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企业或者集体就像是蜘蛛,它的核心就在大脑,只有想办法把大脑去掉,那么整个组织也就土崩瓦解,这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擒贼先擒王”!而海星却恰恰相反,它压根就没有核心,或者说它全身都是大脑,你切除一块了,它甚至可以在原来的地方再长回来又形成大脑,类似于我们现在经常说的去中心化,所以说杀死海星比杀死蜘蛛难太多了。
我们所处的自然就是那般的诡异和魔幻,冷不丁给我们人类以类似的情景再现。这两年,我们总是主动或者被动地提醒“成长”的定义:不断发现昨天的自己是个傻X的过程就是成长!那么发现之后呢?毕竟我们自己对类似这样的道理听的已经想吐了!在往目标的行进过程中,总是一不小心就被打回原形。这又要怎么做呢?!
比如,晚上刚从健身房回来,饿的不行了,冰箱里恰好有蛋糕,你是采取直接吃蛋糕呢,还是去楼下买青菜做清淡饮食呢?我想绝大多数人的内心很有可能会在纠结:反正吃一块,又不会马上胖,晚上我不是锻炼了么,刚好可以抵消。自己给大脑灌输着错误的概念,久而久之会出现你和健身房永远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聪明如你,有效的正向反馈很重要,所以也有很多人把成功瘦身后的帅哥美女贴在房中自己容易发现的地方,或者一进门就放置了电子秤等等。所有的这些举措都是让自己明白了清晰的目标和自己的行为之间的关联!当出现摇摆不定的时候,这些就会成为你“否定”自己的最佳利器!
而这些利器,除了即时可见的反馈之外,其实还有就是自己平常不断积累的“加工后的知识”。知识可以简单地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可获取的客观信息,比如太阳总是东起西落,中国有56个民族,美国贫富地区中的教育资源分布相差是极大的;
获得这些知识之后,经过自己的提炼即为第二层知识;
比如说今天央行就给市场一个大招,下调了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结束当日到期的MLF操作,释放资金量为7500亿。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商业银行上缴给央行的费用,比如商业银行收到100块钱,商业银行只能把其中的90块放贷,然后把10块钱上缴给央行。而如果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至9%的话,那商业银行就只需要上缴9块钱。而MLF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央行借钱给商业银行,而这个不是免费的,商业银行需要额外缴费给央行的。以上的这些信息也就是第一层知识!
拿到钱后的商业银行,是否就会把7500亿全部贷给小微呢?那就不清楚了,毕竟商业银行也是需要考虑相应地风险的。好比如:目前已经存在汽油车,然后现在又加了电动车,车主会选择传统的汽油车,还是更加环保的但中途又有可能找不到地方充电的电动车呢?毫无疑问就只有看车主的实际需求了。这些知识就是你自己整理加工所得的第二层知识!
第三层知识就是一种体系了!好比如查理芒格这种狐狸加刺猬型的,金融投资是他的专长,然后其他学科知识就是构建他投资体系的其中一部分!其实实现第二层已经是相当卓越了,第三层的知识体系则是实现财务自由的阶段了,能够达到第三层则是凤毛麟角!
海星和蜘蛛,你选哪个?普通人每天花费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本职工作上,而取得结果就是让自己在有限的空间里得以生存。试问谁又不想在短时间内实现财务自由呢?!其实在生存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学会先尝试以下两点!即
1 每天可以把部分注意力放在积累“海星”的知识,比如公众号文章地碎片化阅读和记录;PS中的各项抠图方法的实操;有无这些,尽管可以照样生存,但更利于后续发展;
2把有利于拉近清晰目标和行为之间的正关联的知识,进行不断的加工,并把它放进自己的工作,待人接物,人际交往等的工作流,判断流中;
总而言之,每天不断发现昨天的自己是个傻X之后,需要做的就是片刻不停地积累海星的知识点,并把这些点形成蜘蛛的知识结构体系,紧接着把这些体系,原则,流程等放在实际情景中,进行否定不利于清晰目标和行为之间的负关联。
其实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想到、看到、说到、学到,悟到、做到…… 这是很长的一个相互连接的环节,但每个环节都可能脱节。所有的环节中,做事是最难的,因为即便是选对了,也可能做烂…… 所以,到最后,绝大多数人都变成了说的比做的多,甚至最后成了光说不练的思想打飞机专家!
碌碌无为毕竟是多数,想要成长的人还是少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