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来职往》2016-10-1期反思录

作者: 北小舟 | 来源:发表于2016-10-03 16:44 被阅读300次

自从工作后就基本上没有看过《职职》了,今天真的很无聊,无聊到翻出《职职》来给自己打鸡血,嗯哼,信息量太大,宝宝准备以后,每期的《职职》都认真看,然后写总结,来提高我这让人捉急的智商和情商。读书,行路,识人。

《职职》具体规则,我就不多赘述了,想要了解的话,自己看三期节目,游戏规则和套路,基本搞定。切入正题吧。

1.

第一位求职者,一个漂亮的姑娘,喜欢探险,喜欢玩,大学经历丰富,编导,摄像,后期,记者,各种条件还不错,想要求职一份旅行记者的工作,结果最后无果。对于这个姑娘,我还是挺喜欢的,或者说,她表现出来的能力,我还算认可。

第一:刘希平老师问她:为什么不自己做自媒体呢?她回答:自媒体一个人做,自己希望找到一个团队,可以走得更远。陈默分析说:自媒体并不是一个人在做的,很多大号的自媒体也都是一群人一个团队做的,你的格局和思路没有打开。反思,我很认可陈默的分析,如果我是这个姑娘,我能理解她想走得更远的心态,但是语言表达上没有完美,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她的思维确实被框住了。自媒体,不是一个人的自媒体。

第二:测评题目,给出了四幅图,越南的韩松洞,地下高大四十层楼的洞穴;美国的马蹄湾,“用生命来上一次马”;科隆群岛,跟着达尔文去探索生命的起源;张掖丹霞,出现不同的颜色。关于旅行,姑娘懂得确实很多。于洪泽老师点评的时候说,关于知识可以少讲一点,关于文案深刻一点。陈默询问有没有前辈作为借鉴,而姑娘从自己为什么找这份工作扯开了话题,其实她内心不知道,功课没有做足。《正大综艺》可以参考下。经历很多是好事,但是自己一定要学会反思总结,这才能帮助我们走得更远。

第三:夏骄阳说:我是做内容的,所以让她着重介绍其中一个景点,做一个直播。新媒体的特征是互动,要有新的点让别人发现,而这个姑娘叙述的内容都很普通,没有重点。这是我们很多年轻人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另外,感叹这些达人们的思维如此敏捷和广阔。

第四:雷明说:旅行,有三种:见天地(徐霞客)、见众生(杜甫)、见自我。

2.

一个理性的理科男,经济学,做什么事都用数据计算,比方吃饭,从宿舍到食堂,要从阳光,路途等各种条件用分数评判,选择一条路,选择女朋友,也会用各种标准规定打分。

一方面很怪异的一个人,另一方面我能够理解他这种逻辑思维数字导致的魔力。

第一:尚涛问大众点评不就有吗,你还做这些不累吗?

第二:测评题,六个APP的logo,斗鱼,花椒,猫盟,虎牙,映客,蓝鲸直播。这些logo,我基本没有接触过,从这点来说,这个求职者还不错。另外一个问题询问他如何获得第一批粉丝,他的回答没有抓到重点,让做一个新的平台,他要做一个都包括不同种类的。“你所谓的理性,就是你的主观”。每个达人说一句话,求职者会反驳,这也是年轻人常有的问题,我们要多听别人怎么说。

第三:当大家给他最后一次机会为自己争取的时候,他第一句话就说“我要为自己辩解一下”,他还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知错就改,最后连说完话的机会都没有。

第四:雷明说:理性是应不应该,感性是愿不愿意。应该帮助我们用更有力的方式求证,而愿不愿意才是掌控局面的关键点。应该而不愿意,愿意而不应该,没有谁说了对,存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3.

作为唯一一个求职成功的姑娘,想做一个综艺节目的编导。

第一:测评,做一个一分钟的宣传片介绍一个不一样的郎平。她的回答都很专业,结构很清晰,首先,我想要放什么,其次,再写什么,最后怎么怎么样。关于达人老师的点评,她没有重点传达一个不一样的郎平。比方,郎平是一个妻子,一个妈妈。更有另外一个例子,彰显郎平高情商的,记者想让她描述她的前夫,但她说:我是一个公众人物,我有很多倾诉的机会,但是我的前夫没有,所以这对他很不公平。特别抓眼球。

第二:中国最······,一个不一样的······,常见的抓人眼球的标题。

4.

