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内功心法之逸

作者: 润泽清流 | 来源:发表于2018-07-22 18:06 被阅读23次

    一曰逸

    理解:逸乃安闲,安乐之意,现在多有超凡脱俗,卓尔不群之比喻。常形容一个人安逸,怡然自得的状态,是众人所向往而不可及的状态。说这个状态我们可以有几个历史上的例子,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况味,虽做解释为被迫拥有这样的生活,而其大多数的诗作,均是被贬居于茅庐之中所做,虽有个别诗句阐述负能量,却也是忧国忧民,我更觉陶渊明,已跳脱出被贬的郁郁不得志,而反习惯于田园生活,拥有超凡脱俗,卓尔不群之品性。故有诗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充分表现其逸的品质,多不与世争,而安于现状。又有魏晋时期七贤士,其人雅集多以放浪形骸,独具一格,特色鲜明。此种情操,何处寻?

    古琴内功心法之逸

    先正云:“‘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非有逸致者,则不能也。”第其人必具超逸之品,故自发超逸之音。本从天性流出,而亦陶冶可到。如道人弹琴,琴不清亦清。朱紫阳曰:“古乐虽不可得而见,但诚实人弹琴,便雍容平淡。”

    理解:前代贤人有语云:“‘把无牵无挂的精神和体现大雅之道的琴相结合’,如果不是有超逸的情操的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只有你真的具备了超逸的品质,便自然会弹出超逸的音乐。这个犹如之前所说:学琴修在其外。需要演奏曲目,必须要体悟曲目的真正内涵,有感而发的去演奏,这个前提是文学内涵的积累,能够感悟断句的余味,在句子之间感受其深味。超逸的品质本是从天性中自然的流露出来的,但是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培养得到。这如同得道之人弹琴,琴音自然带着一股清味。此处对道人的解释,为何不用出家人,这原有对现象的分析,得道之人与出家或入道之人是有区别的。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得道之人,自带仙气。远远望去,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此仙气亦是清气,清微淡远之气魄,才有道骨仙风之气质。朱熹曾说:“古乐虽然现在是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了,但是只要是成熟忠厚之人弹琴,就自然会从容平淡。”

    古琴内功心法之逸

    故当先养其琴度,而次养其手指,则形神并洁,逸气渐来,临缓则将舒缓而多韵,处急则犹运急而不乖;有一种安闲自如之景象,尽是潇洒不群之天趣:所以得之心而应之手,听其音而得其人,此逸之所征也。

    理解:所以应当先涵养弹琴的气度,而后练习手上的功夫,这样形和神都会变得高洁,逸气也会逐渐生出。弹的缓慢的段落能够有舒缓而多有韵致,弹到快的段落能够有疾速而无乖谬。凸显一种安闲自在的景象,一切充满潇洒超群的天然意趣。正所谓得心应手,听琴音便能想到其人,这就是逸所在的地方。

    古琴内功心法之逸

    此逸之难在于心性之静,圣人都是孤独的,享受孤独的过程不是闭门造车,不是不言不语。思想的飞跃在孤独中,看似孤独一人,却会在寂静之夜,欣然一笑,通汇古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琴内功心法之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cr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