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想去旅行,必须具备四大要素才能成行。一是充裕的钱财,二是充足的时间,三是健康的身体,四是拥有欣赏风景、感受冷暖的心情。以上条件缺一不可。
十多年前去到好友宝莹家,看到一张醒目的照片,少女时代的她储立在雪地里,背景是辉煌的北京天安门,当时便十分羡慕。第一羡慕她与北京来了个亲密的约会,第二羡慕她与白雪来了个亲密的抚触,北京与白雪均是我极其向往的,甚至是梦寐以久的。不知道是爱国情怀自幼年便已深种并发芽疯长的缘故,我们的首都在我的心里永远占据着旅行计划的第一地位,若是没去过北京,何谈爱国?这只是我的认知,读者朋友们不必介怀。
心里盘算着,人生之中务必要去一趟北京,放空心灵,静静储立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那该是人生中一大快事!随着高亢激昂的国歌凑响的瞬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缓缓上升的情景,想必会感动到泪流满面吧。或许会受庄严肃穆的场景所振撼,或许会受军人英姿飒爽的仪容所感染,感动始终会涌上心头来的。
去北京已成了我的一个梦想。然而,多年过去了,始终未能成行。一是因为没时间,二是因为没钱。始终觉得旅行是奢侈的事情,连生活都过得苟且,何谈诗与远方!少女时代家境贫寒,为了三餐一宿,拼命工作,但收入却不颇观。始终记得,那次最穷困潦倒的时候,问宝莹要了五十元钱用于买米,她颇同情我的遭遇,二话不说直接将钱给了我。时隔十几二十年,不知道她是否还记得我当时的落魄与卑微。总之,时至今日,她的恩情我始终记在了心里。现在,当我觉得生活苦恼的时候,便将一腔苦水尽吐给她,不论她是否愿意接收,吐槽过后,总能迎来脱胎般的新生。因此,感恩有缘能结识她。
结婚之后,生活有所改善。但仍然觉得,去北京旅游还不是时候,要到心心念念所向往的首都,必须是要万事俱备,心无挂念方能成行。首先,想带上我们的父母;其次,要带上自己的孩儿。父母已逐渐年迈,腿脚已略显不便。加上,前些年开始,家公家婆身体健康欠佳,因此我们心有挂念,便自行灭了心中的那团火焰;后来,有了二宝,更难以成行了。因此一拖再拖,现在更觉渺茫。只是想去趟我们可爱的首都罢了,为何就如此难呢?或许是时间人物均不允许吧。但心里的炽热未曾减弱,人生之中始终是要去一次的。北京,等着我!
结婚之初,与先生去了一趟上海及杭州,那算是至今最美好的一次旅行吧。记得那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感恩我先生姐姐一家人的热情款待。因为姐姐在上海,所以虽然我俩生活拮据,但解决了住宿问题,旅途花费上留有了稍宽松的空间,因此整个行程也属愉快的。
那是结婚之后的第一个春天。初春,新历三月的天有点冷,广东的气候四季如春,但上海的季节是四季分明的,因此觉得仍寒气逼人。那时坐的还是绿皮火车,历时一天一夜才到达,虽然累,但是被兴奋取而代之了。我们早早买好一份上海地图,为出行作准备。每天吃过早餐便出发去浪,一直到晩上才归家。因为我们都是有工作的人,难得有几天假期,都想将时间尽情地燃烧了,不留余地。记得去过人头涌动的牛皇庙、灯光璀璨的外滩,远眺了东方明珠的迷人风采,还一天来回跑到杭州匆匆游了西湖。
三月烟雨蒙蒙的西湖,美景卓卓,绿水悠悠。那杨柳依依与那亲昵不怯生的小松鼠,还有那一群见人便飞舞的小白鸽,那颇具特色的一座座环拱,还有那盛开莲花的荷塘,此刻都在脑海里快迅掠过。毕竟相隔十几年了,印象也已逐渐模糊。“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诗人苏轼笔下的西湖。留在我脑海中的西湖是清雅秀丽的,我觉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对西湖实至名归的赞美。
那天,下起蒙蒙细雨,给西湖抹上了一层朦胧之美。或许,所有的这些,都是游人所观之心境罢了。正如朋友所说,读一篇文章,你读出的感受,只是反映你自己心中所想,而不是作者书写时的感受。西湖就静静地座落在那,无数人游览之,便灌上了无数的感叹与赞美,恰恰这是人的心境,各有千秋。
旅行总是让人心情舒畅的,灌尔豪无牵挂的心态,就更让人流连忘返了。当心中有了计划,准备何时出发之时,心里便产生了期盼,那么所有的准备工作也将是美好的,皆因期待的心情总是令人雀跃不已的。
总想背上行囊,来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那种潇洒,那种不羁与放纵,相信总能感动自己吧。
也曾想背起行囊潇洒走一回
网友评论
其实旅行没那么难,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