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住在海边的好处是很多的,除了洗海澡日光浴方便外,喜欢吃海鲜的朋友,莫过于赶海了。我喜欢赶海,却并不是因为喜欢吃海鲜,而是享受捉那些小虾小蟹的过程以及满载而归的成就感。
为了赶海,我特地在手机下载了一个“全球潮汐”APP ,这个应用很好使,不仅能实时定位,且囊括了温湿度、风向、浪高、最高潮、最低潮的具体时间等诸多信息。
一般在农历的月初和月中是涨潮和退潮最大的时候,潮水涨得越大越汹,退潮时就退得越远,俗称退大潮,二十四小时内涨两次退两次,退大潮一般能持续三天时间。
大潮退下去的海滩是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的,当平常看不见的海底世界一览无余地展现在眼前时,你在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时,不得不感谢大海无私的慷慨恩赐。各种奇形怪状的礁石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海底生物,有裹满绿色海苔海草的,有布满黑色很滑的野生紫菜的,还有红色的像珊瑚样的东西,白色的海蛰也经常能碰到。
最夸张的是野生海红,这东西可能有群聚的特性,要么没有,要有就是一片片的,密密麻麻,有密集恐惧症的朋友看了一定会让你头晕目眩,眼花瞭乱的。
海螺也有这个特性,不过它不会轻易让你捡到,这东西隐蔽性伪装性都很强,不仔细看外壳和礁石的颜色几乎一样,我是无意中发现的,当时我把它当成一块小石头踢了一脚,翻过来没想到是个海螺,于是我又在周围仔细地找了一圈儿,又捡到几个,还不死心,又找,竟然让我找到了它们的老巢,在一块大礁石靠近水面凹进去的地方,密匝匝地吸在上面一层,太惊喜了,我小心翼翼地一个个把它们摘了下来,数了数竟有三十多个,这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海胆、海星、小螃蟹随处可见,海胆收拾起来太麻烦,搞不好还会被扎手,一般不捡,不过吃起来味道确实不错。海星的肉我感觉和蟹子肉的味道不相上下。
感觉最好吃的莫过于那种小海虾了,象虾米一般大,不过太难捉了。要等到晚上退大潮,拿个小网兜,头戴照朋灯,游走在退潮后礁石之间的小水湾中,抓两个小时也才能抓到一小碗,太费劲了。通过赶海,我才知道虾是退着走的。
有时候还能捉到墨鱼,这东西也挺狡猾的,当它受到威胁时,就会喷出墨汁来保护自己,当它喷完三次墨以后,基本上就筋疲力尽,能量用完,只等束手就擒了。
捉得最多的是海参,大西洋野生海参种类和数量都是很多的,这东西也很善于伪装,浑身滚满沙子和小石子,有时踩在脚下才被发现。
葡村人是不吃海参的,好象也不允许随便乱抓,听一个老乡说他赶海碰见过一次警察,见他提了一桶海参,就让他又倒回海里了。
反正我一次也没碰见过警察,不过有一次在海滩上倒是碰见了三个葡村大妈,看见我提着小桶过来,非要看看我捡了啥东西。其中一个指着海参问我,说这个可以吃吗?我指了指她半露的酥胸,说当然可以吃的了,吃了这里会变得更大。洋大妈一愣,随后三个人笑得前仰后合花枝乱颤,不,简直是胸涌澎湃!
见洋大妈们笑得如此 yindang,我吓得赶紧提起小桶逃也似地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