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阅读这件事情上,2017年,对我意义重大。我阅读的视野扩大了,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方法也长进了。在保证阅读质量的前提下,阅读数量也上去了——不但达到了阅读100本书的最低目标,而且听读了几百本解读书籍,看了好几个专栏,学了不少课程。
过去的一年,我明白了读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并且终于把书读出一些味道来了。我进行了主题阅读和比较阅读,尝试尽可能多地阅读外文书籍,开始写读书笔记,并且把读书笔记分享出来。尽管,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美好的开始就像走入佩特拉的蛇道一样,你会非常享受在里面穿梭的过程,你会不情愿结束这个过程。不过,当卡茨尼圣殿隐隐出现在你视野里时,你会来不及闹小情绪,而是会立马惊叹于里面的别有洞天。
2018年,来不及怀旧,要延续这种美好的开始,要果断地一脚踏进知识的佩特拉,勇敢地去探索峡谷深处的知识宝藏。当然,这完全不用刻意。一个人在掌握了更高的思维方式后,是很难回退的。但愿这种不可逆的过程,能让我在2018年高效地获取更多的新知。
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时间成了珍稀资源,如何不浪费一分一秒,更高效地阅读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
要进行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是一种主动的阅读。不管应用在哪一种场景,主动都是让你高效的一个素质。相较于别人的推荐或者无意中邂逅一本好书,针对某一主题主动去寻找这一主题下的好书,是更系统的读书方法,能更容易地搭建起这一主题的知识框架。在主题阅读的过程中,一个聪明的大脑必然会进行比较阅读。在没有阅读之前,对于这个主题,你的内心疑问重重。然后你把这些疑问抛给这些书籍的作者,他们就像臣民一样为你呈现答案。你自然会发现,针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作者会各抒己见,你就像坐在古罗马斗兽场上的贵族一样,观看角斗士们的唇枪舌剑。只要具有一点点独立思考能力,你就很容易知道,谁的观点是真知灼见,谁完全是在胡说八道。作为一个知识裁判,你会充满求知的优越感。
去年,我进行了两个主题的阅读。在“创业”这个主题下,我阅读了《从0到1》《精益创业》《创业维艰》《单点突破》《增长黑客》《MBA教不了的创业课》《创业36条军规》《创业,一个人搞定》《原则》《联盟》《重来》《重来2》《How to start a startup》等好书。
在“乔布斯”这个主题下,我阅读了《乔布斯传》《成为乔布斯》《乔布斯的魔力演讲》《像乔布斯一样思考》《像乔布斯一样谈判》《像乔布斯一样销售》《乔布斯的管理课》等书,并且看了《史蒂夫·乔布斯:机器人生》《史蒂夫·乔布斯:十亿美元的嬉皮士》《Steve Jobs – one last thing》等纪录片。
我已经初步尝到了主题阅读的甜头。随后,我的读书笔记也会陆续放出。这只是一个开始,在新的一年,我需要进行更多的主题阅读。
尽量多阅读外文原版资料。在我有生之年,国家可能还会有边界,但是知识不应该有边界,我的思维也不应该有边界。这个世界的阅读事实是,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英文书籍远胜于中文。我应该力所能及地主动接触第一手的英文资料,逐步减少阅读翻译的中文书籍。我的原则是:如果一本外文书的译者超过两人,一定不看。注意!这不是说这里面没有好书,而是说有好书的概率太低太低,为了赶工而敷衍了事的可能性太高太高。
提高英文水平,主动阅读外文书籍,阅读视野和由此而获得的阅读自由一定会让人欣喜若狂。
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不会为每一本书写读书笔记,但我会为每一本好书写读书笔记。输出倒逼输入,写作促进思考。以前,为了保持书本的整洁,我不会在上面批注一个字,现在想来,这样的阅读纯粹是浪费时间,毫无半点益处。写下阅读一本书时的思考,是对这本书最大的致敬。
思考的质量就是阅读的质量。以前,我阅读一本书,思考的时间可能不足2%。开始写读书笔记后,思考的时间比重提高到了10%。今年,我希望这一比重进一步提高。
与人分享阅读体验。分享是互联网时代的标配,是一种刚需,分享带来的反馈能促使分享者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考。哪些地方逻辑有问题,哪些地方不够准确,哪些地方有点片面,都可以由反馈而来。因此,今年我要把读书会办起来,以圈子促进学习,与人分享阅读体验。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希望今年能通过各种渠道交到20个真正喜欢阅读的朋友,也就是说,一个月1.7个。
今年的最低阅读目标仍然是读100本书,但我希望尽可能吸收300本书的精华。与往年不同的是,我希望今年就完成搭建知识森林的工程。知识森林是我杜撰的一个词,它由一棵棵知识大树组成。每一棵知识大树就是一个知识体系。虽然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但是知识体系的数量是有限的,无非是金融学、经济学、心理学、哲学、数学之类。对于单个的人来说,依据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兴趣爱好,他一生要掌握的知识门类的数量应该不会超过两位数,因此,在他生命的早期,只需要精心培育这几十棵知识树就行了。撒下知识门类的种子,一旦它们生长起来,有了树根、树干和枝叶,这些知识树的培育就成功了。我们余生所要做的,无非就是让这些树长得更高一些,更加枝繁叶茂一些。在它们达到生命顶点的时候,无非就是更新一下叶子,增加一些无关紧要的小枝丫罢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认为书是可以读完的。
通过写作、分享、比较阅读中英文资料搭建起自己的知识生态系统,是我今年读书最要紧的一件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