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木心写西方精神和东方精神实属一体两面,对他举的例子记忆犹新:如果嵇康活在今天,他将是一位大钢琴家,巴黎、伦敦,到处演奏……
能做这样的类比推断,而不贻笑大方,那一定要有才情洞见的支撑。
我纯粹东施效颦地附议一下:曾国藩活在今天,一定是个史诗级的投资人。
一
曾国藩是个热门人物。
晚清名臣,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在今天养活了多少成功学作家,可以说,虽死犹荣,一直活在中国地摊文学的显眼处。
但成功学的处理,一定是符号化、定型化、浮浅化的。
从成功学的表述里,你只能看到一个权谋的曾国藩,雄起的曾国藩,厚黑的曾国藩,运筹帷幄的曾国藩,文韬武略的曾国藩,左右逢源的曾国藩,志存高远的曾国藩,严以律己的曾国藩……而看不到有血有肉的曾公侧面:比如原来他的人生在三十岁和四十会前后有这么大的转变,比如他也跟富兰克林一样做严格的日课,比如他和左宗棠之间的交往和恩怨(从中显示的是不同的境界与格局),比如他坚持简单待人、真心相向,比如他强调一句一句的阅读(李笑来强调只字不差的阅读或许是受他启发?),比如他的不断二分的思维方式,比如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终身学习者,比如他好色,比如他眼睛不好,比如他得过失眠症……
浸入到这位来自湖南的、有着“庸才的典范”之称的曾文正公的内部世界,你可以看到他自我纠结、训练、进化的清晰轨迹,看到他怎样最终循着儒家圣贤的足迹,成为被另一个湖南人毛泽东称为“地主阶级中最厉害的人物”的。
二
为什么说曾国藩活在今天,会成为一位史诗级的投资人?
投资是心智、认知的变现。
我们先看看曾公的心智“操作系统”。我概括为三个特点:拙诚,坚忍,开源。
曾国藩可谓从极致的笨拙中开出极致精明的独特人物,他的迟钝愚拙,是尽人皆知、自己也毫不讳言的;他与人交往,看重一个“诚”字,自我修身,首重一个“志”;他在晚清时代就开启联机学习,和朋友开诚布公、互相砥砺,实践一种丝毫不亚于达利欧、李笑来的透明化生存方式:
为了得到夹持,曾国藩还将自己的日记送给朋友们阅读评点,以此交流修身的心得体会。现存的曾国藩日记上,还赫然有当时朋友们的批语。
……
在此后的漫长一生中,写日记并公之于亲人朋友,一直是曾国藩最重要的自修方式。即使戎马倥偬中,他仍日记不辍,并且抄成副本,定期寄回家中,让自己的兄弟、儿子们阅看。
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的《曾国藩家书》,就相当于他开设的知识分享专栏。
了解曾国藩的心智,先看一个故事:
曾国藩是儒家人物,当时有个英国显要来访,他陪客人谈话一夜,喝茶嗑瓜子。等他离座站起来时,英国人发现瓜子壳圈出来两个脚印,表示他坐在那儿几个钟头,两条腿没动过!
坚忍守恒若此!
再看这位湘军统帅的作战风格:
曾国藩打仗靠的也是笨拙精神。曾国藩一生善打愚战、笨战,不善打巧战。他打仗不贪小利,不求奇谋,踏踏实实,稳扎稳打。他说:“打仗要打个稳字。”他一生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他花极大心血去研究敌我双方情况、战斗的部署、后勤供应、出现不理情况如何救援等等,直到每个环节都算到了,算透了,才下定打仗的决心。
湘军主动攻城,也是用最笨的办法,如同巨蟒缠人一样,用一道一道的壕沟把这座城市活活困死。他们攻城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月、两月,而往往是一年、两年,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不停地挖壕沟。安庆、九江、天京,都是这样打下来的。等战争结束,城墙外的地貌都被湘军彻底改变了。
对他这种“结硬寨、打呆仗”高手心法,古典老师在《跃迁》一书中有精彩论述。
三
“资本市场是和平年代的战场”。
曾国藩活在今天,当年战场上屡立奇功的身影很可能成为资本市场大开大合的英姿。
而且关键是,曾国藩那一套儒家修身的准则,几乎是无缝对接资本市场对认知水平的苛责。(“本质上,你所有赚到的钱都是认知变现,而赔掉的钱则是认知缺陷或者认知障碍。和运气无关,和别人无关。”)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曾国藩的成功是基于一套严谨的认知方法论。
曾国藩在咸丰十年六月廿九的日记中说:
治事……之道三端,曰剖析,曰简要,曰综核。剖析者,如治骨角者之切,如治玉石者之琢。每一事来,先须剖成两片,由两片而剖成四片,由四片而剖成八片,愈剖愈悬绝,愈剖愈细密,如纪昌之视虱如轮,如庖丁之批隙导窾,总不使有一处之颟顸,一丝之含混。
他在股票市场上也一定会采用这种扎实彻底的分析思维方式,对事情包含的“每一个因素都研究到位,不使有一点含混不清之处。这样分析下去,对这件事物就会观察得分外透彻”。
那么这位“拙诚,坚忍,开源”的曾公,会采取什么投资策略呢?