该求职者想求职一份新媒体编辑。

第一:一达人问,你说你看书看得多,不知道你有多少“肚量”。妈呀,这句话一出来,我就傻眼了,不是对求职者,而是针对我自己。仔细数数,我到现在看的书估计都没有100本,而且我基本都是只看一遍,我该去跪键盘了。

第二:当一个达人询问,推荐两个产品优化和新产品创意的公众号,求职者很快就说出了“上海迪士尼”和“动漫迷”。从这个角度来说,他还是很专业的,起码我说不上来,我都好久不看公众号了,如果真的想要好好研究公众号,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的。要泡在公众号里。

第三:测评题:以中国游泳队为内容,想一个标题和内容框架。“体育界的德云社”这个比喻和形容没错,但是正确,而没有新意,炒冷饭,缺失了“哇效应”,让人眼前一亮。这种套路,反过来说,我认为它很功利,新媒体或者说媒体行业每天就是追热点,很少有沉淀下来的东西,更新速度也很快,这是这个行业的特点。我的认识不够深刻,所以我做不成功大号。新媒体行业更需要新媒体化。要么可以大胆创新一点,污一点都没有关系,吸人眼球是重点,可是未来还是要靠内容存活的,就像“十点读书”。“火钳刘明”马睿用自己的标题果然比求职者让人有点击的欲望“游泳队里,你有几个老公?”

第四:无论是求职也好,还是文字也好,都要找到自己的定位,让别人记住你的标签,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谨以此文送给反思路上的自己。

相关文章

  • 《职来职往》2016-10-1期反思录

    自从工作后就基本上没有看过《职职》了,今天真的很无聊,无聊到翻出《职职》来给自己打鸡血,嗯哼,信息量太大,宝宝准备...

  • 《职来职往》2016-10-08期反思录

    1. 第一位求职者名叫宋梓滢,一位人生特别一帆风顺的姑娘。大学以前是名体育生,后来因为受伤,参加艺考,本科读了影视...

  • 《职来职往》2016-10-15期反思录

    1. 刘俊廷,21岁,工商管理专业,求职大数据相关的营销工作。 人在做,天在看,云在算。大数据到底是什么呢?百度百...

  • 《职来职往》2016-09-03期反思录

    1. 李云腾,27岁,前职火车上的售货员,寻一份销售相关的工作。 杭州到衡水,一千多公里,每次回家,都要在火车上待...

  • 《职来职往》2016-09-24期反思录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生活总是喜欢出其不意来个大逆转。昨天的文字虽思路清晰,但字里行间都充斥着一种懒散...

  • 职来职往

    前些日子与朋友相聚,我们还是与往常一样,约在了老地方“美食城”,一个僻静的小餐馆,饭菜味道还不错,老板人也好,时间...

  • 职来职往

    职来职往 人生有职来职往 其实也直来直来 并非需十八盏灯全亮 未必是十八盏灯要亮 要全亮 那是人生 要不亮 那是生...

  • 职来职往

    我认为有能力的那些导师不认为好,不过是不懂得表达自己厉害之处罢了,其实只要能力强,那些都不重要不是吗?不懂得表达自...

  • 职来职往

    最近翻出了书柜里的一本书,响聊聊职场。一本出版了有几年的老书了吧。这个也是李响在当时主持一档职来职往的节目后出版的...

  • 职来职往

    随着森林运动会的落幕,《动物世界》的主题画上了完满的句号,新的主题《职业小达人》开始了。学前的幼儿从探索自我到探索...

网友评论

  • 隐逸流光:见自我(阮籍)。
  • 隐逸流光:我也想说十点读书变污了,不过有人批评,有人点赞,我还是点赞吧。
    北小舟:@隐逸流光的人生记录仪 最后还是回归到内容上的。不过看走的路线了。文化人,初中生,高中生,农民工,都不一样
  • 隐逸流光:我好像也没什么肚量,还好我开始给每本书写读后感了
  • 隐逸流光:经历多是好事,但是自己一定要学会反思总结,这才能帮助我们走得更远。
  • 隐逸流光:果然比我厉害:读书,行路,识人。

本文标题:《职来职往》2016-10-1期反思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kj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