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万木萧索,落叶归根。我也好久没回老家去了,记得上一次回去还是几个月前的事了。父母二人住在乡下,我和妻、女儿住在城里,我是独子。我的老家在吉元镇,中国最北缘盛产柑橘的地方,万亩桔园,郁郁葱葱,群山环绕,湑水流淌,每到秋天,果园飘香,游人如织,是一个非常宜居的美丽乡村。
电话那头听母亲说老爸捡了个给人家看桔框框的活,一月有两千块钱的收入,但是一天得24小时住在公亩分看场地。公亩分,这块方圆近百亩的田坝,是种庄稼的好地坂,但不适合种桔树。以前这里也大量种植桔树,但每隔上三四年,冬天的酷冷会把桔树冻得枯枝败叶,农民们不得不从根部将枝叶全部锯掉,等待来年开春再发出一两枝羸弱的嫩芽,再长上两三年才能开花挂果,但又会遭遇寒冬将树冻死。如此往复,农民们便不再这里种桔树,改种适宜这种气侯生长的小麦、油菜等传统作物。
种小麦、油菜收益却不高,一亩也就收入百十元钱的样子,与桔树一亩收入几千元没法相比。有些农民看不上这点小钱,也就不珍惜这里的土地,这不,咱村一家农户和邻村一个小老板合作,将自家的近一亩地推平,租给小老板当货场放桔框框,做卖桔框框的生意。我老爸就让他们雇去看场地上的桔框框。
老爸已经60多岁了,文化程度不高,性格绵和,为人乐观,见人都是满脸笑容,良好的心态,加上长年在农村也不太繁重的体力劳作,使他身体很健朗。这使我很欣慰,不用过分牵挂二老的身体。说起我老爸,我对他既爱又恨,恨的是他从小对我溺爱有加,独立性格培养不够,使我长大后能力较差,性格较软弱,工作上不见起色,因此没少挨领导批评,也没少走弯路。但爱的是他始终对我关爱有加,笑脸相对,从小很少打骂过我,让我感觉到家的幸福和温暖。
离开老家到县城工作已经十余年时间了,因为工作和女儿上学的原因,回老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一年与父母见不了几次面。不过今年国庆放假,难得我和妻子都不用加班,我们可以回家看望父母了。那天我和妻、女儿一起回去,母亲中午炖了一锅肉,一家人可以在一起吃个团园饭。但老爸要在公亩分看场地无法回来,我就和女儿去看他。我走路,女儿骑自行车,女儿回到乡里就象飞上蓝天的小鸟,咯咯咯的笑着,轻快的踏着自行车飞向远方,一会儿又飞也似的骑回到我身边,快乐得田野里的小兔子。
天上下着毛毛细雨,远处小山笼罩在雾霭里,气温已日渐变冷。公亩分离我家并不远,一公里的样子,一条宽阔的水泥路通过去,很快我们就到了。在一块刚平整的田地上,摞着一层层黑压压的桔框子,路边一个小房子,我爸就住在里边。有一个三轮车正在装桔框子,看起来生意并不太好。老爸冒着雨在那里数桔框子,看见我们来了,笑着招呼我们到屋里去坐,屋里除了一张床,一个电饭锅,一个手电筒,一个电壶和水杯就没有别的东西了。记得小的时候我家里桔子成熟时,也是要搭个毛草庵庵,晚上老爸就一个人住在里边看桔子,夜深人静,只牵一条狗与他为伴。如今老了,依然是一个人住在这荒郊野地。我不由喟叹人生多么的孤寂,含辛茹苦把子女抚养大,却不能时常陪伴在身边。离开家时间长了,我和父亲能聊到一起的话题也越来越少,到最后只剩下对对方身体的关心和一些家长里短的闲谈。聊了一会儿就匆匆离开了,因为还要赶下午回城的班车.......
回城以后,惶惑间,我忽然想到给老爸捎去两本书吧,让他闲来无事读一读,可以排除无聊时光,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一本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本是《中国五千年简史》。下次回家去,我和父亲冲两杯好茶,再开一瓶好酒,把酒言欢,谈古论今,岂不乐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