础。
阎锡山治理官吏不设下不为例条件。
阎锡山对经济犯罪、渎职犯罪下手很重,“经济犯罪如同杀人,一律重罪制裁”。阎锡山的解释是:“经济犯罪如同从百姓口中抢粮,百姓被饿死与被杀死还有什么不同吗?”
阎锡山从不买跑官要官买官人的帐,一经发现就地一撸到底,从此永不再用,重则坐牢杀头。
阎锡山非常重视民众的文化技术系统教育。
阎锡山主政山西期间,山西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在全国也是发展最快,最有实效。1921年,山西就有六年制教育学校500多所,各类专业等级学校近两万所,实现了乡乡有学校,人人可入学。大多数学校实行免费教育,民众入学率达到了70%,教育质量、受教育人口比例在当时的全国也是最高的。
在教化民智上,只有当时的山西严苛规定禁毒、禁赌,违者轻则苦役改造,重者刑律伺候。在国内战乱的几十年里,也只有山西没有公开营业的大烟馆,至今在山西境内很难见到公开的聚众赌博现象。
阎锡山宴请贵客不会超过四道菜,到下面视察每餐一菜一辣椒即可。官员们的服装都是当地的土布或普通纺染布制做,没有哪位官员敢大宴接待这位山西王。穿着超群的官员轻则被训斥,重则丢官罢职。
如果说阎锡山当家的山西省在当年的民国地方治理中是最廉政的一点都不过分。
所以,自从这位山西王主政山西之后,山西人就得了一个“老西”的绰号。
其实,至今的山西人没有哪一位觉得这个绰号有什么不雅,
别看在军阀混战年代闫老西没少祸害中原到湖南那一带的人,可在山西境内这位大帅还是蛮受百姓敬重的-------‘自从有了阎大帅,百姓从此得安康。’”
从朋友的介绍当中我们不难感受到,阎锡山的经营之道两句话即可概括:该花的钱一分钱都不能吝啬,可以不花的钱一分钱都不能浪费;
虽说阎锡山在军事才能上只能算一个守土大帅,但在治理家乡经济基础建设上表现出的爱民如子,造福一方的行大道之心在当时的年代是少有地方大帅可比的。
相比之下,看看我们今天“一年我们的餐桌上就浪费掉2000亿”,这种事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对于每一位中国人来说也不能算是光彩的事。
行大道者多坎坷,得大道者不贪小利,不求安逸,学阎老西的经营之道,把我们的财力都用在实业上,这恐怕是阎老西为国人贡献的最好的兴邦大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