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妈妈生病住院,我在医院照顾妈妈。
之后,病房里住进一个八十三岁的老爷爷,在医院照顾老爷爷的是小他几岁、有些耳背的侄子。
刚住院那天,医生对老爷爷说:“大爷,您家属呢?”
老爷爷指了指旁边椅子上的侄子说:“他是我的侄子。”
医生顺着老爷爷指的方向看过去,也是一位七十多的老爷爷,医生继续问道:“您家里稍微年轻一点的家属呢?他们怎么没有来?”
老爷爷说:“他们很忙……!”
医生:“您打个电话回去,让他们抽空来一下,您的情况不太好,需要住院观察几天,没有年轻人在这照顾您,实在是不方便啊!”
老爷爷:“没事,他们很忙。”
医生无奈地摇摇头走出病房。
下午,老爷爷蹲在病床上,头伏在膝盖里,双手伸直,扶着被子,我看着有些不太对劲,就过去问他:“爷爷,你怎么了?那儿不舒服?”
老爷爷慢慢抬起那张苍白的脸,疼痛让他的脸挤在一起变了形,他虚弱地和我说:“我肚子很疼。”
我看了看他的侄子,他已经在旁边的椅子上睡着了,我赶紧跑到医生办公室,把情况告诉医生。
医生进病房后,问了老爷爷今天的饮食情况,原来老爷爷早上吃了肉沫粉,老爷爷的胃功能已经呈现衰弱的趋势,他已经不能消化那一碗肉沫粉,医生跟他侄子叮嘱道:“大爷,从今天开始,这位老爷爷只能喝白粥,您照顾他的时候注意一下。”
老爷爷的侄子耳背,听了半天才听清楚医生说了什么,之后,医生到病房说什么,我都会仔细听一下,然后再转述给老爷爷的侄子,怕他没有听明白。
有一次,老爷爷胃疼得蹲在床边,我看着心里竟有些纠生生的疼,我询问了一下他的情况,他还是说胃很疼,我说:“您已经输了几天液了,怎么没有好转呢!”
他虚弱地说:“就是这样的情况,一连几天我都痛得受不了。”
“您在这儿等一下。”我跟他说完,再次跑到医生办公室,跟医生反应这几天老爷爷的状况,医生说:“现在我们也不能随便下药,毕竟他年纪大了,身边没有一个年轻人,这样,等下你带着他们去照一下CT片,看看胃里有什么。”
回到病房,我跟老爷爷说了一下医生的建议,但是两个老爷爷都没有文化,不知道在哪里找放射科,我看了一下妈妈,妈妈也需要有人在身边照顾,另一边老爷爷他们不知道怎么去,碰巧这几天医院放五一假,值班的医生很少,腾不出人手来带领他们。两难之际,我还是把手机放在妈妈手心,跟妈妈说:“妈,老爷爷他们不认识路,我带他们去照CT片,很快就回来,手机放在你手里,有事你解一下锁,直接拨号,我听到就赶紧回来。”
妈妈躺在病床上,说不出话,只是嗯嗯呀呀的哼着,我给她演示了一遍怎么做,她点了一下头。然后我带着老爷爷他们就去照CT片,等着排队的病人很多,我一方面着急妈妈,一方面不放心老爷爷,一直盯着放射科的门口,看见一个医生走出来,我跑上前跟他说是XX医生让我们过来的,那位放射科医生就让我们去另一个空着的放射室去拍CT。
大概过了十分钟,老爷爷出来了,医生说:“两个小时后来拿片子。”
带着两个老爷爷回到病房,妈妈输液带里的药水已经没有了,妈妈的血回流了一部分在输液管里,我吓了一跳,赶紧关了输液的开关,按下床头的呼叫铃,护士过了一会儿才过来,一边责备我怎么不注意、不小心之类的话,一边给妈妈换药,幸亏回来及时,再晚一分钟,后果堪忧。
经过这件事,我很认真地和老爷爷说:“爷爷,您还是叫您的孩子过来吧,您的侄子和您一样,都上了年纪,医生说什么听不明白,去拿药不知道路,也不知道怎么去放射科,这样真的不方便。”
老爷爷还是坚持说:“他们不在家,很忙!”