毫无疑问,深得《孙子兵法》所载“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之精髓的曾国藩,一定是像打仗时力戒浪战,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一样,在投资时先让自己居于“不可胜”的不败之地,采取极端注重安全边际的稳健投资策略。在公开演讲中,他可能会这样讲自己的投资理念:
股票本质上是公司的部分所有权,股票的价格就是由股票的价值,也就是公司的价值所决定的。而公司的价值又是由公司的盈利情况及净资产决定的。虽然股票价格上上下下的波动在短期内很难预测,但长期而言一定是由公司的价值决定的。而聪明的投资者只要在股票的价格远低于公司实际价值的时候买进,又在价格接近或者高于价值时卖出,就能够在风险很小的情况下赚很多钱。
你看,我猜,曾国藩活在今天,就没有巴菲特什么事了。巴菲特会被尊称为美国曾国藩。
为了和曾国藩共进午餐,巴菲特还会拍出300多万美元。事后对媒体说,曾国藩告诉自己:“不要做不懂的东西,不要做空,不要借钱。”
二
曾国藩有一样独步天下的本领,是巴菲特没法比肩的。
那就是识人。
看看别人对曾国藩的评价:
胡林翼:曾公素有知人之鉴,所识拔多贤将。
石达开: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
薛福成:曾国藩知人之鉴,超佚古今,或邂逅于风尘之中,一见以为伟器;或物色于形迹之表,确然许为异材。
欧阳昱:予观文正一生,不善用兵而善用人,牛溲马勃,无不收纳。所以群才效用,大寇荡平,而为中兴第一功臣也。
陈公笃:国藩素拘谨,其才不如胡左,而功倍之,独知人善用,是其特长。
即使是一生跟曾国藩较劲的左宗棠,也不得不承认“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而与曾公同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李鸿章,在泣陈“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之余,只会一口一个“今天我以我老师为荣,明天我还以我老师为荣。”
曾国藩的这种识人的特长,简直是空前绝后、“超佚古今”。张宏杰在《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中这样说:
曾国藩发现人才之多,影响之大,史上确实无人可与匹敌。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郭嵩焘、沈葆桢、丁日昌、杨岳斌、彭玉麟等晚清风云人物,都得到过曾国藩的荐拔。出身曾氏幕府,位至巡抚、总督者多达三十余人,这种盛况在中国历史上十分罕见。
这种识人本领到达令人惊叹的化境,这种化境如郭嵩焘所作墓志铭中说的:
以知人名天下,一见能辨其才之高下,与其人贤否。
所以,根本不用看你的商业计划书、听你的ppt演讲,见面几分钟的事,就能知道创业者的能力水准与道德水平。按照赵尔巽《清史稿》记载:“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曾国藩只须默默盯着找上门来的创业者看上一会,盯到你毛骨悚然,下来对秘书说:刚才那个来自杭州的姓马的小伙子不错,志向坚伟,才干卓佳,给他投个2000万吧。
投资就是投人。或者如李笑来更为准确表述过的:“投资人首先看重创业者的素质,然后才是创业者所选择的方向”。
如此一来,曾国藩活在今天,将是一个创业教父级的人物。
任你是沈南鹏、熊晓鸽、徐小平、朱啸虎、徐新、周逵、蔡文胜、薛蛮子……见到曾国藩,只有作揖礼让,恭敬喊一声“曾老师”的份。
三
我有时候想,对曾公而言,与其在以性命相搏的军事战场和乌七八糟的晚清政坛上如履薄冰地力挽狂澜,还不如在今天的资本市场上展示身手。
作为投资人,常常和创业人谈谈心,出席几个论坛逢会,跟其他投资人把酒言欢,把自己每天写的东西定期结集出版(一定不会逊色于今天《原则》《财富自由之路》的风头),岂不快哉?
何必做那个苦行僧?
在我看来,曾国藩的“日课”所用功夫之深,其实是在用毅力时刻压伏自己的起心动念、七情六欲。
(从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之日起,曾国藩就开始了对自己全方位的改造。他的办法是“日课”。他每天从起床到睡觉,吃喝拉撒睡,都进行自我监督。以圣人标准要求自己,时时刻刻监督检查自己的一举一动。他每天都要用工楷认真书写日记,细细回忆检索自己这一天的一切言行,发现其中哪一点不符合圣人要求,就要甄别出来,记载下来,深刻反省。)
我不知曾公是否达到孔子所言“随心所欲不逾矩”,或者王阳明说的“无善无恶心之体”的境界,但我直觉地感到,“打脱牙齿和血吞”的曾国藩这样的克己修身,实在是苦了一点。
但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克己的艰苦功夫,曾国藩才成其为完人。
曾国藩心智系统升级的终极版本是:圣贤。
王船山说,圣贤一定是豪杰,而豪杰不一定是圣贤。
曾国藩正是在发誓学做圣人的坚忍志向和切实努力上,使自己超越了豪杰左宗棠;这种圣贤心智,也将使活在今天的曾国藩,超越其他呼风唤雨的投资人一大截。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是曾国藩一刻未曾忘记的初心。
曾国藩筚路蓝缕,以董事长身份创办国资背景的“湘勇资本”,并迅速在资本市场上开疆拓土、所向披靡、声誉达到顶点之后,抽身而去。
“湘勇资本”改名“人民资本”。
这个不是结尾,但就当作结尾吧。
网友评论