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幕 二次革命
宋教仁惨案,条条证据指向袁世凯。孙中山迅即从日本回国,主张讨袁。可惜此时的孙中山仍然缺乏铁腕,松散的国民党人仍然不怎么听招呼。孙中山命令胡汉民在广东发难,胡汉民说时机不到,发不了难。孙中山让陈其美在上海兴兵,陈其美说上海庙小,抗不过袁世凯的金刚罗汉。
黄兴倾向于使用和平手法,进行法律抗争。说起来,合法斗争的确君子,可有一样,目前的袁世凯已经不是君子,已经化为无赖。以君子手段对付无赖,那只有吃亏而已。孙中山认为走法律程序走不通,你想啊,宋教仁案的幕后主使是袁世凯,袁世凯是大总统,总统是最大嫌疑人,“则断非法律所能解决”,所能解决者,只有武力。
孙中山没有铁腕,袁世凯却有铁腕。袁世凯政府向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借款合约,意图扩充军队。5月初,国民党员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通电反对贷款。黎元洪居中斡旋,希望化解北京及国民党之争。6月,袁世凯动作频频,先是免除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三人的都督职务,又派北洋军第六师李纯部进入江西。
李烈钧袁世凯步步紧逼,国民党仓促应战。李烈钧在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宣布江西独立。随即,江苏独立,安徽独立,上海独立,福建独立,四川独立……
一时间,独立之旗插遍南中国,正仿佛辛亥革命神州重演。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辛亥革命面对的,是风雨飘摇的晚清,二次革命,对手却是老奸巨猾的铁腕军阀袁世凯。
二次革命,南中国各省独立也迅即,失败也迅即。
二次革命中的众将官,陈其美,柏文蔚,何海鸣,熊克武,当年烜赫一时,如今被人忘记。
在此,我们偷个懒儿,不讲这些将官,我们讲一讲当年籍籍无名,如今如雷贯耳的一位大人物。
这位就是蒋介石。蒋介石,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当年是陈其美手下的一名得力小弟。
1913年7月18日,陈其美宣布上海独立,成立上海讨袁军总司令部,发布《讨袁宣言》,痛骂袁世凯“残害忠良,袒护凶犯,捣乱司法之制,提倡暗杀之风,蔑视国会,干涉宪法”,要与天下共击之。
蒋介石作为陈其美的小弟,义不容辞地参加了上海的讨袁之战。蒋介石提议先先攻占江南制造局。陈其美表示赞同。问题是,蒋介石看出江南制造局的重要,袁世凯也看得到。袁世凯派心腹大将郑汝成率均进驻,又命军舰布置在黄埔海面,炮口对准制造局方向。
陈其美有其天真一面,总把事情看得太简单。辛亥革命时候,想学关羽关云长单刀赴会,他可忘了,《三国演义》中的单刀赴会,靠的是酒席间关云长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之手,。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至江边,吕蒙、甘宁怕鲁肃有险,遂不敢动,云长到船边,却才放手,乘风而去。陈其美没有劫持郑汝成的本事,只是挺身走进,想凭三寸不烂之舌不战而屈人之兵,结果则为你三寸不烂舌,恼犯我三尺无情铁,陈其美被人捆绑在厕所旁。还亏得光复会赶来,一顿枪炮,攻下了壁垒。
陈其美现在二次革命,陈其美旧错重犯,想说服郑汝成,兵不血刃,建立奇功。郑汝成哪肯答应,不但不答应,还构筑工事,严阵以待。
战斗打响,郑汝成绝地反击,再加上军舰猛轰,陈其美的讨袁军被两下里夹攻,很快败下阵来。
第一次进攻失败后,蒋介石被派去运动第93团参加战斗。之所以想运动第93团,是因为这个团是由蒋介石指挥过的沪军第五团改编而成。
28日晚间,蒋介石与戴传贤乘坐一辆马车前往第93团驻地。说来惊险,马车夫也没细问蒋介石、戴传贤的身份,也没问他们去龙华干什么,就自作主张地拉着二位抄近道,这一穿近道可了不得,正是羊入虎口,把二位送到了江南制造局附近的高昌庙。高昌庙正戒严,制造局警卫队拦住马车,怒问来者何人。
说起来,蒋介石也是命大。想当初刺杀陶成章,案发后,同是刺客的王竹卿被光复会捉拿归案,断送头皮,蒋介石却鸿飞冥冥,逃到日本办杂志研究巴尔干战争去也。
这次制造局遇险,蒋介石从容应对,缓缓说道,我是蒋团长。警卫队看到蒋介石如此镇定,也没细问,想当然认为准是袁世凯麾下的什么团长,于是恭敬放行,任凭离去。
讨袁军重新组织兵力,卷土重来,结果……又失败了。蒋介石等人撤到闸北。郑汝成勾结租界当局。租界当局将讨袁军解除武装。
蒋介石陈其美和蒋介石带领部分讨袁军撤至宝山、吴淞,又残喘了一段时光,最终还是免不了失败结局。
其实,蒋介石用不着为了二次革命的失败而郁闷,因为,在他的一生中,失败会一个接一个地排着队走来跟他握手。来日方长,慢慢郁闷吧。
最后捎带脚提一个英雄,这英雄恰好也是姓蒋。
武昌三武,张振武功成被戮,孙武黯然退隐,到1913年,仍然活跃在政坛的,只剩下一个蒋翊武。二次革命中,蒋翊武失手遭擒,被逮后激昂大义,指斥当朝,最终从容赴死,被害于丽泽门外。
至此,武昌三武故事散场。
其他文集:
1.血性藏锋
《血性藏锋》为长篇连载,点开作品后阅读第一章,正文上下两端有“全书目录”、上一章和下一章的链接。
2.青苍随笔散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