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波解读纳兰性德《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上

作者: 流星雨儿下 | 来源:发表于2018-01-29 13:44 被阅读358次

    讲纳兰容若的情诗情词,一方面在我内心深处极为渴望,另一方面又觉得好难好难。渴望自不待言,那是因为极喜欢、极钟爱;好难好难呢,倒不是因为纳兰研究中还有很多扑朔迷离的地方,比如他的初恋、他的少年情事。真正的难处,首先你要用你的灵魂去贴近那颗鲜活的灵魂,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你可以感悟到、你可以揣摩到、你可以明确知道他的灵魂就是那样,但是你很难把它说出来、把它说给别人听。最美的意境往往可以用诗、用词去表达,就像纳兰的《饮水词》那样,但是很难用解读的方式、很难用告知的方式,更难用学理的方式去表述那种感触、感悟,那种一个灵魂对另外一个灵魂的感觉。可是再难也必须兑现承诺,否则我们这个情诗系列就不够完满,那么我们讲纳兰该从哪里讲起呢?我想来想去,就从印象纳兰讲起吧。要解读印象纳兰、纳兰印象,最好莫过于那首《浣溪沙》。词云: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词真是不能读、不忍读、不堪卒读啊!一读便勾起无尽伤心事,让人“断肠声里忆平生”。我们既然说这首词、这首《浣溪沙》是解读纳兰印象的关键,那么我们就把这个关键留在最后说,我们先来看看所谓“纳兰印象”、所谓世人眼中的纳兰,人们心中的有关纳兰的印象到底是怎样的?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还兼任南京的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这里曾是曹雪芹十四岁之前生活过的地方,更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江南行使特派员权力的地方。曹寅是纳兰的好朋友,其实可以说是他的小伙伴。当然他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共同的小伙伴,那个小伙伴的小名叫小玄子,全名叫爱新觉罗•玄烨,当然世人更熟悉的称呼是康熙大帝。康熙生于顺治十一年的三月十八,按公历算是那一年的五月四号——五四青年节,当然那时候没有五四青年节。而纳兰呢,生于顺治十一年的十二月十二日,居然是双十二生的。两个人表兄弟,相差半岁多,而曹寅呢,则比他们俩小上三岁左右。纳兰与康熙是表兄弟,而曹寅和康熙更是情同手足。因为康熙是吃曹寅的母亲孙氏的奶长大的,也就是说曹寅的母亲孙氏是康熙的乳母,而且曹寅还是康熙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所以纳兰和曹寅,一个是康熙的亲表弟,另一个则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而且两个人还都做过康熙的侍卫。所以曹寅和纳兰之间,两个人交从莫逆,感情也非常深厚。在织造馆里有一个地方叫做楝亭,它是一个看上去很普通的亭子,但在当时这里却是整个江南的政治枢纽所在。曹寅作为江宁织造,其实是康熙派到江南的特派员。曹寅后来就自号“楝亭”,因为他就喜欢在楝亭之上见客人、谈事情,包括招待他最要好的朋友,他就曾经在楝亭招待过纳兰。可是天妒英才,天不假年,年轻的纳兰公子早早离世。

    在纳兰辞世十年之后,曹寅又和好朋友张纯修、施世纶在“楝亭”怀念、纪念纳兰。几个人彻夜伤感,还绘有《楝亭夜话图》,而曹寅当时就作了一首诗,也是题画诗,就是《题楝亭夜话图》。曹寅在其中写道:“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姣好。马曹狗监共嘲难,而今触痛伤枯槁。”当然,这首诗里最有名的就是这样几句:“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斑丝廓落谁同在?岑寂名场尔许时。”尤其是那两句“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后来成为世人怀念纳兰时最常吟咏的名句了。当然我看到有些书上写作“纳兰心事几人知”,曹寅的原句确实应该是“纳兰心事几曾知”。曹寅真不愧是纳兰公子的人生知己,一句“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真是可谓写尽了纳兰印象、印象纳兰。“家家争唱饮水词”其实说的是在世人眼中纳兰有这样那样的形象、这样那样的印象,可是纳兰自己的心事、纳兰在他自己的心中到底是怎样的形象、怎样的印象呢?这却不足为外人道、不足为世人所知。

    既然我兼任江宁织造馆的馆长,又常闲坐在楝亭之上,那么我们就按照纳兰的人生知己——曹寅的逻辑去看看世人以及纳兰心中对纳兰的印象。当然这里还要说一句,顾贞观,也就是纳兰另一个平生亦师亦友的最重要的知己,顾贞观当然也是曹寅的好朋友,他也同样在《楝亭夜话图上》题写过这句:“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那么,有关纳兰的印象与形象到底有多少种呢?我们来数数看。第一种,世人的眼中纳兰是豪门贵胄、世家公子。我们刚才说到,纳兰其实是康熙的表弟,大家就可以想见他的出身。但其实呢,纳兰的始祖是蒙古的土默特部,他们消灭了呼伦河流域的女真那拉部,于是就占据了那拉部的地盘,然后就改姓那拉,那拉和纳兰其实是音译的不同而已。后来这个部落又迁徙到叶赫河流域,所以又称叶赫部。

