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年,王小波在《读书》杂志发表了这篇叫做《花剌子模信使问题》的文章。这是一篇你只要读过就不会忘记的文章。王小波说 ——
《花剌子模信使问题》“据野史记载,中亚古国花剌子模有一古怪的风俗,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给君王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花剌子模的君王有一种近似天真的品性,以为奖励带来好消息的人,就能鼓励好消息的到来,处死带来坏消息的人,就能根绝坏消息。”
“我明明只是想看看简单的素食生活,没想到最后成为了极端素食主义者”。。
今年,在全国政协新闻出版界小组讨论会上,白岩松谈到了自己对于“投你所好式”互联网推送的担忧,他说,“我非常警觉‘投你所好式’的这种互联网推送。因为它让你原地踏步,让你在自己的兴趣里头沉迷而不会提升,这是一个民族的危险。我觉得要有这个警觉。” 的确,当我们周围的朋友、同事、收到的信息都是某一派观点,我们就会越来越靠近这类观点,直到最后我们分不清,到底是我支持这一观点,还是这一观点裹挟了我。
当认识到问题所在,以及严重性之后,我们就需要对获取的信息做出选择和调整。万老师介绍了美国技术活动家Johnson 在《信息食谱》书中提到的两条核心建议:1. 我们要主动,刻意地去消费某些信息,哪怕我们不喜欢。2. 我们要去获取新的信息,而不是去为自己的旧观点寻找支撑。如今,我们身处移动互联时代,信息就是最重要的资源,与“喜欢的信息”相比,那些“不喜欢的信息”对我们来说更为重要。如果想对这个世界多了解一点,想让自己的决策更客观一些,那么请善待传递坏消息的“使者”,他们不但不是“灾星”,反而可能会成为我们的救星。
人类有杀信使的本能,那不幸自己做了信使怎么办?不能任人宰割。
刘润老师根据“损失厌恶”和“近因效应”等“个体沟通心理”,总结出一套信息传递的原则:
1、先说坏消息,再说好消息。用新发生的好消息冲淡先说的坏消息。
2、多个好消息要分开发布。让信息接受者被幸福轮番轰炸。
3、多个坏消息要一起发布。一起说完,早死早超生。
4、一个大的坏消息和一个小的好消息,分别发布,仍是先说坏的,再说好的。
5、一个大的好消息和一个小的坏消息,一起发布。瑕不掩瑜,被幸福冲昏的头脑,更容易忽略小的坏消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