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现在吃不到小时候的“滋味”了?究其原因,各式样等:或曰,食物链之末端,诸如猪饲料之类都搞成“颗粒”的了,猪肉也必然变成颗粒味;或曰,烹饪之必备物,酱油等调料都为化工合成的,以之调味,焉有不败胃口之理?或曰,世人百味吃多了,胃口吃叼了,故而再好的山珍海味也不过如此,混同瓜菜了!
某餐饮店老板道出了另一理由:食物不入滋味的原因主要归咎于“火”,旧时生灶火,煨柴火,都是红火;现在燃煤气火,石化液气火,全部是绿火。红火热量不高,悠悠慢煮,锅内食物自然入味;绿火热量极高,汤水瞬间煮滚,食物外熟而里不熟,更谈不上让老汤、高汤的美味渗入食物的内里了。老底子菜馆大师傅烧制“五件制”,用的汤水清清爽爽,硬柴火煨煮足足五个小时,揭开镬子盖,只见锅汤“滚”在边上一圈,中间绝不起“滚”,热气冉冉,满堂飘香,诱人食欲,馋生舌津。出锅的大菜端到苏城老食客诸如周瘦鹃、陆文夫等辈面前,菜师傅想讨个表扬,自掏香烟,出张笑脸,凑到先生们面前,问上一句:“这菜味道怎样?”得到的回答是不冷不热的一声“还可以”!等大厨师傅转身将文人雅士的表扬语添油加酱地向餐馆老板复禀时,有人讨教周瘦老,菜肴味道分明美不可言,为何“表扬”得这等不温不火?周瘦老笑答:赞语太热,厨师会翘尾巴的,给他留个“心疙瘩”,让其永不满足,继续努力!
所以,以前的“五件制”真是名不虚传。现在也有美其名曰“恢复传统”的,十多分钟就能端到食客面前,其实清汤一锅,之间漂着几根“火腿丝”,打的只是概念牌。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