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人生如锅

作者: 一只支 | 来源:发表于2019-01-07 17:32 被阅读1088次

常言说人生如歌,有平淡起伏,抑扬顿挫;

我说人生如锅,有酸甜苦辣,厚积薄发。

某百年老店吃的锅,味道...

我儿时的年味来自一口家里的砂锅,每当它摆在饭桌上,十有八九就是年到了。

想想我爱吃一切和锅有关的,小砂锅、砂锅烩菜、铜火锅、砂锅炖菜以至于哪怕只是装在砂锅里的菜都会莫名得到我的青睐,这些都和儿时过年的砂锅有关。

迄今为止,最想念最渴望的还是家里父亲炖的砂锅,一到冬天就自然而然的开始惦记。

首先,家里的好吃。

揭开锅盖,一股扑面而来的热气中夹杂着淡淡的香气。砂锅的顶层是红白相间有肥有瘦的烧肉。不同于饭店各种锅中烧肉的小小一片,片大是必须的;其次肥瘦有度,既没有炸的过于干瘪而失去了烧肉的润滑细腻,也没有梅菜扣肉的过于油腻,让你吃在口中可以明显吃到瘦肉部分的嚼劲和肥肉部分的水分和柔软,夹上点其他菜再吃上一口馍,那个享受让人不禁吃了一块还想吃第二块。

烧肉之下是粉条。这粉条不是我们平日里看到的白白的吃起来很软的那种,这种粉条是不能放在砂锅中的,原因很简单,高温之下会“五马分尸”变成一节节的,既不好看更不好吃。放在我家砂锅中的一定是正宗手工压制的红薯粉、土豆粉,不添加任何添加剂,这些外表有些发黑的粉条却有着无比的耐性,炖的是“刚柔并济”,吃在口中还有嚼劲。

粉条两边是环绕砂锅一圈的丸子,这可不是一般看到的炸丸子,而是家里的蒸丸子,一个丸子好大个,主要是以萝卜为主的素丸子,好像一个菜团。经过温火慢炖却能做到形状不变依旧保持原型放到口中却入口即化,只有淡淡的香气却无油炸丸子的坚硬和肉丸子吃多了就有的油腻感。

以上三样是“主力军”的话,再往下就是其他“杂牌军”了,白豆腐冻豆腐两掺甚至算上炸豆腐的哥三小组合、香菇、小酥肉、黄花菜、豆芽菜、山药、木耳、海带等等,原则就是有什么放什么、能放多少放多少。

再往下就很简单了,白菜土豆两样打底“炮灰”。

揭盖之后再均匀的撒上一小碗醋和葱花构成的料酒,盖上盖子焖上个三五分钟,是为了等待料酒沁入。儿时的我常常迫不及待,那三五分钟成为了漫长的时刻,只能想象着它们以肉眼不可见的速度渗入砂锅,从烧肉渗入到丸子再到下面各式各样的食材最后汇聚于锅底与一切融为一体,完成质的升华。想象完了,口水咽完了,砂锅也能开吃了。

吃饭时候咕嘟咕嘟的砂锅摆在桌子的正中,用今年流行的话来说就是“C位”出道,旁边有一些凉菜辅助,也不用再做什么大菜,从头到底吃完两三个砂锅这个年也就过完了。

好吃之外,砂锅教给了我人生的道理。这个道理看起来没多么深奥,但我现在才有所感受,我要用这一生去不断感受下去。

如果说烧肉丸子粉条“三板斧”,下面的配菜还可以将就吃的话,那锅底的土豆白菜真是毫无胃口,总觉得这是最大的浪费,占了那么多地方以至于少吃了多少好吃的。

某次在我强烈要求下,砂锅下的土豆白菜减到一层只是薄薄的一层底,其他的都变成了烧肉丸子粉条和各种配菜。

一样的工序,不一样的期待,我心中笃信,这绝对会是有史以来最好吃的一次,我已经开始想象吃肉吃菜吃到再也吃不下去的幸福。

果然不出我的意料,吃了烧肉,吃了丸子,吃的好不酣畅。可吃到粉条的时候感觉有些不对,比往常多出了几分生硬,哇的一下还吃到了焦糊,我拿筷子扒拉开粉条,下面的配菜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色彩,黑色成为了主色调,布局也不是井然有序而是黏糊的团状,与之相伴的还有一股扑来而来的烧焦味。

这顿饭是没法吃了。

看着父亲把焦糊的大半锅倒掉,拿着刷子使劲的刷着锅,一边却笑着看我,对我提了一个问题:

  “知道砂锅为什么这样了吗?”

我摇了摇头。

  “想想少了点什么?”

我想到了我之前尽量不要放白菜土豆的要求。

  “是因为白菜土豆吗?”

父亲点了点头,感慨的说道:

  “土豆白菜不好吃,这谁都知道。但有些时候却不能没有它们,不说灾荒和以前在乡下,就说这砂锅,没有土豆白菜打底,再好的烧肉丸子放到里面也只能烧糊,就算能吃也失去了往日的味道。”

  “人生啊也是这样,大家都渴望功名富贵,住好的吃好的用好的花不完的钱,可是又有几个人想过为此需要多长时间的付出和沉淀?想过得有多少不起眼的黑夜白昼,多少在当时看来没有意义价值的疲惫乃至苦难才能换来之后的出人头地?”

