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曾说:“越伟大的艺术家,他的自我意识在作品中就隐藏得越深”。
高明的小说家,总是把自己的本意深深地藏在人物和情节之下,最近我重看了一次《射雕》原著,突然发现,金庸先生在小说里埋藏了一个秘密。
我们都知道,在群雄逐鹿中原的这个大背景下,《射雕》的主线其实就是郭靖一路打怪升级,最后成为顶尖武林高手的过程。
![](https://img.haomeiwen.com/i4027259/4f37e7fb03ff91af.jpg)
仔细品味,会发现金庸对这个男主角命运的塑造可说是如缕金石,力透纸背,单单是郭靖的武功晋级之路,就在跌宕的细节设计之后,埋藏着精妙的哲理,只有细细地观赏,才能感受到这哲理带来的微光。
而我要说的这个秘密,也就在郭靖的武功晋级之路中。
他的习武之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1、学习哲别的箭术;
2、学江南七怪的各种武功;
3、学马钰的内功;
4、学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
5、学周伯通的空明拳,熟记九阴真经。
我们再看这五个阶段中,郭靖能够学到武功的真实原因。其中第2次和第3次是因为丘处机和江南七怪的赌约,这里就不多提了。重点来捋一捋第1、4、5次。
第1次:
神箭手哲别被铁木真的人马追杀,逃到了郭靖母子的帐篷外。
郭靖前日见过这个“黑袍将军”打仗,敬佩他“英勇异常”,现在见他落难,连忙将他藏在草堆里,后来郭靖被术赤打得皮开肉绽,也不肯说出哲别的下落。
哲别因为他的救命之恩,把他收为徒弟,所以,郭靖练得了一身好箭术。
第4次:
学到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是郭靖武学生涯的一个飞跃。
在此之前,遇到沙通天、灵智上人一干人等,郭靖只能逃命,后来学了降龙十八掌中的一掌,就已经让沙通天心生忌惮了。
不过,我们都知道,洪七公肯教给郭靖武功,还是因为黄蓉天天变着花样给他做好吃的,所以,郭靖能学到降龙十八掌,还是要归功于黄蓉。
但又不尽然。
毕竟,郭靖能够赢得黄蓉的芳心,是靠自己的本事。
很多人都认为,郭靖能有黄蓉喜欢,那是傻人有傻福,这真是大大的误会。
我们来看黄蓉是怎么爱上郭靖的。
两人第一次相遇时,黄蓉打扮成一个少年乞丐,戴着破皮帽,脸上全是黑煤,拿店家馒头不给钱,差点被打,郭靖见他可怜,说:“别动粗,算在我账上。”
黄蓉进了店,他招呼她一起吃饭,黄蓉一口气点了几十个菜,吃了郭靖将近二十两银子。店小二的内心独白是:“你这傻蛋,这小子把你冤上啦。”
如果遇上一般人,可能也是像店小二这么想。
但郭靖非但不在意,见黄蓉衣衫单薄,又把自己的貂裘送了她,还把身上的四锭黄金分了一半,放在貂裘的袋中。
再后来,两个人又去了酒楼喝茶。
这次,黄蓉半开玩笑地问郭靖讨小红马,她看他对这马爱若性命,所以想看这老实人怎么拒绝,没想到,郭靖毫不迟疑:“好,我送给兄弟就是。”
从此,黄蓉芳心暗许,一路相助郭靖,等遇到洪七公以后,黄蓉又施展烹调绝技,抓住了洪七公的胃,所以郭靖才学到了降龙十八掌,成为了洪七公的爱徒。
再看第5次:
这一次,郭靖遇到了周伯通和九阴真经。
这九阴真经,王重阳为了它假死,黄老邪为了它丧妻,梅超风为了它欺师叛道,西毒为它如痴如狂,偏偏到了郭靖这里,把它看成一个大大的祸害,避之唯恐不及。
但命运就是吊诡,你越不想要的东西,越要给你。
周伯通这人有两个特点,一是爱武如狂,二是特别听自己师兄王重阳的话,王重阳的遗训说本门中人不能练九阴真经,他就一招也不敢练,但他呢,又想看看这武功有多妙,所以就想出一个主意:“郭兄弟并非我全真派门人,我把经中武功教他,让他全数学会,然后——演给我瞧,岂非过了这心痒难搔之瘾?这可没违了师哥遗训。”
我们只以为郭靖又是碰巧捡了一个大便宜,原因是在于周伯通痴爱武功,又喜欢搞怪。
其实大大不然。
周伯通这个人,虽然平时不着调,但在九阴真经的问题上是很谨慎的。
他师兄说九阴真经不能轻易给人看,以免将来祸害武林,他呢,就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保护九阴真经,连当时黄药师还是周伯通朋友时,想借来看两眼,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借给他妻子冯蘅看了一小会,周伯通还在一边巴巴地守着。
怎么到了郭靖这儿,周伯通就这么痛快了呢?
