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读书文惠书屋
《论语》讲堂留影145

《论语》讲堂留影145

作者: 饮酒扬波 | 来源:发表于2024-01-27 00:28 被阅读0次

2024-1-26 一百四十五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6.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语音整理
今天我们继续来共同学习《论语·雍也篇》的第二十六章。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又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他就是前面我们讲过的那个,因为大白天睡觉,被孔子骂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的那一位。
宰我,姓宰,名予,字子我,在《论语》里通常称它为宰我。他口齿伶俐,能言善辩。但是孔子对这个学生并不是很喜欢,因为他太另类了,不愿意受约束,又敢于公开挑战权威,甚至对孔子的“仁”这一主张也表示过怀疑。
这一章讲的就是宰我给老师挖了一个坑,说如果欺骗一个仁者,说有一个人掉到井里,那他会不会也跳到井里去相救?如果仁者去跳到井里去救,那说明这个仁者就不智,被欺骗了;如果仁者不去救,那就说明仁是虚伪的。
宰我之所以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感觉到老师的仁者爱人,在社会上实现起来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在当时的春秋时期,如果只有你一个人在实行仁政,在仁者爱人,那可能在别人眼里就是一种迂腐可欺的形象。
正是由于宰我与老师的观点不一致,后来宰我脱离了孔门,去齐国做了官。但是齐国发生了内讧,宰我也被杀死,夷灭三族。
我们来回到文本上看。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人焉’,其从之也。”也就是说有一天宰我问老师一个问题,说老师你天天教我们学仁,要我们去爱人,去关心别人,当我们真正成为一个仁者的时候,假如有人来骗我,说井里有个人,那我要不要跳下去去救他呢?这里“井有仁焉”的“仁”,通“人”,这是古代常见的一种通假情况。
就是宰我在怀疑仁者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一个人如果真的心里没有自我,只有全心全意的爱别人、关心别人,那很容易上当受骗,甚至还会丢了自己的性命。所以他就问老师,那井里边儿有个人,是不是我们也要跳进去救他呢?
宰我在这里用了一个很夸张的假设,表达了对老师“仁”这一思想的怀疑。那孔子对宰我就提出了一个反问,“何为其然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个君子,他明明知道是假的,为什么会跳进去呢?就算井里有个人,我们可以过去给他帮个忙,但是明知道跳进去于事无补,还有必要去拖累别人,让自己也陷于危险之中吗?难道这个君子他是傻瓜吗?
这里这个“逝”,不是逝世,是逝去的意思,和去一个意思,就是到井边去救人。“陷”指的是被愚弄,自己也到井里去。“欺”和“罔”都是被欺骗的意思,但是意思稍微有一点差别,“欺”就是利用一个人的善良来骗他,而“罔”则是觉得这人傻,才去欺骗他。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也就是说,君子他只是善良,他不是傻子,所以“可欺也,不可罔也”。
别人想利用君子的善良去欺骗他,这是别人的事,我们无法干涉。但是“不可罔也”,说明君子他是有智慧的,他是自己有判断能力的,不会那么就轻易的上当。所以,孔子在这里实际上教大家做一个君子,做一个仁人,不是让你去做一个傻子,做一个糊涂虫。
宰予在这里提出的这个问题,实际上还是很极端的。他这种心理我们也很容易理解,当一个人对学习产生怀疑的时候,往往就提出一些夸张的问题来掩盖自己的懒惰,这不是我做不到,那肯定不是我的问题,是你的方法有问题,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解脱,自我安慰。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颜回,颜回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从来就不提问,甚至感觉有点儿傻傻的,大智若愚。但是看看颜回他所做的事儿,“举一而知十”,老师一讲完,他自己就明白怎么该运用,但是像宰予一直都有疑问。
而孔子对于宰予这种富有挑衅意味的提问,很不满意,所以就告诉他,谁说君子就必须跳进去呢?也许骗子他会盯上君子,但是君子并不容易被骗,因为君子“非其道”而不做,就是说不符合常理的事情,他不会去做。
事实上呢,如果君子不为小利所惑,不动其心,也就不会做一些违反原则、违反道义和违反常理的事儿,所以很难骗到他。

〔按〕但我不同意批判宰我的责疑精神,权威从建立开始就是为了推倒,任何思想都要经得起责疑才能完善。

还说一点,颜回虽然倍受孔子欣赏,在《论语》中似乎地位很高,但是他并没有做出什么实事来。单从学习上来说,颜回接受能力强,能完全理解老师的思想,但没有丝毫的疑问,意味着师门思想体系也不会有发展。拿今天的词说,高仿A货而已,除了传承没有太大的意义。

