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和旅行都不是人类纯粹意义上的旅游,旅游是人们处于闲暇状态中在异地进行的游览观赏行为,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精神文化的需求。

分析旅游的产生,与人的本性有关。从本质上说,人是一种天生的追求享受的动物。(魏向东主编《旅游概论》P20)旅游者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可能形成,因为旅游者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出游的动机。
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形成时期,旅行还没有形成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到奴隶社会时期,旅行更加发达。原因:一是奴隶制建立,社会各行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更加发达;二是奴隶制统一国家的建立,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空间移动的条件更加具备,为旅行活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使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原因是产品交换和易货经商。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有闲阶级形成,旅游产生。事例: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

在古代西方,古罗马帝国(前30年至前476年)的旅游最具有代表性。原因:(1)疆域辽阔。以罗马为中心,最大时北到欧洲中部莱茵河、多瑙河一带,西到大西洋不列颠、西班牙,南据北部非洲,东达西亚两河流域,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湖;商旅辐,驿站棋布,“条条大道通罗马”是其真实写照。(2)资源吸引力大。典型代表是闻名世界的“七大奇迹”(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亚历山大灯塔、罗德港巨人雕像、宙斯神像、阿提密斯神殿、摩索拉斯陵墓),对人们有巨大吸引力。
中国商周时期的旅游活动,如诸侯朝觐、婚聘、纳贡、祭祀等。古代学者的观点大多为某种感悟,而不是理论概括。这里主要讨论当代学者对古代旅游(包括游观、游豫、游猎、巡游、宦游、游学、商游、卧游及朝山进香、民间节事等中的旅游与休闲)所作的研究采用以今律古之法,以现代旅游学概念诠释古代旅游。20世纪30年代以来,研究中国古代旅游的论文与论著陆续出现。

现有研究成果主要出自史学背景的学者,而“整个旅游科学的史学研究,成果不是太多,一般认为其原因是旅游学家缺乏史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历史学家则少有对于旅游科学的深层次关注”[4]。只有各学科综合运用,交叉渗透,才能将研究引向深入。运用现代统计学、GIS 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古代旅游,其成果往往让人感到耳目一新;胡适“以现代科学整理国故”的理念,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旅游项目要规划,要方案,要创意,怎么办
关注公众号:创行合一休闲农业创意中心
公司网址:http://www.cxhyplan.net
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专注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旅游景区、农场、民宿、农家乐等旅游规划与策划设计,实现资源的有效对接,缔造一个全方位的生态链互动平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