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

作者: 冯菇凉 | 来源:发表于2023-12-11 07:05 被阅读0次

    文/菇凉

    我们终其一生在逃脱的咒语不过是“你搞这个有什么用”。一切闲暇都是懒散,一切逃离都是忤逆,一切选择都要走向正确的利己结局。想大大方方做个没什么大用的人。

    这是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一段话,总觉得我们做什么都是要向外人证明自己,拼命读书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好学生,好好工作证明自己是个好员工,听话懂事证明自己是个孝顺的儿女,努力挣钱养家证明是个负责人的人,我们通过不断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就像一段话说:我只能靠自己有限的经验告诉你们,人生是一段必然充满不易、处处暗藏希望的旅程。我们无法预测前路还有多少荆棘与曲折,就像我们不知道自己身上还藏着多么巨大的潜力。

    于是我们努力,不分昼夜,不分时间,不分年龄,喋喋不休,甚至愿意付出一切代价。但是到最后却失去了感受幸福的能力。

    有个博主问感受幸福的能力你有吗?人们总是渴望拥有金钱、地位、粉丝追捧。但是,有人在拥有了一切后,却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是因为他们丧失了感受幸福的能力。

    我们总是怀念小时候的生活。那时候物质生活并不丰富,但是精神生活却很富裕。大家对生活充满希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能力在增长,但对幸福的感受力在减弱,所以幸福的反面不是不幸,而是麻木。

    当我们具备感受幸福的能力,就会发现,有时候收拾一盆花,炒一盘菜,吃一点喜爱的零食,无须喧闹,慢慢地感受自己,就能够感受到幸福。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今年学到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取悦自己,学会从麻烦事中剥离出来,放松自己。穿喜欢的衣服即使搭配奇怪,做喜欢的事情即使不被理解,吃喜欢的食物即使无人共享。舍弃该舍弃的,拒绝该拒绝的,无视该无视的。

    也有人说看你现在是否过得满足和幸福,有一个小标准:你现在投入所有去做的事,究竟是为了和别人比,还是为了和过去的自己比。

    和别人比,是痛苦的来源。和自己比,是安心的来源。

    昨天读一篇文章汪老的一篇文章,《无事此静坐》,说到他外祖父治家整饬,房屋都收拾得很清爽,窗明几净。他有几间空房,檐外有几棵梧桐,室内有木榻、漆桌、藤椅,这是他待客的地方,但是他的客人很少,难得有人来。这几间房子是朝北的,夏天很凉快。南墙挂着一条横幅,写着五个正楷大字:无事此静坐。

    但是其外祖父也很少到这里来。倒是汪老常常拿了一本闲书,悄悄走进去,坐下来一看半天,看起来,小小年纪,就已经有一点儿隐逸之气了。

    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诸葛亮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心浮气躁,是成不了大气候的。

    我的名字带个静字,我想也有点这种意思,唯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于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静是顺乎自然,也是合乎人道的。

    正如文章所说世界是喧闹的。我们现在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毛主席年轻时曾采用了几种锻炼自己的方法,一种是“闹市读书”。

    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晴耕雨读 ,得闲饮茶,我且照做。一半烟火以谋生,一半诗意以谋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ts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