“你不是听评书吗?白眉大侠徐良多大本事,那不还得是一句‘要想人前显贵必须人后受罪’,还有课本上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理。”

  “像这白菜土豆还有你不爱吃的其他,有了它们才能有上面好吃的烧肉丸子。人活着,就要多吃苦、多尝酸甜苦辣咸,多付出多积累,这世界上没有白白的付出,有的只是偷奸耍滑。厚积薄发,大器晚成,关键在于沉淀,在于耐心。”

当时的我听得懵懵懂懂(压根不懂),现在的我在外读书多年经历了几年世事才渐渐明白这个道理。

这个时代用狄更斯那句经典的“这是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最坏的时代”来比喻简直是量身定做。一方面经济高速腾飞、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美好,一方面大时代下给年轻人的压力,互联网浪潮下一个手机看世界信心得以飞速传播,再也不用像古人一样行万里路,这些无不影响当下年轻人的世界观:财富自由、实现人生、个性解放、鸡汤文,告诉人们成功有多美好成功者的世界有多精彩,告诉年轻人要有飞驰的人生,告诉年轻人在风口猪都能飞上天。

他们给年轻人营造了一个梦。

可是,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马克思教导我们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毛主席提出论持久战,俗话说厚积薄发,这些最朴实最基本的道理因为大脑内存有限而清空了出去。

二十岁是人生的关键,但重要如高考也无法决定人的一生,事实上不仅高考人生中没有哪一件事可以起到决定你一生的作用,哪怕是某些段子说的投个好胎有个好爹。

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三个小时,但加州的时间并没有变慢。有人22岁就毕业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了好的工作。有人25岁就当上CEO,却在50岁去世。也有人迟到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0岁。有的人依然单身,同时也有人已婚。奥巴马55岁就退休,川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世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发展是为了更好的积淀以便将来的厚积薄发。在自己能力不匹配野心的时候,暂时把人生的目标调低,让焦躁的心平静,去做而不求结果不过分抱有期待,把人生当做一个马拉松,每一段都需用尽全力,因为每一段都同样精彩。

人生如锅,砂锅里有烧肉丸子也有白菜土豆,人生里有酸甜苦辣;锅底要垫上足够的白菜土豆,人生要打好基础做好沉淀;砂锅要温火慢炖,人生旅途中一定要努力但千万别着急;没有毫无道理的横空出世一夜成名,只有在人看不到角落里不为人知的点滴努力。

为什么对家里的砂锅念念不忘?是因为家里的氛围,不是因为过年而是因为相聚,打拼一年的人终于可以有几天回归生活中团圆温馨的日子,暂时忘记工作和烦心事,一家人坐在桌边吃着一口温暖的砂锅,此刻的家对于每个人来说就是避风港和桃花源。

无论前路多么艰难曲折,家永远给予我们力量,给我们加油充电再出发;无论得意还是失意,我们永远可以找到回家的路,家不大但却足够温暖。

又要过年了,回家,吃砂锅。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传送门:【羽西X简书|儿时的年味】

相关文章

  • 儿时的年味|人生如锅

    常言说人生如歌,有平淡起伏,抑扬顿挫; 我说人生如锅,有酸甜苦辣,厚积薄发。 我儿时的年味来自一口家里的砂锅,每当...

  • 儿时的年味|人情味

    “人情味正是中国人最深的年味”,冯骥才先生如是说。儿时的年味是怎样的?儿时的年味是盼望出来的,团年饭的菜香味,浓浓...

  • 儿时的年味 | 是母亲那里里外外忙碌的身影

    儿时的年味是母亲那里里外外忙碌的身影。 儿时的年味是母亲蒸得那缀满红枣的白白胖胖大馒头和惟妙惟肖的压锅面鱼。 儿时...

  • 儿时的年味|肉锅飘香

    炊烟袅袅,肉香飘飘。那时候阳光走得老慢,那时候老土灶上的大锅里四面冒着热气。两只脏呼呼的小黑爪扒上炉台,哈喇子流出...

  • 儿时的年味 || 下卤锅

    忙完了一年之中最具有仪式感、最具有文化象征意义、最重要的年夜饭后,等到家族中老少爷们酒足饭饱,母亲匆匆扒上几口,收...

  • 儿时的年味 || 动发锅

    除夕之前的几天,在母亲的亲力亲为下,为了一家人一年中最为丰盛的节日盛宴,也为了内亲外戚过年期间走动能够招待络绎不绝...

  • 儿时的年味|儿时的年味

    儿时的年味是一家人置办年货的样子 儿时的年味是母亲打扫房子时的身影 儿时的年味是父亲准备年夜饭的香味 儿时的年味是...

  • 儿时的年味 | 儿时的年味

    早晨起来,看到小区内家家户户窗外挂着酱鱼干、酱鸭,闻到了过年时特有的香味,情不自禁地勾起了我童年时过年的美好回忆。...

  • 儿时的年味|儿时的年味

    前两天和老爸通电话,我说寄了年货回去,今年过年这边家里要来人,我不能和孩子回去了。 那边的父亲沉默了一秒钟说,你都...

  • 儿时的年味‖儿时的年味

    儿时的年,是一串精美的风铃,只要记忆的风略过,便会响起清脆的铃声。儿时的年,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欢快的流淌在记忆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时的年味|人生如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zu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