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不吃药?“专家”说了算
我感冒已经好几天了。原以为这次会和以往一样,过两天就好,不会泛起一丝涟漪。
没想到我还没彻底恢复,两个宝宝都相继被传染,并都比我的症状严重。
昨晚吃了感冒药,晚上8点多躺床上睡觉。不知是什么时候,记忆中模模糊糊听到队友说小宝发烧了,他今晚要时刻关注小宝动态。
半夜,隐约记得队友喊小宝起来吃药,说爸爸给你喝糖水,好甜。
我的意识是不清醒的,断断续续全是片段。
貌似我好像坐了起来,问了一句现在没有印象的话,就又睡下了。
我在沉睡中继续梦周公去了。
不知又过了多久,队友又冒出一句,“大宝也发烧了。”
睡眼惺忪的我迷迷糊糊地和孩子爸展开了下面的对话。
“他现在多少度?”
“38度1。”
“需要吃药吗?”
“我再等等,到38.5度再喂他吃。”
“为什么一定要38.5度呢?”
“大宝小时候发热惊厥,你不怕吗?温度差不多就可以吃了,早吃好快点。”
“不行,医生说了必须38.5。”
“医生知道你家大宝的特殊情况吗?早产宝宝身体体质差,曾有惊厥史,你提过吗?”
没有多余反驳,“再等等吧。”他如是说。
一如他的性格。
倔强起来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队友这种唯理论派的做法有时让人异常不满。
在他眼中,专家说法基本不存在错误。
不管何时何地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直接按照专家的说法依葫芦画瓢就必然准确无误。
我自是不敢苟同的。
在我看来,万事万物时时在变。
专家的话也有适用范围。我们要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实事求是的进行辩证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你家娃的具体情况研究。
理论联系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
队友在处理大宝二宝矛盾时经常会发生这样一种现象:只要大宝小宝二人打架,他不管谁对谁错,两个儿子都要罚站。
比如小宝玩玩具正玩的起劲时,大宝突然过去把玩具抢到手。
小宝要抢回来。
这时,两个人势必发生争执。
不管谁赢谁输,哭的那方等会一定是边哭边找人告状。
每当找到爸爸时,谁都讨不了好果子吃。因为不偏袒任何一人是爸爸惯来的处事原则。
在我看来这叫做和稀泥行为。
谁都不得罪,最后谁都得罪了。
不信你看,现在我家大宝小宝再发生任何冲突,哪怕只有爸爸一个人在身边,哭的那方都不会再跑到爸爸面前去寻求“公道”。
不仅如此,爸爸在他俩心目中的地位日渐下降。在大宝眼中,甚至不如奶奶的形象高大。
今年经过我每次不厌其烦的说教,爸爸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的行为有所改善了。但两小只和爸爸的友好关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关于地铁上两人发生争执,最终先动手和后还手的人都被处罚的新闻。
这里我们不谈这样的行事准则是否有失公允。
还是谈谈我家队友吧。
其实这次感冒距离上次感冒都没有一个月。但是两次感冒前后他的所作所为可谓进步明显。
第一次感冒时,我最初的症状是发烧。他一开始比较担忧,但在我吃完药后退烧了就不管了。
第二天我和他说我嗓子疼,第三天我重复说我嗓子疼的不行了,他都无动于衷。
直到第四天我开始说不出话时,他才知道在网上问医生,买消炎药,买西瓜霜含片等。
事后问他为何如此的原因,他说他以为我发烧症状没了,就是感冒好了的缘故。安心了就没想其他。
再加上以往我一直不爱吃药,他不想逼我做我不喜欢的事情。
以至于他多次忽略我提出的嗓子疼的具体情况。
第二次感冒又突然来袭。对于我这次的不适他的行动力倒是惊人,帮我煮梨汤,时刻判断我的感冒动态,及时给我提出吃药的建议。
这点很值得夸奖。
毕竟与第一次相比,他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可当事情发生在儿子身上时,他又不会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策略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
原因还在于猪队友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
他并没有真正掌握理论的精髓。
看来,我还有很长一段路待走。
亲爱的朋友,你们呢?也是如此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