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的结尾卖了个关子,不知能否吊起你的一点好奇心。好,这回就说界河伏击战。
界河伏击,我不敢说是“名战”,但战史上至少也有个“第一”,是什么第一?且听我道来。
“我们的 产 和 产 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 的队伍。”这句话你倒背如流,我相信。但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作战区域是怎么划分的,你知道吗?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以陇海铁路为分界。
说来简单,但做起来往往不简单,比如说联合作战。那是因为抗日根据地都是分割的,比如,铁道就是封锁线。
团结就是力量,谁都懂,只是两军协同很难。抗战八年,都在自己的“山头“上忙活,游击战,人自为战,村自为战,常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想一次斩获几千人的机会是非常之少,不是不想打大仗,是没条件。
所以,界河之战,战史上都不会忘了这一句——这是八路军新四军第一次联手大规模作战。
打下邹城后,陈毅就盯上吴化文了。
吴化文何许人?
吴化文原是冯玉祥旧部,自称是“奉旨”降了日本人。抗战胜利后,蒋又把吴化文的伪第三方面军改称第五路军,从蚌埠调往兖州,早早推到内战火线上。吴化文北上兖州,对陈毅来说,这是一个好战机。决不能放过这个歼敌机会。
八师出山后,连得两城。如果说是“单枪匹马”,那么,界河伏击,就可说是“三英会聚”了。
陈毅“请来”两个新四军弟兄。一是二师五旅;一是四师九旅。以后,五旅就是三野二十五军的七十四师,番号恰好国民党五大主力,张灵甫的七十四师“撞车”;九旅也是新四军四师的“头牌”,即二十一军的六十三师。
赶来参战的都是新四军的甲等旅。总之,上场的都是精锐,共9个主力团再加上地方武装配合,从规模上看是一场不大不小的野战。此战不仅是兵力多,规模大,值得一提的是,前线指挥员也是重量级将领,他就是名将罗炳辉。
按部署,八师设伏在界河西侧山坡,九旅在界河东侧,五旅设伏在滕县城东北。吴部一旦进了包围圈,五旅首先断其退路,八师和五旅左右突击,一举将吴化文四千人马一网打尽,这是陈老总打的“如意算盘”。
但相互不熟识的人搭档干活,容易出纰漏,要有磨合。第一次伏击就没有打成。五旅动手早了,吴化文立刻把头缩回去了。
陈毅好生脑火。“太性急了!性急并不说明你们勇敢。大部队作战一定要严格遵守战场纪律,服从指挥。”事后,陈毅批评了五旅。八师白忙了一场。
陈毅军长对五旅的批评,也是给八师敲了警钟。
战机稍纵即逝,出击时机的把握,直接关乎成败。对此,八师王麓水师长作出了一个大胆举动,决定亲自前出观察。
吴化文缩回滕县城,好几天不露头。吴化文深知保存实力的重要,凶多吉少的事怕也不干。吴虽然滑头,但又架不住蒋介石的再三催促,只能待机再挪窝出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