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第12篇,1038字,共12887字
这几天在看李玫瑾老师的书《心理抚养》,对于孩子的教育,做了很多思考。
孩子的幼年经历,在一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4岁孩子的妈妈,我觉得自己有必要认真思考。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我在带,工作后请了保姆帮衬,但孩子的衣食住行玩,都是我陪的多。
因此,孩子对我是充满安全感的依恋,虽然很多时候会觉得很累,到想想一切都是值得的。
01
一些朋友,将幼小的孩子放给老人带,自己在工作地,见面的时候,孩子都不愿和母亲睡觉。
这样的孩子,内心里依恋的对象是抚育他的人,和母亲缺少亲密感。
这样的孩子,成长上要遇到的挫折就会更多。
一个亲戚家的孩子,小时候爷爷奶奶带得多,而老人总是在孩子面前说他父母的不是。
孩子亲近爷爷奶奶,内心非常排斥父母。现在已经30多岁了,与父母的关系非常糟糕。
因为他出生后都是老人抚养的,与父母没有多少感情链接。
02
亲子关系也是需要花时间去维系的,而且一定要长期不间断。
我从小被母亲带在身边,走过很好的早年养育。
但是我10岁那年,母亲工作调动,父母做出让母亲独自去工作地,也由爷爷奶奶带的决定。
从此,我的青春期里没有母亲的参与,与爷爷奶奶又不亲。
我的整个青春期,都是在孤独中走过的,所以,其实我在与人交往方面是有所欠缺的。
到我15岁念高中,又回到母亲身边,两个人非常陌生,当时真的经过了非常多的摩擦。
后来磨合的差不多了,我也上了大学,如果就这样也还不错,可是命运根本没有任何道理可讲,我大二那年,母亲就因病去世了。
从此,世界上最爱我的人离去了。
03
所以,我的成长中,与母亲相处只有10岁前和15-18岁,一共13年的时光。
而我记忆最为深刻的还是10岁前,我常常想,如果我一直生活在母亲身边,我和母亲的命运会不会因此而不同。
成长对于母亲和孩子都很重要,那一次不明智的隔离,我的青春期没有母亲的参与,母亲也失去了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机会。
记得我高中时,母亲经常说,她的梦里都是我小小时侯的模样。
因为不曾参与女儿的青春期,所以在母亲的记忆里我一直是10岁以前的模样。
这是我最大的遗憾,然而命运面前没有什么道理可讲。
04
所以,不管怎样苦累,我一直将孩子带在自己身边。
成长断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最好的成长就是18岁前有稳定的抚养人,这样的孩子最幸福。
无论怎样,我都不会将孩子托给老人带,我绝对不会让孩子经受我的苦楚。
孩子是谁带跟谁亲,谁陪跟谁熟,工作很重要,良好的亲子关系更重要。
请自行考虑其间的轻与重,做出取舍~
以上就是今天的观点分享啦,如果对你有所启发,可以动动手指为我点个赞啦,谢谢你的阅读和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