    华夏姓氏文化中有一个规律,一般都会把地名放在姓氏之前。这就像唐人喜欢把郡望放在姓氏之前一样,比如说博陵崔氏、河东柳氏、河东裴氏,所以女真人也喜欢把地名放在姓氏之前,因为他们住在叶赫河流域,所以这个部落后来就被称为叶赫那拉氏。当然我们要叫慈禧那个老太婆叫叶赫那拉氏,这样叫起来完全合乎语感与情感诉求,但要叫纳兰也叫那拉容若,就索然寡味,就好别扭啊。所以叫慈禧就叫那拉,叫容若就叫纳兰,这就完全可以看出世人的情感取向与诉求来。后来女真族的建州女真一部兴起,于是接下来叶赫女真与建州女真之间的恩怨情仇,简直不能一语说尽的。公元1619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亲率大军讨伐叶赫女真,最后绞杀了叶赫部首领金台石和布扬古,悉数吞并叶赫女真,从此煊赫一时的叶赫部就此灭亡。金台石的儿子尼雅哈“从龙入关”,成为降臣。后来尼雅哈有四个儿子,其中的第二个儿子,也有说是第三个儿子,他的名字叫纳兰明珠,在康熙朝一时崛起,成为权倾一时的宰辅重臣。而纳兰明珠的长子名字就叫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后来取字容若,所以我们后人常称呼他,要么叫纳兰容若,要么叫纳兰性德。但其实呢,纳兰性德原名是叫纳兰成德,后来康熙帝立“保成”为太子,太子的名字里头有个“成”,纳兰成德为了避讳,就改为纳兰性德。但是后来保成也不过过了一年,保成又改名了,改名叫胤礽,所以纳兰又把名字恢复为纳兰成德。所以性德这个名字呢,其实只用了一年而已,但是大家已经叫习惯了,后来约定俗成,很多书里就不管不顾地叫他纳兰性德。

    这样回头看,其实叶赫部首领金台石是纳兰的曾祖父,但海西女真的叶赫部首领金台石最后既被努尔哈赤所杀,而金台石的妹妹孟古哲哲却最终成了努尔哈赤的第三大妃,是他的王妃。而孟古哲哲则生下了一个儿子,她的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清太宗皇太极。皇太极生顺治帝,顺治帝生康熙帝,所以这样论起来纳兰与康熙确实是未出五伏、还在五服之内的表亲关系。这样的出身和家世,在世人眼中看来,纳兰公子的人生自然应该是不同凡响啊!这应该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吧?就像《红楼梦》里的怡红公子,是含着一块宝玉出生的吧!所以这样的出身这样的对比,再加上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更是纳兰的人生知己,所以在红学研究中,贾宝玉的原型是 “纳兰说”居然盛行一时。尤其是到了乾隆朝,据说和珅把《红楼梦》的抄本拿给乾隆皇帝看,乾隆皇帝看完之后,就笃定而确定地感慨说,说:“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这就是说乾隆皇帝也认为贾宝玉的原型就应该是纳兰容若。当然不管红学中的争论如何,“窥一斑可知全豹”,从这个事例也可以看出世人对纳兰公子的认识,正所谓豪门贵胄,世家公子,这是世人眼中的纳兰印象。


    那么当时人们眼中认为的纳兰公子又是什么形象呢?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叫做“侧帽风流”。纳兰的第一部词集就叫《侧帽集》,他亦师亦友的人生知己顾贞观还给他画了一幅肖像,用的就是“侧帽风流”的典故。所谓“侧帽风前花满路”、“侧帽风流独孤郎”,说的是《北史》中记载的一种形象和一段轶事。北朝的时候,有一大美男子,名曰“独孤信”。他驻守秦州的时候,有一次外出打猎,日暮时分方才回城,眼见着城门要关闭,独孤信不由得有些着急,遂策马狂奔,因为风阻太大,所以不经意间帽子就被风吹得歪斜了。独孤信进城之后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回到府中,第二天一出门发现满城最奇怪的现象就是所有的男人,只要戴帽子的,帽子都微微侧斜,竟然形成了一时的时尚的时髦现象。这说的就是独孤信太帅了,他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能创造一种时尚潮流,这就叫“侧帽风流”啊!

    所以人类最早的侧帽时尚,不是由美国的嬉皮士创造的,是由我们中国的大帅哥独孤信创造的。所以时人以“侧帽风流”来形容纳兰,就可见他长得帅成什么样。可是不论是世人眼中的世家公子,还是时人眼中的“侧帽风流”,这都属于简单的大众印象,太过表面,其实也太过肤浅,要了解一个人,了解有关他的印象,其实要看他身边的人,他的友人、他的家人、他的亲人对他的印象。当然最最重要的是要看他内心深处对自我的印象,灵魂深处那个印象的纳兰又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且听下回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郦波解读纳兰性德《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eq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