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有约 | 老陕的“十大怪”

作者: 静静的白莲 | 来源:发表于2017-10-22 06:55 被阅读639次

    图文:静静地白莲

    引:

    纵观地图我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西安泾阳)和北京时间国家授时中心,版图似兵马俑的武士头像的地方,简称“陕”或“秦”。陕西历史悠久,秦汉唐各领风骚数百年,从轩辕黄帝在这里铸鼎、分华夏为九州,到农耕文明始祖后稷在这里教稼先人从事农业生产;从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到周文王制定礼乐制度、周武王分封天下;从秦始皇统一中国,辉煌鼎盛的汉唐盛世到西安事变二虎守长安,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由于区域分布南北狭长,从地理、历史、文化、气候、语言、人种分出截然不同的三大地区:陕北、关中、陕南。

    陕西行政区域地图 biangbiang面的书写笔画
    陕菜小吃酸辣香

    正文:

    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奇特风俗习惯。在经过丰厚历史文化的积淀,沿袭历史民俗,从而形成了生动有趣“十大怪”,以其“古风古韵古长安”的独特魅力。实际上“陕西十大怪”中的风俗仅出现在关中一带,大部分地区并非如此,存在以点概面的概念缺陷,亦多表述为“关中十大怪”以去除歧义。

    1.关中的面食花样繁多,大多数面条比较粗、宽,其实比腰带要略细些,关中豪爽,爱吃宽面,厚面。聪明灵巧的关中婆娘们已经把面食发展到更高的境界中,不会擀面的女子是要挨打的。擀厚、切宽,辣子上美,把醋调酸,吃一碗,耐一天。

    正宗的biangbiang面形似裤带,一根面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与硬币差不多。不过这个biang字不好写,用电脑打不出字,字典上也无。普及笔顺: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

    说其像那裤带,说的是那面做的宽度和长度,一根面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酸辣香筋薄光,可口耐饥。脖子伸缩之间呼噜噜连嚼带咽,吃完再喝碗汤,名曰原汤化原食。

    面食里其中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最香,棍棍面最长,臊子面最少。老关中农村,不看姑娘会缝衣服绣花,而是出手擀上圆满的一案面,下到锅里莲花转,这样的女子出嫁才能得到婆家的赏识尊重。男人娶媳妇,大多都是要看这女人的擀面手艺了,面条的长短也是能看出这个媳妇的手艺和心计。中午吃饭村子里家家的男人都端了个大碗出来,聚在一起,用筷子挑了面就着辣子,哧溜哧溜吸,张三李四王麻子,评说谁家的媳妇手艺好,被夸的男人总毫不在意的说:凑活,这算个啥嘛!其实心里像蜜样甜,而落了下风的男人回家少不了嘟囊婆娘几句。

    䔳面雄厚的外表宽厚实在,厚宽长超出您的想象。端一老碗正宗的biangbiang面,调上酸醋油辣子,撒上绿莹莹的芫荽(即香菜)和葱姜蒜沫,刺啦热油一泼,卧上金镶玉的荷包蛋,艺术品般不忍心下箸去破坏这不可思议的美妙。红、白、绿、黄四色相间,寓意春、夏、秋、冬四季,美不胜收;闻起来酸香扑鼻,吃起来软如糯米,嚼起来又筋如牛皮。一碗面下了肚,以后看到山珍海味,绝对提不起胃口了。关中男人走的再远也离不了这一碗面的宽厚实在和牵挂。

    农民画打油诗 大雁塔民俗雕塑 擀厚切宽,辣子上美醋调酸

    2.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上千年的历史了。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烙锅盔面要硬得用手都揉不动,借用木杠来压揉,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烘烤而成。揉压烤制的锅盔外焦里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坏。锅盔大且厚,吃的时候张着大嘴,眼睛也不由得瞪圆了,又叫“瞪眼锅盔”,数“乾县锅盔”最好。

    为了避免浪费,遵守大家庭吃饭的传统,基本每家每户都有很大的锅做饭,所烙出的大饼和锅底相当。锅盔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外婆给外孙贺满月赠送礼品,小孩子满月第一次来舅家,舅家婆(姥姥)都会精心给外孙子烙制锅盔馍认舅家,捏上莲花边,用麻绳红线扎上守岁的钱,穿过中间的孔,挂在外孙的脖子上。这是舅家对外甥最真诚的祝福!