我已经不知道怎么和老爷爷沟通了……
有一天,老爷爷的侄子说手机欠费了,对医院附近不熟悉,不知道去哪里交话费,我跟他们说:“您知道您的电话号码吗?我现在可以给您交话费。”
老爷爷的侄子就拿出户口册,翻开其中的一页,上面记了一个电话号码,说是这个,我点开支付宝按照那个号码准备交话费,突然想核对一下,我就打了电话过去,有人接电话,一问才知道是老爷爷侄子的儿子,我把手机递给老爷爷的侄子,他们说了半天,可是老爷爷的侄子怎么都没有说清楚老爷爷的病情,索性把手机还给我,让我跟他儿子说。
我接过电话:“喂……”
“你们医院是怎么搞的,我家爷爷在你们医院住了那么长时间的院,他怎么还是喊疼啊……”
电话那头喋喋不休地说过不停,我忍住心中的怒火,尽可能让自己不生气:“我不是医院里的护士,也不是医生,我是老爷爷病友的家属,老爷爷的情况不太好,麻烦您再忙也来医院看一眼,您怎么忍心让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照顾八十多岁的老人,医院里没有提供给家属休息的床,两个老爷爷挤在一张狭窄的病床上,生病的老爷爷彻夜难眠,干脆蹲在病房外的椅子上熬到天亮……不和你说了,你还是和医生说吧!”我实在说不下去了,再说估计我自己都要流眼泪,每天晚上老爷爷都会被痛醒,然后默默走到病床外蹲在椅子上,一直到天明……
我把手机递给医生,回到病房,看着老爷爷莫名的心疼。
我不知道医生跟老爷爷侄子的儿子说了什么,我只知道,没有年轻的家属在,医生不敢轻易给老爷爷做手术,老爷爷就得忍受着病痛的煎熬……
妈妈的情况好了很多,可以进食,可以下床走路,医生说再观察几天,就能出院了,我也该回学校了,之后没有人替换爸爸照顾妈妈,爸爸一人就不分白天黑夜地陪在妈妈身边。
回校之后,每天都和妈妈开视频,也会问问老爷爷的情况,妈妈说:“那个老爷爷年轻时没有成家,一辈子都孤孤零零的,不过他养牛、买牛攒下了四十多万,全部在他侄子的儿子身上,他现在老了,是低保户,生病了之后政府付医药费,他一分钱都不用花,只承担自己的生活费,他现在每天只能喝一碗白粥,四五块钱,他侄子的儿子就是拿着他的钱,也不愿意来照顾他,怎么会有这么薄凉的亲情呢?还有,医生说老爷爷可能患了胃癌,可能要转到肿瘤医院去观察,可怜了……”
确实,这样的亲情太薄凉。
相比之下,我很喜欢我家那种氛围,妈妈从检查出病到她出院,身边一直都有人陪着她。我陪着她做各项检查,爸爸陪她住院,做手术那早上,舅舅一家、小姨一家全放下工作,守在手术室外,之后住院修养时,小姨白天工作到晚上七八点,草草吃过晚饭,就到医院陪着妈妈两三个小时才回去休息。舅舅他们也隔三差五到医院来陪妈妈聊会儿天……
老爷爷和老爷爷侄子的儿子没有直系血亲关系,没有照顾他的义务,但是他可以拿一部分老爷爷的积蓄,为老爷爷请一个护工,不是吗?再有,照顾老爷爷的人是自己已经年迈了的父亲,他难道也不心疼吗?
亲情何以薄凉至此?
年轻人为了生计打拼,因此陪伴在家人身边时间少,无可厚非。可是,当家人生病或者处于艰难的逆境中,我们是不是应该将手中的工作暂且放一放,陪在他们身边,让他们在面对病魔、身处逆境时,有一只手传递温暖,有一个臂弯可以依靠,不那么孤单、不那么害怕。
小时候看过一个公益广告,小尤浩然看到妈妈给奶奶洗脚,于是也端着洗脚水,一路颠簸到妈妈跟前,说着:“妈妈洗脚。”这则公益广告透露出,以身作则的孝道,像是一代一代相传承的火炬,生生不息。生活中,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家长待人接物的处世方法,会在潜移默化件影响孩子,他们会在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做出类似反应。
那些不善待自己家人的人,想想,以后,自己也会有老的那一天,也会有孤苦无依的时候,那时候,会不会也这样,千呼万唤也不出现,会不会伤心呢?那时候,逆境打击已经让人心灰意冷,想要见的人怎么请求也不来,会不会心寒呢?那时候,自己一人已无力前行,需要别人搀扶时,身边人冷眼相待,会不会绝望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