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精华国学日更达人联盟文艺大观园
83、「易」的自定义之外延相关

83、「易」的自定义之外延相关

作者: 陳_旭_東 | 来源:发表于2019-03-19 00:42 被阅读5次
83、「易」的自定义之外延相关

关于「易」的外延是「天地之间」,相同的的表述,《系辞》里面有「天地之数」。类似的表述则非常多,如「天下之文」、「天下之象」等等,也与「易理」息息相关。

「天地之间」与「天地之数」,不仅二者均包括「天地」在内,甚至可以说除了「天地」之外,无论是「天地之数」,还是「天地之间」,都没有别的任何元素介入。如果是「数」,是仅以「天地」为元素的组合体。如果是「间」,也是仅以「天地」为元素的组合体。

关于「天地之间」是以「天地」为元素的解读,源自《系辞》,也可以说就是「古之遗言」。从我们的口中,用现代语言说出来,大家惊愕,根本就不可能想到,《易经》的原意真的就是如此:

1、「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从一开始,「天地」就是组合「乾坤」的基本元素。

2、「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所谓的「天地设位」,所「设」的是「位」,「位」里面住的是元素,所以还是以「天地」作为元素来组合。

「天地」为元素之所以难以理解,主要是因为「天地」太大。为此,人们将「天地」抽象化、符号化为元素,然后脑补出这些元素的组合结构。

这个理解以及这样的思路,当然合理、正确,但是不全面。脑补的元素是「天地」,现实的「天地」同样是「天地」。所谓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系辞》就是在说:千万不要以貌取「象」,千万别以为太大,就不是元素。

《易经》拿现实的「天地」作为元素,不仅仅是比喻,「易与天地准」也不是简单的说说而已。「易」既是外延,也是内容,与之相准的「天地」,也不可能例外。

所谓的「天地之间」,既是一个整体的组合体,其本质是「广矣大矣」;同时也是「天地」作为元素的组合结构,其内涵可见的是无穷无尽的「天下之象」,即「八卦」;但这些仅仅是外形,骨子里还是由无穷无尽的「一」所描绘的「天下之文」。

《系辞》的「天地之间」,正是这样一个广矣大矣的「易」,《系辞》说「易」能够「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既指向内涵,也包括外延。

在外延方面,《易经》说「易」可以表达「天地之间」,也可以换过来说,「天地之间」就是「易」。这里的「易」,应当符号化为「一」。所谓的「天地之间」,其实就是一个大号的「一」。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就内涵而言,大号的「一」的形态,镜像为无穷无尽的小号的「一」,或者说微型的「一」,是组合成大号的「一」的元素。

按照现代科学关于宇宙的假说,总是离不开起点和终点,就是一个有着极小与极大的存在的闭合回路。《易经》不是这种说法,「易广矣大矣」始终如一。这同样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一」的状态,「一」既是一个大号的、整体的「一」,同时也是内涵的无穷无尽的「一」的镜像,就是「天下之文」。

另一方面,在不是「一」的状态,「易」则虚「位」以待。「一」到「二」的演绎,《易经》称「变」,是前进的象征。结果是「虚」,不可见,但是「位」并未失去,依然存在,只不过内容与外形都是「虚」而已。「易」是「实」与「虚」的变化,也是「明」与「暗」的推摩;「易」不仅仅是「一」,也是「二」;「虚」的「二」,同样是真实的存在。

但是,在表达「易」的外延的时候,毕竟「虚」无法用于表达,不仅仅是说明上有难度,不好理解,也不可见、不可知。这是无解的困局。

《系辞》给「易」下定义,只提「一」,不说「二」。内容也只说「乾坤」,不提「易简」,是针对这个窘境的脱困方法。

潜在的问题是,「易」的外延,其实真的存在不可见、不可知的那一面,回避困境便于表达是好的,但是由此出现空档就不能忽视。为此《系辞》在表达外延的地方,做了精心的设计与布局。

首先,「天地之间」具有明显的一个时间阶段的含义。

在已经完全清楚「天地之间」包括「天地」的全部的前提下,这个说法的空间意义自然减弱了很多。这样一来,其内在本来就具有的「时间」意义,就一下子凸显了出来。比如说,既然存在「天地之间」,相对就当然有「地天之间」,二者之间互相转化。

其次,「远」、「迩」的助力,有效强化了「天地之间」的时间特征。

不对比就没有区分。「远」、「迩」和「天地之间」这种配置,就是在诱导读者运用比较的手段来有效学习。

首选当然会考虑空间。比「天地之间」更「远」的地方在哪里?至少是天地之外,《易经》从来没有提过这是什么地方,甚至也无从肯定是不是有这么个地方,因此很不靠谱。

奇葩的不是「远」,是「迩」。「迩」是「天地之间」的什么地方?多大地方?二者有什么关系?毫无准谱。

然后才会考虑时间。孔子对于「岁」的解释,也是用日月的运动来描述,即用空间来表达时间,与此同出一辙。

第三,「易」的外延主要是「时间」,表达的是空间的运动。

有两个难点。一个难点,「远」肯定不在「天地之间」的范围内,说明「易」的历史并非只有这一个「天地之间」,而是很多。「天地之间」很可能是一种循环往复的存在。

另一个难点,「迩」与「天地之间」只有在范围上不重复交集,才是适当的对比。唯一的合理解读,是人的视角与「天地之间」的运行以及时间流逝,并不在同一个时空。

「易」的时间外延,与其广大的本质,当然二位一体。这说明,《系辞》关于「易」的定义,空间与时间同样二位一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83、「易」的自定义之外延相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hcw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