    大雁塔民俗雕塑 农民画打油诗
    面硬火爙放不坏

    3.湖南人和四川人能吃辣子,拿辣子当佐料,陕西人则拿辣子当菜。陕西特有的一种“秦椒”被称为“辣椒之王”,关中人没菜、没油、没肉都可以,惟独不能没有辣子。贾平凹在散文《父亲》里写到:“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高吼秦腔,咥一碗䔳(ran)面喜气洋洋,没放辣子嘴里嘟嘟囔囔”。一根线辣子,一口咬下半截下饭,辣得龇牙咧嘴,唏嘘流汗才过瘾。“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

    关中人对于辣子情有独钟,爱吃,而且和别的地方吃法不同,不吃干辣子面,而是油泼辣子。秦椒是很有名的,不但辣味十足,且具有独特的香味。油泼辣子做法很简单,更有意思,同样的辣子面,可家家的味道不同,区别于泼辣子的手艺成不成。一般做法是辣子罐里的辣面不能放满,六成即可,放点盐、白芝麻,花椒面,菜籽油烫出来的味道最好,油温很有讲究,高了,辣子面会焦,颜色发黑,味道发苦;低了,激不出辣面的香味,口感烧辣,一股生油味,油温控制在七八成热,边倒边搅,直至油把辣面埋没了就行。这时候独特的呛香味会四处漂浮,满街都知道泼辣子了。线椒切碎姜蒜一炒夹锅盔牙子吃的撂不下,更甚红绿辣子一起剁碎酸醋油辣子蘸馍吃,给个皇上都不当,本来陕西就盛产皇上,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农民画打油诗 大雁塔民俗雕塑 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

    4.老陕吃面,用的都是近1尺的耀州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关中汉,真实在,老碗盆盆分不开。这种老碗甚至比盆还大,所以碗盆难分。过去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谝(聊天),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饭量大,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碗就差不多了,省得麻达再回家去盛饭。端着大老碗卖陧(瞭望),咥(吃)饭,胡谝(聊天),顺便看谁家的饭做得好,有啥好吃的,这是对屋里头婆娘的(主妇)的夸赞。如果谁家没在外面吃饭,那就可能是家里揭不开锅了,虽然一碗面,出来吃饭就证明家里殷实,民以食为天嘛!

    农民画打油诗 大雁塔民俗雕塑
    老碗会圪蹴受活吃得香

    5.蹚土多,太阳晒,出门帕帕头上戴。蹚土(尘土),过去交通多为土路,人车马行走的多了,路面上有一层久经踩踏的粉尘状的浮土,极易飞扬。秦处西北,黄土千丈,风起土苍茫。若是天晴道干,则日光强烈,久晒灼人。乡间妇女出门皆习惯头上顶戴一手帕,防尘、防晒、方便、实用。女性爱美,天性使然,一举多得,久而久之便成为地域特色民俗景观。生活中有一块整端漂亮的布做手帕,赶集出门走亲戚,回门子(回娘家),下地干活时这个自制的手帕就发挥出大作用,成为风情和装饰。以前在看老谋子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一块青色或月白色蓝道道的帕帕(手绢),如今偏远地区可能还有头戴帕帕的婆婆。

    一般妇女是顶在头上遮阳挡风,下毛毛雨还能遮一阵子。关中妇女的手帕都很大,如果需要还能包裹东西当手袋用,重要的是保护耳鼻头发。夏天干旱少雨,男人们都剃光瓢(光头),留长发的妇女怕头脏了不好拾掇,就用手帕把头包起来了。

    农民画打油诗 大雁塔民俗雕塑 出门在外三道道蓝帕顶起来

    6.四合院里人字形的叫安间,家里老人长辈住的,也叫厅房,两边对立只盖一半的叫厦房,孩子小辈住的。

    为什么要把房子盖一半?  主要关中人比较讲究风水,认为“肥水不流外人田”,即使下雨也要把雨水流到自家院里,二则是为了采光的方便,三则关中地方农民闲时比较爱“串门子”(即邻居常走动谝闲话),为了不至于邻居看到自己的物品而盖才成这样;最后就是家家户户的厕所在屋子的最后面,以前没有化粪池,基本是人工把粪便积攒起来用“架子车”拉到地里上肥方便,也为了更好的通风,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发明了这种半边盖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传统的关中院落进门有一道叫照壁的墙,往里左右都是厦子房,最里面是安间正房。关中有顺口溜“有钱住北房,避风又向阳。”北房是指坐北朝南的房子,一般都是安间房,也有根据院子走向盖的厦子房,这种格局的四合院是关中民居的主流。

    农民画打油诗 大雁塔民俗雕塑 肥水不流外人田

    7.姑娘不嫁外,这一怪很多地区都有,只是在关中地区现象更突显,人情味也更浓郁。嫁娶讲究的是“知根知底”,旧俗认为自己的女儿嫁到外面会受欺负,而外面的媳妇娶到家里又怕丢失,所以一般情况下姑娘是不往外嫁的,基本都会在县内,或乡村一级的范围内结婚,好女不出村。“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关中男人的写照,它的正面意思是关中男人恋家恋婆娘,在“玩龙玩虎不如玩黄土”的小农时代,这种思想也算正统。既然关中男人还不错,那么,这里的姑娘自然爱嫁当地郎了。配合这一观念的还有这里的地理优势,八百里秦川养懒汉,自古都是自给自足的宝地,风调雨顺,物产丰富,缺灾少害。所以,民生殷实而固本安于现状,不思外出谋生。

