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 :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78期"忍”专题活动,文责自负。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61131/824a889a224573ef.jpg)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里所谓的‘忍’就是‘耐’,将感情和行动按住不让表现,是抑制冲动的意思。
忍是理智高级的一种表现,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心理品质,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石。
古往今来,有多少帝王将相,靠着常人难以做到的忍,成就了一番大业,也有缺乏忍耐,冲动行事,导致事败身死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唠唠。
春秋五霸之一的越王勾践,曾经被吴王夫差打得大败,被围困在会稽山,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为了活命不得已采用范蠡的计策向吴国称臣乞和。
吴王夫差答应了勾践的求和,越国勾践的女儿被送给夫差做妻妾,越国士大夫的女儿们也被送给吴国的士大夫做妻妾,国内的珍宝也一并全部送给了越国作为战争赔偿。
勾践本人则主动恭卑地来服侍夫差的生活,并做了夫差鞍前马后的马夫。
为了表示自己对夫差的彻底臣服,没有不二之心,勾践为夫差服务尽心尽力,甚至夫差病了,都亲自为其品尝粪便来诊断病情。
都说“屎难吃,钱难赚”,贵为一国之君的勾践却做到了。
三年后,忍受尽屈辱的勾践终于赢得了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
勾践此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国力逐渐强大,十一年后派兵攻灭了吴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勾践兵败被俘,沦为仆人忍受屈辱,回国后东山再起,最终灭吴复仇成功。他的经历谱写出了一篇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励志故事。
倘若他被俘后,没法忍受做亡国君的侮辱,可能早就自尽了,就没有后来卧薪尝胆的伟大故事。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曹魏主帅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多次挑战,选择筑垒坚守不出。因为他深知蜀军远道而来,道路艰难,粮草难以为继,只求速战。
加上诸葛亮精通阵法,谋略不在自己之下,选择硬碰硬地与之对阵,魏军吃亏的牌面大。
只有坚守不出,待蜀军粮食耗尽,趁其撤军之时再追击才是最优解。
诸葛亮尝试争夺有力地形的北原,被魏军预料到,已先派兵防备,蜀军前来被击退。又采用声东击西之策,欲调离魏军,攻下阳遂,也被魏军识破,因魏军提前有准备而失败。
被后人尊为“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也无计可施,于是索性给闭门不出的司马懿送去了一套女人衣服和头巾。
收到衣物后,众人都明白这是诸葛亮在嘲讽司马懿胆小如女人,不敢出来和蜀军交战,不如穿上这身衣服做女人得了。
自己的三军统帅被敌方嘲笑像个女人,手下将领都气炸了,纷纷请命出战。司马懿却哈哈大笑,当众穿上赠送的女人衣服,边向大家展示,边直夸这套衣服很合身,多谢诸葛丞相的馈赠。
司马懿为了军事大计将诸葛亮的羞辱不但忍了,还完全不当一回事,这一招根本刺激不了他出战。
结果,蜀魏两军对峙百余天,诸葛亮因操劳忧心过度,病逝五丈原。司马懿凭借过硬的忍术,坚守不出,终于熬死诸葛亮,也导致蜀军的北伐行动再次失败撤军。
倘若司马懿收到女人衣服,像手下将领那样反应暴躁,为争一口气,出垒与蜀军决战,那可就正中诸葛亮下怀,胜负难说了。
被称为‘囚徒皇帝’的汉宣帝刘询,还在襁褓中时,因受祖父逆太子刘据的蛊惑之祸而被牵连下狱。后受监狱长邴吉的庇护,被养在民间祖母史家。
直到权臣霍光废除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刘贺的机缘巧合之下,幸运登上了皇位。
刘询不像刘贺,有了刘贺被废黜的先例,他知道自己人脉势力全无,根基未稳,很识时务地将帝国权利全权交给霍光,自己暂时做个霍光乐见的政治吉祥物。
霍光是权臣也是忠臣,对篡夺汉家天下没兴趣,但是管不住自己家人作妖。
霍光的儿子、侄儿、女婿等家属都在朝中担任要职,霍家已是权倾天下。但是霍光的老婆霍显想要宣帝娶她的女儿霍成君做皇后,想进一步扩大权势。遭宣帝拒绝后,竟然大胆暗中安排人毒杀了临产的皇后许平君。
身为皇帝的汉宣帝,自己的结发皇后被毒死,内心自是悲痛不已。但忌惮霍家势力大选择了隐忍和迎合,和霍光的女儿霍成君成婚,并立为皇后。
直到霍光死后三年,霍家最厉害的人物没了,羽翼丰满起来的宣帝才开始以谋反罪和毒杀皇后罪来清算霍家,将霍家灭了门。
宣帝要是在权臣霍光面前不选择隐忍,首先皇帝位子就会像刘贺一样坐不久,在许皇后被毒杀时不选择隐忍,硬要追究幕后凶手的话,估计也会被霍家轻则废黜,重则莫名死亡。皇帝的位子也是不好坐的。
我们再来看看帝王遇事不忍的后果。
曹魏皇帝曹髦年轻又富有才华,被时人评价‘才同陈思(曹植),武类太祖(曹操)’是一位很有潜力的魏国皇帝。
但是,朝中大权却被司马家族牢牢把控,政府要害部门都有司马家安插的眼线和亲信。身为皇帝的曹髦权力威势日渐削弱,他预感到,长此以往自己必有被废黜的一天,曹魏必有改朝换代的一日。
曹髦越来越忍受不了司马昭专权的忿恨,于260年五月初六夜里,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宣布自己要去讨伐司马昭,并召集手下亲兵、仆从几百人准备去进攻司马昭的府邸。
王经引用历史上鲁昭公讨伐权臣季氏失败,丢掉了国家,被迫出走的例子来相劝。并跟他分析当前形势,朝廷内外都是司马昭的人,他们不会向着皇帝只听命于司马昭,而且皇帝就这几百侍卫的兵力根本不是司马昭的对手,倘若去了祸患难测。
曹髦还是太年轻,王经句句在理的话,他是一句也听不进,就算身死也要去。可悲的是,就在他去禀告郭太后时,他召见的三人中的王沈、王业转身就给司马昭告密去了。
结果就是曹髦在路上被司马昭的部下成济残忍杀害,死后皇帝的身份也被剥夺,在位期间的年号也被更改为高贵乡公某年,尸体被几辆破车拉到荒山水沟边草草落葬,百姓看了都落泪。
曹髦明知自己实力不够,却忍受不了皇帝权威旁落的羞辱,妄想与司马昭来个鱼死网破,结果身死,实在让人可惜。
曹髦毕竟还年轻,才华能力又有,要是学会隐忍,暗中发育自己的实力,假以时日抓住机会不是没有翻盘的可能,就是吃了不想‘忍‘的亏。
还有三国时,不顾赵云相劝一心想为二弟关羽报仇的刘备,他“以怒兴师”,率五万大军讨伐东吴,恃强冒进,犯了兵家之大忌。结果被吴国大都督陆逊抓住破绽,火烧连营八百里,大败而归,损失几万人,刘备几乎是只身逃回。
此役多名良将战死,荆州地盘丢失,蜀国元气大伤。刘备也因这次失败悔恨不已,最终于第二年郁郁而终。
所以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尤其是位高权重的人,学会‘忍’可能救下自己一条性命,赢得一场战役,甚至保住自己的‘皇位’;要是不能‘忍’,轻则导致一场战役失败,重则贵为皇帝性命也保不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