在他做这个决定之前,有这么一个细节。
当时他不小心中了青蝮蛇的巨毒,郭靖急的不行,弯腰就在伤口上吸毒,他赶紧阻止:“使不得,这蛇毒非比寻常,你一吸就死。”
郭靖呢?只顾救他性命,不断在他伤口上吮吸。他捡回了半条命,说了一番肺腑之言:“兄弟,做哥哥的今日是要归天了,临死之前结交了你这位情义深重的兄弟,做哥哥的很是欢喜。”
这还没完,因为蛇毒没除尽,他又昏了过去。
郭靖想到自己之前喝过灵智上人的大蝮蛇的血,能够除蛇毒,就割破血管,把自己的血放出了两碗,喂给他吃,总算把他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
注意,在周伯通第二次昏过去之前,就已经告诉了郭靖,九阴真经藏在木匣中,但是,郭靖对九阴真经视若无物,却拼了性命来救周伯通。
所以,周伯通获救之后,当然对郭靖信任至极,接下来就把九阴真经全都一一念给他听,还要求他必须背下来。
有了九阴真经,郭靖才开始真正地走上一代大侠之路。
这本真经最宝贵之处,不在那些玄妙的武功招式,而在精深的心法。所以,即使是愚钝如郭靖,在背诵了九阴真经之后,一遇到高层武功,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就像打通了武学修习的任督二脉。
在郭靖学习武功的这些过程中,有着一些共通点。
比如,他每次的目的都不在于自己得到什么,而在于帮助对方。第一次是想救哲别,第四次是见黄蓉这个小叫花可怜,而且和她相谈甚欢,真心想对她好,第五次,是一心想救周伯通,没有一次的动机是为了自己。
金庸到底想表达什么呢?
在《论语》的《雍也》篇,有这么一句话:“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什么意思呢?它是说,自己想要树立成就的,先帮助别人树立成就,自己想要事事通达顺畅,先帮助别人通达顺畅。
郭靖每一次和人相处的过程中,看似木讷憨直,事实上恰恰是符合了这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心法,因为救了哲别,所以习得了一身好箭术;因为急公好义,慷慨正直,对一个小叫花又请客,又送马,所以获得了黄蓉的芳心;因为急人所难,用自己的血去救周伯通,所以习得了九阴真经……
每次遇到抉择时,他的心思总是那么单纯,而每次,命运都证明给他看,积善余庆,功不唐捐。
细细想来,金庸就是按照君子的标准来塑造郭靖,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郭靖表达能力普通,但是需要他用行动来救人的时候,他总是手脚快过脑子,从不犹豫,二话不说。
“君子也,驷不及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意思是君子遵守诚信,而郭靖呢,为了遵守和华筝的婚约,差点放弃和黄蓉的爱情。
还有一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郭靖身上更是体现得明显不过了,为了家国大义,为了守住襄阳城,他和黄蓉两人付出了所有的青春和才智,最后双双殉国。
做一个孔子口中的君子,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似乎很难。
实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好像也不容易。
我们普通人平常思考问题,大多会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比如我们去买件衣服,大多习惯了和店家讨价还价,生怕自己吃了亏,没有人会想着说,让店家多赚点,凭什么啊?
但是,如果当我们发现这个店的衣服卖的比其他店更便宜,质量还好,我们就会对这家店产生一种信任感,下次买衣服可能会优先选择这一家,和店主讨价还价的次数也少了。
也就是说,只要这个店家思考的重心稍微往顾客这边偏移一点点,觉得少赚一点也可以,薄利多销嘛,那么顾客也会通过观察和分析,感受到对方的这种善意,所以,顾客和卖家的关系就不再那么针锋相对了,而店家的生意当然也就越来越兴旺。
这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奥秘。
如果我们每次把自己当成这个店家,宁肯自己少获利,也愿意双方互惠,那么和周围人的关系就会不知不觉得到改善,因为人和人的心是相互作用的,你要想多占我便宜,那我也不能吃亏,反过来,如果你愿意和我互利互惠,那我也凡事好商量,这是最平常不过的心理了。
这个道理虽然简单,但用途无穷,小可修缮人际关系,大可治理天下,自孔子以后,后世不可胜数的贤臣名相、明主仁君,如刘备、唐太宗、范仲淹、司马光……都把这句话奉为圭臬。
而金庸先生,在2003年,把这句话写在了自己的小说扉页上,连同作品一起送给了中山大学的校长黄达人教授。
但愿这美好的哲理馨香长存,滋润你我。
另外,在评论中有个网友对这句话的含义有异议,他参考的是百度百科的解释,建议这类经典还是要参考权威出版社的解释,为让大家清晰了解原义,我将中华书局的四书集注的解释附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4027259/0dbc4545576125e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027259/4106149ce2194aa5.jpg)
论语哲句含义悠长,希望每一位热爱真理的同伴细品,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