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间小札(一)初到昆明

作者: 安苏米 | 来源:发表于2016-08-04 16:14 被阅读0次

        初到云南昆明之时,想来是2011年的4月。一身长衣长裤,下飞机后,顿时觉得热!仿佛我是一个外星人突然闯入另一个星球一样突兀。那时的巫家坝机场还是在市内,现已经搬到了很远的地方,分别有机场巴士以及直达客运。

        由于不认路,也没有事先预定旅店,只能问路人。昆明的老人家大多数很热情,有的会为你指路,也会有带路的。然而,当地人的口音,我们是听不懂的,直到我三年以后离开昆明,依旧无法完全理解当地人的方言。我只愿那些善良的人,能够得到应有的福报。后来遇到一位苗族的同事,他打电话的时候,就连昆明当地人也无法听懂。感慨于民族语言的丰富。

        云南是个在街上穿什么服装都不会觉得奇怪的地方。日常流行服装、民族服装,随处可见,已经成为一种日常。在公园中,也会经常遇见跳民族舞蹈的人群,很多人围成一圈,有人在弹奏乐器,大家就这样围着圈走着跳着,虽然节奏简单,却依旧是快乐的。那样的景色,离开昆明之后,再也没有见过。

        昆明是一座由高耸建筑群与低矮古旧楼群组成的现代城市,市中心高层的建筑群仿佛是摩登的表象,其实,昆明就算是西南几大城市之一,它的发展除了旅游业以及烟草业以外,没有什么支撑。一个城市的本质,要去看它的肌理。旅游画册、宣传单上的并不一定是真的,眼见并不为实。

        我当时住在的地方,已经不记得名字了,估计也不记得过去的路。我只是记得,在那些地方,超市是很少能找到的,而且面包居然没有保质期的标志。即使是同一座城市,地区的发展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住在旅店里,电视中有《新白娘子传奇》《回家的诱惑》。记得第二天早晨,居然听到了公鸡打鸣的叫声。仿佛回到了乡村的清晨一样。

        热并且晒,这是我对昆明的印象。裙子、半袖已经足够了。在云南,防晒是一定要做到位的,不能认为只在室外停留几分钟就大意。我第一次在昆明停留差不多一个星期,回家之后发现,鼻子有些暴皮。因为,云南地势较高,会出现轻微的高原反应。(也是因个人体质而异)

        第一次吃到云南米线,和我在家吃的一点都不一样。云南的米线,分为粗细两种,很软,用筷子一挑就可以断,薄荷和韭菜是必备品,韭菜和米线一起煮,而薄荷就像是北方使用的香菜属于调味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云南有一种调味品叫做“折耳根”又名“鱼腥草”,第一次吃的时候如同入了地狱一般,可是长时间之后会爱上它的味道!很多云南风味小吃都用“折耳根”做调料。特别是云南省图书馆附近的一家烤豆腐,配上折耳根的调料,味道真是一个绝!他家的烤豆腐,每日都很多很多人排队的。包浆豆腐和石屏烤豆腐,是去昆明必吃的小吃。还有园西路上的烤猪蹄,呈贡豌豆粉,傣味菜系。(真正的傣味菜是酸、苦为主,而在昆明市中心吃到的,是迎合我们汉族大多数的口味改良而成。如果想吃真正的傣味,还是要去少数民族集聚区。)

        如果想吃云南米线,过桥米线味道清淡主要吃的是一种形式,一种可以自己亲自动手的感觉。但如果谈论味道,要属小锅米线的味道。云南人吃米线就像是我们北方吃面条一样。每日都会不自觉地要吃上一次。差点忘记说,豆花米线也是不得不尝试的美味!

        品尝风味美食,不必去气派的店面,反而,犄角旮旯就经常会吃到惊喜,让你回味无穷。昆明有些蔬菜水果都是按两卖的,不像东北是按照斤算的。经常是买个烤地瓜就10多元,买个黄瓜就是几块……木瓜还是很便宜的,10元钱3个4个的,甜甜的,软软的。还有不得不说的樱桃,甜到发腻。

        还有只有10个座位的公交车。

        当笔者写出这些事物的时候,脑海中已经浮现出走过的那些路,还有身边的那些人。只是,再也……人,能够拥有记忆,或许是,上天的一种慈悲。总会记得那些美好的、伤感的、遗憾的、离别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游间小札(一)初到昆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sa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