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4天=1年
不知道下面的场景,已经工作1-3年的运营同学们是否感觉似曾相识呢——
1、每天忙忙碌碌、停不下来,但写周报的时候,写出来的都是琐事、杂事,根本看不出自己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2、因为几次活动效果特别好,团队leader安排你做分享,你精心准备了30页PPT、但在1小时的分享结束之后,小伙伴们却反应没什么收获。
3、为了向老板汇报项目进度,在邮件里洋洋洒洒写了许多内容,但老板没看明白你想表达的东西、单独叫让你去当面解释……
其实,这些场景都是我自己的真实写照。那是1年多前的自己,一面感叹每天忙到脚不沾地、一面却也困惑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问题——
为什么明明做了很多事、总结里却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
为什么分享中介绍了很多干货内容,可听的人却说没有收获?
为什么汇报邮件里写了那么多详细内容,老板却什么都没看明白?
为了解决这些内心困惑,我开始不断的尝试: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写周报、写总结;尝试PPT做好之后找前辈、找朋友问意见;尝试写邮件之前和老板先进行沟通、再去写具体内容……这么跌跌撞撞,用了1年时间才找到一些自己得心应手的一些心得和方法。
但这些心得和方法都还是片面、不成体系的,直到我接触了「熊猫小课」的「职场写作成长营」课程。
这时,才发现自己的那些得心应手的心得和方法用「1个模型」、「3种思维」就能全部解释清楚、而且体系更全面更有效。天哪,我可是花了1年多时间才试出来的方法,现在只用14天的时间就能掌握呀。我那跌跌撞撞的1年时间啊~~😭
二、「1个模型」
让我感觉震撼的「1个模型」、「3种思维」究竟是什么内容呢?那还得从介绍「职场写作」开始。
「职场写作」是一种场景化的写作,目前也找不到全面的定义,但只要想象一下自己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写作场景,就能脑补出它包含的范围之广。
其实只要你写作的目的是 :希望通过自己表达的内容/信息打动读者,促使对方采取有效行动。就都可以算作是「职场写作」,例如周报总结、工作汇报、PPT分享等。
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职场写作本身其实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可以描述为「1种模型」——「信息传递模型」
by「熊猫小课」在「信息传递模型」中,只要由以下6个环节组成:
环节1【积累】:写作者对信息的搜集、积累
环节2【加工】:写作者对信息的整理、加工
环节3【呈现】:根据阅读场合,选择不同的呈现媒介
环节4【阅读】:阅读者通过媒介看到并进行阅读内容
环节5【吸收】:阅读者对传递信息的理解、吸收
环节6【行动】:阅读者吸收信息后,采取行动
信息在这6个环节之间依次传递,而环节之间必然会有信息的流失。正是这种流失造成了「我想表达的内容、对方却接收不到」的困境,这也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些问题出现的底层原因。
如何解决这种信息流失的问题呢,我们可以从优化环节之间的传递效率入手。在每次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参考下面的自检&自查清单,问自己下面这些问题是否都做到了——
职场写作的自检&自查清单三、「3种思维」
其实,提高「信息传递模型」传递效率的方法,不仅是自查&自检清单中罗列的几个问题。针对6个环节的每一步都有更多的套路和方法,但所有的这些套路和方法(包括上面罗列的那些问题),都可以概括为「3种底层思维方式」——
逻辑思维:能帮你理清思路、有条理的组织信息,方便信息接收者理解、吸收;
受众思维:站在信息接收者(受众)的角度考虑问题,考虑如何进行表达受众才能更好的阅读、吸收;
故事思维:用吸引人的方式包装信息,让你输出的信息更易于被对方接收。
这「3种思维」隐藏在「信息传递模型」中的每个环节之中,在我们每次进行写作时发挥着作用:
「信息传递模型中的3种思维」「逻辑思维」在积累、加工、呈现、吸收等环节中告诉我们如何更有效的组织信息;
「受众思维」在阅读、吸收、行动等环节指导我们根据不同的受众进行选择优化;
「故事思维」则在阅读、吸收等环节帮助我们把内容调整成更吸引力的形式。
如果我们了解了「信息传递模型」的本质、指导如何在不同的环节使用「3种思维」指导我们的写作,那本文开头提到的问题对你还会是问题吗?
1、周报总结:平时记录每天的工作内容和结果,思考老板/leader关系的业务问题,在总结中用数据来说明自己的工作成功。切忌流水账形式的总结;
2、汇报邮件:简明扼要的说明邮件的目的(汇报进度?寻求帮忙?……),然后再挑重点、说细节。切忌长篇大论、重点放在邮件中间;
3、PPT分享:PPT重点是逻辑清晰、形式美观,根据受众的不同,选择合适排版、内容、讲演风格;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