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练字&书法书法或写字
"难得糊涂"郑板桥,有时却这么精明,丝毫也不糊涂

"难得糊涂"郑板桥,有时却这么精明,丝毫也不糊涂

作者: 燕京书画院 | 来源:发表于2020-08-11 19:40 被阅读0次

关注燕京书画院,精彩内容明天继续!

清代书画家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他曾有"难得糊涂"的名言,但为人写字作画应取得的报酬,却直言不讳,写出告示,明码标价,丝毫也不糊涂。

在清代,扬州西方寺前的广场是个人流如织、异常热闹的地方。乾隆二十四年的一天,"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来到这里,只见他从怀中掏出一张写满字的纸,不紧不慢地贴在一块石碑上,随后落落大方地扬长而去。不一会儿,观者如堵。原来,这不是官府的告示,而是他写着卖字画收费标准的小广告。

这样公然在闹市区贴出书画价码的事情,在人们的记忆里还是破天荒头一回。有人嗤之以鼻,有人不屑一顾,有人啧啧称奇。但无论如何,他确实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他不仅对自己的书画价格不糊涂,而且收费时更是不糊涂,特别是对那些有钱人,从来不打折。有一位附庸风雅的富商,想赠送当时深受乾隆皇帝赏识的张真人一幅对联,慕名想请他撰写,为了显示气派,准备了一丈多长、六尺多宽的大纸。

富商自知这纸实在太大,"板桥笔榜"上没有标价,需要现讲价。为了省钱,他专门派了一名能说会道的学徒带着纸造访他。见到郑板桥后,小学徒单刀直入地问起价钱。他看了看纸,伸出一个手指说∶"纹银一千两。"富商的弟子,自然深谙"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之道,随口还价五百两。他心想,这真是"无商不奸"啊!好啊,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就按五百两的价钱给你写。

于是,他走到桌前,大笔一挥,顷刻写成上联"龙虎山中真宰相"就搁笔了。富商的弟子请他继续写下联,郑板桥却笑着说∶"我说一千两一幅对联,你却只出五百两,只好给你写一半。这既不失你面子,也不坏我规矩,不是两全齐美吗?"富商的弟子虽然能言善辩,但在郑板桥面前,真是小巫见大巫,只好回去请示主人。富商听了哭笑不得,只好将白花花的银子如数奉上。他终于写了下联"麒麟阁下活神仙"。富商见了这绝妙好辞、绝妙双联后终于心满意足了,赶紧装裱起来送给了张真人。

相关文章

  • "难得糊涂"郑板桥,有时却这么精明,丝毫也不糊涂

    关注燕京书画院,精彩内容明天继续! 清代书画家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他曾有"难得糊涂"的名言,但为人写字作画应取得...

  • 小事难得糊涂,快乐生活每一天

    “难得糊涂”是清朝名士郑板桥的一句名言,被后人广为流传。 难得糊涂其实正是郑板桥的精明之处。 郑板桥为人正直,光明...

  • 中国智慧·难得糊涂

    纵观今天的书画市场,郑板桥的一幅字“难得糊涂”占据了海量的份额,这绝非偶然。“难得糊涂”,也绝非郑板桥的发明。 “...

  • 2019糊涂地过、快乐地活、知足地乐!

    2019,就要糊涂地过! 活着, 过分精明,不如糊涂, 不烦不怨,走得潇洒! 活着, 难得糊涂,糊涂难得, 不攀不...

  • 清晨写字

    难得糊涂,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难得糊涂”是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传世的名言,乃是他为官之道与人生之路的自况...

  • 书法作品

    兰馨 难得糊涂,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难得糊涂”是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传世的名言,乃是他为官之道与人生之路...

  • 2020-10-26

    难得糊涂 清朝名士郑板桥说过几句很了不起的话:“...

  • 【记事四十五】|听专家的话没错(3)

    四、难得糊涂 人有时不能太精明,更不能太计较,要学会难得糊涂,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抹去心头那些过于细腻的算计,让...

  • 难得糊涂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人尽皆知。却好象都是说起来好,琢磨起来难,历行的人不多,俺也如此。 岁数大了,听到的“糊涂”...

  • 做人,真的还是糊涂些好

    很多人,喜欢在办公室或家中挂上一块“难得糊涂”的匾额,都知道是郑板桥所书。能挂这匾的人,却多半不糊涂。其中之意,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难得糊涂"郑板桥,有时却这么精明,丝毫也不糊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oy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