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唐宋诗词更是中华诗词文化的巅峰,而李白和杜甫一仙一圣当属巅峰时代的巅峰人物,历来为后世文人之楷模,正如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诗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然而在清代诗人赵翼笔下,并不这样认为。他在《论诗·其二》中说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他认为即使是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篇也有历史局限性。到了今天也就不再新鲜。
紧接着他指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不仅如此,诗人赵翼呼唤创新意识,希望诗歌写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演习守旧。
该句和毛主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样具有时代意义。世人也常用此来赞美人才辈出,或表示一代新人替换旧人,或新一代的崛起,就如滚滚长江,无法阻拦。
那么赵翼究竟何许人也?竟敢批判李杜?
赵翼(1727-1814年6月5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乾隆二十六年进士。
赵翼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与 袁枚 、 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
正因为赵翼论诗重"性灵",主创新,故有“李杜诗篇不新鲜”之评。其所著《瓯北诗话》又名《瓯北诗钞》,系统地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 、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等十家诗,他重视诗家的创新,立论比较全面、允当。
《论诗》共5首,除了我们熟知的《论诗·其二》,其他四首也相当富有哲理,且每首都有一句我们经常用到,我们一起品读。
《论诗·其一》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诗人指出人们只有用发展的眼光而不是静止的眼光去看事物,才能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实际,写出有时代气息有新意的好诗来。大自然是在不断变化和进步的,写诗须得如此,做人亦应该如此。否则即使能预支五百年的新意作诗,到了一千年又觉得陈旧了。
《论诗·其三》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这是一首诗人表达自己的艺术主张的诗。指出文艺批评应提倡有独到的见解,不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诗人一针见血地指出:评论诗词的好坏优劣,应当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哪个,而不能像文坛艺苑中的某些人一样,信口雌黄。
尤其后二句采用形象的比喻,用矮人看戏作比,矮人看戏时被前边的人挡住目光,哪里能看到戏台上的场景?戏散大家一起谈起来时,只能是附和人家的说法。
笔触之辛辣,思虑之周到,实在发人深省。生活中我们切不可做了那随人说短道长的矮子。
《论诗·其四》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诗人指出年轻时候学习语言万般辛苦却终究不如人意,当时只以为是没有用全力。老了才知道不是努力就行了的,这个事情啊三分在人为,七分看天赋。
我们今天常说尽人事听天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亦是此意。诗人短短几字指出自然界的规律:勤能补拙但天赋早定。有些事须得量力而行,写诗也是如此。
《论诗·其五》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欧阳修提出"诗穷而后工“的观点。意思是诗的好坏与境遇相关,例如屈原放逐赋离骚,司马宫刑写史记,陆游也是40多岁后的遭遇才有了诗风的转变。但是赵翼的官做得很大的并不曾受穷困潦倒,所以他觉得自己的诗一直不够最好。
后两句他说: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又想要写好诗又害怕仕途不畅。既是自嘲亦是对写诗态度的一种主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下一个是你吗?赵翼如此评价李白、杜甫之诗,你怎么看?不妨讨论一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