    在关中地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的观念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关中姑娘们生于此,当然不愿意远嫁他乡了。何况从地理位置讲,四边没有匹敌帝王州的地方。东面出潼关就要过黄河,那边的中原虽然好,但过去是三年一小灾,十年一大灾。关中流传着“少不过潼关”的谚语;往西就是阳关了,西出阳关自古都是苦寒之地,前面有了王昭君哀怨千年的琵琶声咽,后面哪个瓜女子(傻姑娘,陕西地方语言。)会自虐做牧羊人的老婆?南面是横亘八百里的大山秦岭,历史上交通不便,饮食习惯迥异,不逃避战祸谁愿意进山啊?北面更是沟大壑深山秃水缺的陕北,那里的信天游有一句经典的词“咱俩见面容易拉手手难!”是说一对青年男女在黄土高坡上见面,你深情地望着我,我甜蜜地凝视你。情浓意烈时想温柔地拉手,就惨了。因为中间一道深沟缺了座鹊桥,到对面翻越土沟需一天时间。既然四周都不能去,当然嫁个关中郎好,外面的男人免谈。

    农民画打油诗 大雁塔民俗雕塑 懒汉娇妻秀恩爱

    8.身无长物是从东晋流传沿袭至今。“圪蹴”也成为关中地区特别是农村最有名的亮点,这一怪独步天下,关中人的“蹲景”是地球上的绝版。站着腰疼,坐下窝,圪蹴说话最受活。圪蹴半天腿不酸腰不痛,实属一种硬功夫,蹲着受活(舒服)吃饭香,吃的多。蹲是讲功夫的,只有长年累月的历练,才能圪蹴的心静气闲,不累不乏,端着老碗开大会,三五成群蹲在树荫底下谝闲传,一蹲几个小时,都是硬工夫,蹲着才舒服。不影响心情,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情怀。甚至喜欢把鞋脱了蹲在凳子上,不管形象怎样,就是蹲着舒服,圪蹴吃饱,站着刚好。

    农民画打油诗 大雁塔民俗雕塑丟方 故乡有约 | 老陕的“十大怪”

    9.睡觉软枕头枕着不踏实不解乏,和憨直的秉性分不开,当夏季酷热难耐的时候,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块砖,木或者石当头枕头,酣然高眠。安然不上火称“金不换”,意思就是用金子也不换的宝贝,依恋和痴迷的程度是何等真切。

    农民画打油诗 解乏酣然 蓝田玉石枕

    10.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繁音激楚,热耳酸心,使人血气为之动荡”,正是出于秦腔表演的特色。技艺质朴、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优美,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程式严谨,技巧丰富,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秦腔的特点是高亢激昂,强烈急促,扯开嗓子大喊一声,当地称为“挣破头”“叫破天”。当年周总理来到西安易俗社看完秦腔后,说了一句话:“精神可嘉,但要注意身体”。外地人开玩笑说,唱秦腔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身体要好,本戏累的唱不下来;二是观众胆子要大,省的吓傻了;三是舞台要结实,震塌了散伙。

    民族的就是精粹的,天气不冷不热的时候,西安环城公园,各大公园周围会有很多自发的群众团体自乐班在那里唱秦腔,板胡一把,二胡两幅,梆子一敲就开场了。不需要任何扩音器,老远就能听到,这种唱腔也许和关中人的语言特征有关,憨厚、耿直、调高。

    听了秦腔,肉酒不香 ,红事要请唱戏,白事更是必请,逢年过节那就不说了。农民是这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要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

    农民画打油诗
    大雁塔民俗雕塑 秦风秦韵新生代

    后记:

    陕西广播电台的方言节目,fm101.1“西安乱弹”用秦腔乱弹人生。谝着长安特有的历史、民俗、饮食、建筑、方言和普通民众的生活风情,找寻传统韵味和现代格调,增进西安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关系,用方言引领风骚,谱写秦生。上下五千年,纵横两万里,逛的嘹一马平川,吃的美窝曳颤活(舒服满意),长安历史几千年,东方智慧传天下。

    虽然说现在随着时代发展,十大怪已不能与时俱进,但是应该把这地方独特传统民俗文化延续传承发扬光大。

    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更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历史鉴证!

    #我与故乡有场约会#联合征文

    http://www.jianshu.com/p/3e645ffecf9a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乡有约 | 老陕的“十大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zw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