本章的现实意义,从“井有仁焉”,想到一个被宣传的典型,西南造某桥时,一位技术员不小心掉在浇桥墩的沉井里,为了不停工,为了国家财产不受损失,把人就这样活生生浇在桥墩里。如此残忍的事还曾经被大肆宣传。曾经还有宣传“草原小姐妹”、“救火小英雄”等等的故事,也是非仁。还好,现在觉醒了,不宣传了。

〔按〕酒哥试译:宰我问:“有人告诉仁者,井中有仁,仁者会听信吗?”孔子说:“怎么可能呢?君子可以舍生取义,但不接受陷害。可以欺之以方,不可以污蔑他的智商。”

“井有仁焉”本身就是一个比喻,这里的仁没必要译成人,虽然这是一个典型事例。比如帮助从井中捞取落物,帮助把废井淘洗干净等等也是仁。重点在帮助别人,不在于井和井中有什么。直接沿用仁字不影响理解,意思更完整。

孙中兴详解

这章是老给孔子出难题的学生宰我询问一个假设性的问题来考老师。

宰我问孔子说:“假如有这么一个仁人,人家告诉他说有人掉到井里头去了,他会不会跳下去救人?”孔子回答说:“为什么会这样呢?君子会去井边了解状况,思考救人的方法,但是不会贸然自己下井去救人;可以骗他去,但是不可能诬罔他下井去救人。”

之前,宰我回答鲁哀公问“社”的答案,让孔子很不高兴(《八佾篇》3.21);他的昼寝事件也是遗臭万年的故事(《公冶长篇》5.10)。后来还要跟孔子论辩“三年之丧”时间太久(《阳货篇》17.21),也让孔子气到吹胡子瞪眼睛。纵使有这些事件,他还是列名孔门“言语双杰”中,甚至排名在子贡之前。他的辩论技巧显然是很高超的。

朱子比起前人来对几个关键词都有比较清楚的解释:“从”是“随之于井而救之也”,也就是“入井救人”。“逝”是“使之往救”;“陷”是“陷之于井”;“欺”是“诳之以理之所有”;“罔”是“昧之以理之所无”。

虽然这章在某些单字的字义上有些模糊,整句要传递的概念是很清楚的:仁人君子可以在情感上被骗第一次,但是第二次以后就要让理智来判断是非,不可以再感情用事。以前听人说过:“第一次被骗是别人坏,第二次还被骗就是你傻。”意思大概是一样的。仁人君子和傻子的区别大概也就在于情感和理智的因时制宜的运用吧!

“见义勇为”固然是好事,但是也要衡量自己的能力。不会游泳的人是不能下水救人的,只能求救。不是下水跟着淹死才是“仁”。道理是一样的。

相关文章

  • 《论语》讲堂留影62

    2023-10-10 六十二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

  • 学习《论语》(145)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译文】孔子说:“齐国一改革,就能达到鲁国的水平;鲁国一改革,就能走上...

  • 欢迎关注《论语大讲堂》和《三笑集》

    《论语大讲堂》发表友友们关于《论语》的解读和学习笔记,各抒己见,一起学《论语》。 《三笑集》发表友友们关于儒、释、...

  • 每天读论语-145

    读论语-145 原文(6-26):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

  • 子厚论语讲堂

    语文百群读书会讲座076期 主题:《论语·八佾第三》上 时间:3月29日周四20:00-21:00 主讲:子厚(博...

  • “不忘初心”

    【余娟】:感恩日志第️️13天 【道德经 】 : 1遍 /累计145遍 【孝经】: 2遍/ 累计190遍 【论语】...

  • 读《论语》有感

    高中语文老师酷爱读《论语》,还曾多次赴北京听《论语》讲堂,即使在高三那样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还抽出几节课来给我们讲《...

  • 道德讲堂开课有感

    河南长垣 朱利民(2019.3.4) 昨天在众人的努力下,大张庄村《论语》一百公益读书会和道德讲堂成立。按...

  • 【论语心得145】要有弘大的目标和坚韧的毅力

    【论语心得145】要有弘大的目标和坚韧的毅力 【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 【新月《论语》小讲堂】为政篇1

    新月论语小讲堂 学而篇小结1至7 据上次洋洋洒洒一日万言,冒着灵感的小泡泡,写完《论语》学而篇小结,已经足足半个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讲堂留影14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cb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